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碧天!「空軍戰魂」高志航與中國首次空中抗戰大捷
原標題:熱血碧天!「空軍戰魂」高志航與中國首次空中抗戰大捷
▲
高志航,著名抗戰英雄,抗日戰爭時期擔任中國空軍驅逐機部隊司令兼第四航空大隊大隊長,被譽為「東北飛鷹,空軍戰魂」。1937年8月,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命18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空襲杭州筧橋機場,企圖摧毀中國空軍力量和機場設備。高志航率領第四空軍大隊上空迎擊,締造6比0的戰果,開創對日抗戰空戰全勝紀錄。多年後的今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讓我們跟隨高志航的後人,一同回首那段滄桑歲月,見證他們的父輩共赴國難時的前仆後繼與奮不顧身;讓我們一同銘記,這些仁人志士為國家所揮灑的青春與熱血。
高志航
1937年,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消息傳遞全國,中國空軍方面奉命備戰,父親高志航所在的空軍部隊業已完成戰鬥編組,一切準備就緒。
8 月5 日,上級命令來了。父親擔任大隊長的第四大隊於8 月6 日全部飛抵周家口。周家口一連下了好多天的雨,官兵們天天在機場里待命。為了避免大家心浮氣躁,父親經常講話鼓舞士氣說:「總有機會讓我們出一口氣,要打倒日本軍,光復我國失土,全看這一戰!」他接著說:「現在機會來了,每位同志必須冷靜沉著,以逸待勞,千萬不可以心浮氣躁,焦急誤事。」
第四大隊合影(中間為高志航)
8 月13 日中午時分, 忽然傳來消息:日軍在上海登陸攻擊國軍了,戰火已經由華北燃燒到華中。
聽到這消息,第四大隊的官兵莫不悲憤萬分。
這時,最焦急的恐怕就是父親了,他身為大隊長,殺敵報國心切, 手下這批精兵不能就這樣被困在周家口。並且,根據上級的指令,顯然是有情報探知日本飛機今天將對筧橋空軍基地進行空襲,如果第四大隊未能及時趕到筧橋,那將如何向上級交代!
此時有一架民航空運飛機冒雨在周家口機場降落,正緩緩地滑行到停機坪。
筧橋航校的校訓:「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霍克三型不能飛,這架民航機照樣可以冒雨飛行!」父親當機立斷,大聲呼叫他的司機王鳳喬將車子駛來,跳上車子,直往停機坪上那架民航運輸機疾馳。
民航機上的外籍駕駛員被雨困在機上,看到一輛車子馳來, 大喜過望,以為是來接他的,沒有想到父親跳下車子就往民航機上爬。
駕駛員問:「你上飛機來做什麼?」 父親很誠摯、很懇切地要求他,因戰事緊急,務必請他用這架飛機送自己去漢口。
抗戰時期的中國空軍飛行員
駕駛員很同情中國,也很怨恨日軍,激於義憤,加上父親的懇求, 終於答應冒險起飛。
父親探頭朝機艙外的司機交代:「你轉告大隊部熊軍需官:我說不定哪天死,叫他先把大隊的收支賬目整理好,隨時準備移交 !」
不久,父親已經從漢口轉飛到了南京,向中央航空委員會要了第十大隊的四架沙維亞、四架大型運輸機,派他們飛到周家口去接運人員和器材到南京來待命,另外又派一架飛機沿江去尋找由水路去周家口的船隻,從空中投擲通信袋,通知船上的人員轉回南京。 他辦妥了這些事情,立刻向南京要了一架飛機,自己駕駛趕到杭州筧橋。
