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近代的百年屈辱的禍根是誰埋下的?

中國近代的百年屈辱的禍根是誰埋下的?

文 | 鐵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美留學生日報(ID:collegedaily),原標題《乾隆,你這個大豬蹄子!》,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1799年,這一年去世了兩位國家元首,一位是乾隆皇帝,一位是喬治華盛頓。





但是,




一說起乾隆,你怎麼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古代人物,

而一提起華盛頓,你怎麼卻會覺得這是一個近代人物。




神奇吧。




其實啊,你能想像嗎,下面這些人和事,都發生在乾隆時期:




當高貴妃還在用牛奶沐浴時,英國人已經

提出了太陽系起源和演化假說




直到魏瓔珞當上皇貴妃,繡房宮女也逃不過連夜趕製華服的宿命,而此時的

英國人已經發明了珍妮紡紗機

,逐漸告別手工業作坊;




魏瓔珞去世當年,

美國簽署了《獨立宣言》

,兩年後,

抽水馬桶也被發明

,而此時的後宮永巷,還有多少刷著恭桶的宮女做著同樣的鳳凰夢... ...







《延禧攻略》

播完了,人們聚集在那個「本可以改變中國」的男人身上的目光卻久久無法移開,這個人就是

乾隆






(乾隆,《延禧攻略》劇照)




如果說乾隆在《延禧》中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個「大豬蹄子」的話,恐怕論據還遠遠不夠。




作為一個朝代統治者和決策者,站在決定國家命運的時代交叉口上,他的「罪過」可不止是他辜負了觀眾心中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和胡亂在名家字畫上貼「狗皮膏藥」那麼簡單。







《延禧攻略》劇照



乾隆在位執政的60年間,西方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來自古老東方的大清王朝還沉浸在自己的浮華盛世中,大夢不醒。




總的來說,乾隆在位期間,西方一共發生了三件以後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大事——

英國工業革命、美國成立、法國大革命




1755年(乾隆二十年),乾隆為打擊朝中朋黨,借文字獄指出鄂爾泰門生胡中藻《堅磨生詩鈔》一詩中「一把心腸論濁清」有辱蔑大清之意,對其判以處斬。




與此同時,俄羅斯伊麗莎白女皇頒布建立

莫斯科大學

的詔書,

俄羅斯最高學府成立。




(如今的莫斯科大學,圖源:維基百科)




同年3月,伊曼努爾·康德出版《宇宙發展史概論》,星雲假說誕生,這是人類歷史上關於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第一個科學假說。



後來,英國使臣把用於發現星雲的天文望遠鏡送到大清時,乾隆覺得這和他平時用於圍獵的望遠鏡並無不同,還給它起名為「千里鏡」。




和「千里鏡」同行的,還有熱氣球和地球儀,可惜這些「西洋玩意兒」都沒能啟發到乾隆,他彼時還仍沉醉在自己的大國夢中,只想讓那些「來朝的洋人」三跪九叩。





《延禧攻略》劇照




這一年,

乾隆甚至還間接參與了一次「世界大戰」——七年戰爭。




在這場本屬於英、法的世界爭霸戰中,大多數西方國家都被捲入其中。俄羅斯為了保證自己在戰爭中保證其遠東安全,唆使準噶爾發動叛亂。




最終歷經數年平亂,並將準噶爾汗國納入大清版圖。





(七年戰爭 | 圖片來自Google)





乾隆三十年(1765年),令貴妃魏氏成功上位,被晉封為皇貴妃。

就在這位《延禧攻略》里的大清綉娘「逆風翻盤」時,在遙遠的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弗斯從自己一腳踢翻的紡紗機上得到靈感,造出了第一台

珍妮紡紗機

——




它的效率比舊式紡車高出8倍,而這一發明也成為了英國工業革命的開端。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或許這時的內務府還在為這位盛寵正隆的皇貴妃連夜手工趕製華服,此時的英國,理查德·阿克萊特已經發明出了

