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古代攻城時,第一批士兵明知必死,仍然登城牆?原來這才是真相

為什麼古代攻城時,第一批士兵明知必死,仍然登城牆?原來這才是真相

「先登」在古代戰爭中是非常大的功勞,甚至屬於頭功。只要先登上城牆並且活下來,加官進爵是肯定的,金錢和戰利品也是隨便挑,清朝時候,一個普通士兵先登,都能得到百兩之巨的賞銀。

古代一般州、縣的城牆也就2層樓高,僅約5、6米,遠不是影視中高達20多米的城牆(宋都城開封城牆高為13米)。

明以前的城牆,多為夯土牆,大多年久失修,經常會發生下陷,甚至會在雨天坍塌,平時也就起個防賊防盜的作用。

中國古代大多數州縣依水而建,有水門和碼頭,很難建設護城河系統。攻城方可直抵城門,用衝車撞擊城門、城牆,古代城門是木製外蒙鐵皮,很難經受撞擊,木製城門也無法抵禦火箭齊射。

古代游牧民族騎兵南下,攻城時下馬登梯,能輕易攻下大多數城池(用人梯,或製作簡易木梯、板車加大樹榦製作簡易衝車)。

攻城與野戰的危險性並沒有多大區別,在陣地戰、野戰中的生存幾率和攻城戰並無多大不同。亂世士兵就是沖著吃飽飯來當兵的,現在多了升官發財的機會,會更加賣命。

古代很多攻打要塞、大城的戰鬥,攻方第一批不用已方士兵,而是驅逐戰俘和守方平民去衝鋒。

三國時期劉備圍攻成都,整整攻了兩年都沒能拿下,最後還是劉璋投降,才使得劉備沒有付出更大的代價。而在攻城戰中,第一個上雲梯的士兵叫「梯頭」,說的不好聽就是替後面的人擋箭的,也是最容易陣亡的。

做剃頭都是有好處的。決定是你的時候,就得意思意思了——幾串錢,先收下。可以先換點酒喝,快活一晚上也好。沒有人知道明天的事——第幾個上,都會死的,還沒有錢。

我們在以往的電視劇中也會看到,總有一些人會帶動士氣,人家都在往前沖,自己卻在往後退,自己的行為會讓別人笑話,再說,自己想往後退,後面在往上沖,想跑也跑不了,往後退,不小心被絆倒,做了自己這邊人的腳下亡魂。所以就只能往上跑,要不自己死後依舊還是別人口中的笑話。

專門做梯頭的人,也講技巧。爬沒幾步,就故意摔下去。翻個身,滾一滾,裝個死,一身土,就完事了。之後還會有人掉下來,躲在他們身下,剛好擋個箭。再有石頭落下來,也好有個肉墊。多好。城破了,就拍拍屁股爬起來,以勝利者的姿態走回去——我是梯頭。要是沒打贏,也沒事。等天黑了,沒人了,自己從屍體堵里爬起來,篤悠悠走回去。

萇從簡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戰鼓一敲,雲梯一靠,他就瘋狗一樣往上爬。他覺得自己能爬上去。爬了幾次,主將在後面遠遠一看——「這人誰呀!」於是他就出名了。從此,他就不爬扶梯了。

他在大帳前做護衛,是個小小步軍指揮使了。他的故事就開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影視屋 的精彩文章:

《易經》到底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弄明白?
崇禎上吊自殺前,才明白一件事情。所以他讓人重新厚葬魏忠賢?

TAG:娛樂影視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