1934年,上海市長吳鐵城與高志航(左)合影
這時,周家口方面的雨稍微小了一些,奉命隨時起飛的官兵們決定冒雨凌空。首先由第二十一中隊九架霍克三型機騰空而起,直飛杭州。不久, 第二十二、二十三中隊也相繼起飛,沿途冒著非常惡劣的氣候,朝杭州筧橋基地飛去。
下午3 點鐘左右,筧橋基地發出了中日之戰第一次空襲警報,我方情報判斷正確,日機果然大舉來襲,企圖一舉摧毀我國空軍的搖籃。父親正好剛到筧橋,立刻登上他的座機IV-1 號,上滿了子彈。他知道他的僚機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中隊已經在中途,他必須單槍匹馬,先在空中阻擋來敵一陣子,免得筧橋基地遭受蹂躪。筧橋上空雲層很濃而且很低,父親鑽出雲層,一方面搜索敵機,一方面尋找自己大隊的戰鬥驅逐機。
這時候由李桂丹中隊長率領的二十一中隊的九架飛機已經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筧橋,一架接一架地降落在跑道上。
1936 年,高志航駕駛的霍克三型戰機
日軍的飛機是由東南方來的。父親剛鑽出一片雲堆, 眼前一晃,一架巨大的敵機,悄悄地從正對面的雲層里鑽出身子來。父親操縱著座機迎頭衝上前去,那敵機慌忙又鑽進雲堆里躲藏起來。父親怎肯放鬆,猛加油門,也緊跟著鑽進雲堆,心中盤算著敵機可能逃避的方向。他研究過日本空軍作戰和飛行技術,知道敵人遇到眼前這種情況,將會採取什麼方式應變,於是咬准方向,毫不猶豫地追進雲層。
這時的筧橋上空,數種大大小小的飛機在穿梭飛行,稍不留神說不定就會在雲層中相撞。可是父親顧不了這許多,他不能讓已經發現的敵人逃走,更不能讓敵人乘機穿雲而去轟炸筧橋基地,因此他不斷加油,速度儀錶的指針也不斷地往右擺升,螺旋槳發出一陣怒吼,轉眼間橫穿雲層。敵機一出雲端,看見前面頭頂上正盤旋著四五架霍克三型,後面又有追兵,於是又想側飛鑽進旁邊的另一堆雲里去。這時,二十一中隊的譚文、劉樹藩、金安一等人立刻相率包圍過來。可惜他們太興奮了,還不到射擊距離,譚文就按捺不住首先開火了;劉樹藩和金安一也相繼開槍,敵機就在一陣槍聲中,又鑽進了雲層中。幸而父親緊跟不舍,尾隨入雲,敵機后座的槍手用子彈遏阻了譚文的追擊,卻抵擋不住父親的子彈,后座的槍手被擊斃。父親毫不含糊,緊追上去,對準敵機左邊的發動機又是一排子彈送過去,只見一陣濃煙冒起, 敵機業已中彈燃燒,而後一聲巨響,爆炸成一團火球。
首開紀錄!這是中國空軍旗開得勝的好徵兆,給了耀武揚威的日軍當頭一棒!
大伙兒都是飛到油箱里一滴油也不剩才迫降下來的。金安一受了傷,劉樹藩迫降後摔在一棵大樹下,重傷殉國,其餘人機均安。
第二天,日軍懷著報復的心理,派出大批八八式、九四式、九六式,目標對準杭州,蜂擁而來。第四大隊有了旗開得勝的經驗,早已有了戒備:當敵機快接近上空時,霍克三型飛機立刻騰空而起,升空迎敵。父親駕著四〇〇一號座機在前方引導,空中雖然有雲,卻比前一天好多了,中國空軍們布下天羅地網,就等敵機前來送死。
果然,敵機來了!父親朝其中的一架俯衝下去,一直到距離只剩了300 多尺的時候,才把駕駛桿上的紅鈕按下去,大扣提和小扣提同時噴火,敵人的九六型重轟炸機看來像個巨無霸,可是一吃子彈,引擎立即冒火,「轟」的一聲,來了個空中開花。
父親操縱機身一個翻滾,機身和方向完全更換過來,又對準另外一架九六型巨無霸咬上去;射擊的瞄準環中也顯出了敵機的形影,他加足油門在後面猛追,距離不斷地縮短,到了最有效的射程時,父親一按紅鈕,敵機的發動機立即冒出了火花,即將爆炸。不料就在這個時候,敵機后座的槍手竟然對父親的座機射出了一排子彈,有一顆從左後方射過來,打穿了父親的座艙,又射穿了他的左臂,貫穿前面的儀器板,把座機的一個汽缸打壞了。