捲軸紡紗機,將人力紡紗進化為水力紡紗,紡紗業逐漸開始由手工業作坊過渡到工廠大工業。




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宮裡似乎沒什麼大事,但在遙遠的美國,

獨立戰爭爆發了。






(獨立戰爭 | 圖片來自搜狐)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皇貴妃因病去世,冊謚令懿皇貴妃,至此《延禧攻略》中叱吒後宮的魏姐下線。




就在魏姐下線當年,《獨立宣言》在美國簽署,也成為了美國建立的開端,那時的美國人應該想不到自己的祖國在幾百年後的今天會成長為超級大國,隨便一個舉動便可影響世界。







順便一提,

魏姐下線兩年後,

約瑟夫·勃拉姆發明了抽水馬桶

,可惜當年在大清永巷中刷恭桶的魏姐已經不會知道了,而那時的大清,永巷中也永遠不缺刷馬桶的奴才。





(魏姐刷恭桶 圖片來自

《延禧攻略》劇照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大學士兼一等公(兼大貪官)和珅的恭王府花園開始修建。





(恭王府 圖片來自Google)





而在英國,童工出身的塞繆爾·克隆普敦在這一年發明了走錠精紡機,使英國的紡紗業更上一層——

這種機器紡出的棉紗柔軟精細,遠優於珍妮紡紗機和捲軸紡紗機。





(繡房,《延禧攻略》劇照)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乾隆開始第五次南巡,隨後他將自己最喜愛的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許配於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7月,班禪六世到避暑山莊依清曠殿晉見乾隆皇帝,獻上金佛像、法器、陀羅尼經被等,為乾隆帝祝壽,後圓寂於京師。





(十公主肖像 圖片來自Google)




此時的大清看上去一派祥和,但外面的世界已經打翻了天——

第一次聖文森特角海戰在那年爆發,英國擊敗西班牙戰艦。

隨後,俄國與一些歐洲大國建立武裝中立聯盟,共同對付英軍在海上的攻擊行動。






(聖文森特角海戰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第四次東巡盛京拜謁祖陵,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東巡,同時也是盛世下的大清帝王最後一次東巡。雖然歷代帝王都曾借東巡來考察民情,部署軍事,賞罰官員,督促治政,但由於乾隆愛排面兒,所以此次東巡大量勞民傷財是無法避免的。




就在乾隆風光東巡的時候,美國人還在為國家獨立而努力——美國談判代表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富蘭克林和約翰·傑伊將《巴黎條約》遞交國會,

其中包含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並劃定了邊界等關鍵條款。





(巴黎條約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同年,孟格菲兄弟成功進行了第一次載人飛行實驗。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1月,美國獨立戰爭正式結束,為了表示對美國新生共和政體的支持,

「位於紐約市的,在此之前被稱為國王學院的學院從今以後將永遠被稱為哥倫比亞學院」

,也就是如今許多人的夢中名校——

哥倫比亞大學





(如今的哥大 圖片來自Google)




2月,中美進行了第一次直接貿易,剛剛擺脫英國統治的美國人駕駛著「中國皇后」號遠洋帆船停靠廣州港。





(「中國皇后」號帆船)




雖然這次貿易美國人前後花費12萬美元,但純利潤卻只有3萬多美元,不過這筆賠本買賣對於美國來說也算超值——

他們終於擺脫了英國在國際貿易上的壟斷,打開了通往中國的貿易路。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此時的大清四海昇平,天下富足,適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孫,為表自己皇恩浩蕩,乾隆於承乾宮舉行了千叟宴,據記載,

此次宴會共設800席之多。







就在乾隆「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的千叟宴舉辦之時,英國人帶領人類進入了另一個時代——機器和蒸汽時代。




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開始用作紡織機械的動力,這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




可惜,時代的齒輪沒有帶上大清。







往後的事情,就像《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所說:

「一步錯,步步錯」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已經78歲高齡的乾隆,

雖然已經接觸過地球儀、帕克透鏡甚至是日心說,也知道已經有人環遊過整個地球,但他依然對外界的變化充耳不聞,專心完善和鞏固著他的專制統治。




也正是在這一年,大洋彼岸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但因第三等級

(資產階級、城市平民、農民等)

對自己的代表力有異議而解散。





(三級會議 圖片來自Google)




7月,象徵著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被巴黎市民攻佔,

法國大革命爆發




8月4日,法國國民制憲會議通過《八月法令》,貴族和教士失去了他們的特權,隨後具有憲法效力的《人權宣言》發表。





(攻佔巴士底獄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10月,法國婦女組成遊行隊伍,要求政府官員解決食物短缺和經濟問題,同時要求王室及政府搬到巴黎,以示解決問題的誠意。

最終國王遵從民意從凡爾賽搬到了巴黎杜伊勒里宮。





(凡爾賽婦女大遊行 

圖片來自Google)




同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第一任美國總統華盛頓 圖片來自維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此刻的大清子民,還生活在乾隆為他們精心加固的專制統治籠子里。而法國國民議會已經以叛國罪處死了國王路易十六,隨後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也被處死。




那年,距離乾隆退位還有8年,他已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老。




而隨著乾隆一起衰老的還有愛新覺羅統治數百年的清王朝——

世界已經徹底拋下這個閉關鎖國之地進入了另一個時代,而這裡的統治者還無視人民的苦難,醉在自己的「康乾盛世」中。







(乾隆,《延禧攻略》劇照)





乾隆二十五歲登基,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




1736年,是乾隆元年。




當時的清朝,GDP佔世界比例達30%還要多,在世界上的經濟分量比現在的美國還要重。

要知道,我們今天所說的「大國崛起」,經濟總量也不過佔了世界的12%。





曾經,一部分西方人受《馬可波羅遊記》的影響對當時的清朝心生嚮往,書中的清朝是一個黃金遍地、人人穿著綾羅綢緞的富庶國家。





(圖片來自Google)




可當英國使節登上定海口岸後,發現一切並不像書中所說那樣:




這裡的底層百姓幾乎見不到一個胖子,個個面黃肌瘦。

比起書中的那個「黃金盛世」,他們看到的卻是另一個「飢餓盛世」。




這樣的現象是有原因的——乾隆在位的54年間,清朝人口數量翻了一倍。到他退位的時候,人口已經達到了3億,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人口暴漲,但是國庫存糧卻沒有跟上。





(《延禧攻略》劇照)




宋朝的人均糧食1400多斤,到了乾隆這裡,就被打了個五折。這700多斤還不全是白花花的糧食,其中還包括肉類、乳製品,最重要的是還要優先供給貴族王公和後宮。




而在這時,乾隆的某位貴妃或許還在為自己用牛奶沐浴保持了一身潔白的肌膚而沾沾自喜。







歷史學家們對乾隆的評價有很多,有說他仁愛的、有說他殘忍的、有說他自負的,但少有人說他謙卑的。




作為大清帝國唯一的主人,謙卑對他來說似乎是個玩笑。尤其當時正是大清的「全盛時代」。




乾隆在位時雖表面創造了盛世,甚至自詡十全老人,但殊不知,清王朝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從盛極走向衰落——

可以說敲響清王朝喪鐘的,乾隆這個大豬蹄子是第一人。




「飢餓」之下,雖然當時的大清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全盛C位」,但無論什麼事,越是處於頂峰的時候,越要提防走下坡路。




乾隆顯然沒想到這一點。





(圖片來自Google)




之所以說乾隆是個「大豬蹄子」,或許更多是因為他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卻沒能做出改變國家和整個民族命運的作為。




乾隆誕生的年代,整個大清都處於一種集體高漲的情緒中。




而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來說,在他的任期內,不僅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絲毫沒有從世界的宏大進程中得到任何啟發,讓自己和整個國家沉溺於「天朝上國」的幻想中,絲毫不知自己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死胡同。





從清朝到現在,中國與世界發展的差距一直存在。




正是因為從清朝開始就落後於人,科技等各方面水平都受制於人,人家突然發難時,我們就只有眼睜睜看著自己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如今,只是叫乾隆一聲大豬蹄子,已經算是很輕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洞察 的精彩文章:

蔣校長 | 中緬關係再起變化 中國西南能源大動脈出問題了?
中美新一輪談判在即,特朗普又放出狠話,這是什麼信號?

TAG:環球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