1937 年,八一四戰役中,被高志航擊落的日機殘骸之一
父親看到敵機爆炸的同時,只覺得肩頭重重地一震,手臂一陣麻木,就失去了控制,飛機發動機也有了問題。就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頭,他還是始終保持高度冷靜,用右手和雙足控制飛機,慢慢地滑向筧橋機場的跑道。
二十一中隊中隊長李桂丹在空中發現父親受了傷,就在父親座機的上空盤旋保護,一直看到他安全降落。父親的傷實在不輕,可他是個鐵錚錚的硬漢, 雖然血流滿身,他還是自己爬下機艙,毫不在乎。
1937 年 8 月 14 日,高志航在與日機空戰中左臂受傷
這一場空戰是對日正式宣戰,最後證實戰果是敵機六架被擊落,我方是零。父親被送進杭州的廣濟醫院,消息傳到南京,蔣介石立刻致電慰勉,並且匯了15000元安家費,命令用飛機接父親到漢口去醫治,後來又轉送到廬山休養。月底,父親顧不得醫生的告誡,趕到了南京。蔣介石立刻召見慰問,同時親筆題贈「吾引為榮」四字給他。
接著,命令下來:父親升任空軍上校,任空軍驅逐司令,仍兼第四大隊隊長。
高志航
父親回到大隊部,第一步的工作就是研究霍克三型的性能。他發現霍克三型飛機部分的機件可卸除,譬如油箱前邊的整流罩、下油箱,機翼下邊的炸彈架、落地燈,根本用不著,去掉這些機件,霍克三型可以增速30英里。經過上級的許可後,父親立刻著手派人改裝,使霍克三型變得比以往「苗條」多了。
不久,父親與其他幾位隊員駕駛剛改裝好的四架霍克三型擊落日軍兩架水鼓偵察機。很快,空襲警報又響了,情報電話報告說:「敵機數批,已經飛過了江陰,直撲南京而來!」
高志航與女兒
霍克三全部升空迎敵,這天來的三批敵機完全是九六驅逐機。當敵機飛到棲霞嶺上空時,猛不防從上空俯衝下來二十一架霍克三。四五十架飛機,在空中像是走馬燈似地打了起來。敵機越來越多,在高空掩護的一批敵機也加入戰鬥,父親和另外二十條好漢都是以寡擊眾,一架對付兩三架,槍聲在空中像過年放鞭炮似地響著。敵人集合了六架飛機來圍攻父親,只見父親不慌不忙,上下應付,六架敵機始終無法佔到上風,反而不時被父親咬住尾巴掃射。半個鐘頭打下來,敵機彈盡油枯,紛紛飛走。最後一架被父親纏住不放,只聽見一陣槍聲,九六驅逐機應聲冒煙,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朝地面落下去。而這個時候,新傷剛愈的父親也早已精疲力竭,油量也已經不足飛回南京,低頭一看,地面正好有座飛機場,連忙迫降。由於過度劇烈的翻滾,空中的壓力使得他的臂傷幾乎裂口,送進醫院休息了兩三天才康復。
後記: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蘭州接收蘇聯援華戰機,轉場至河南周口機場時,部隊遭遇敵機空襲,傷亡慘重。高志航跨進座艙準備起飛迎戰,但座機發動不了,戰友們勸他暫時避一避。他說:「身為中國空軍,怎麼能讓敵人的飛機飛在頭上?」 就在他們第三次開機之時,密集的炸彈從空中投下,高志航連同14架飛機消失在一片火海中。殉國時的高志航,雙手還緊緊握著飛機的操縱桿,時年30歲。
選自《我們的父親高志航》,高耀漢等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責任編輯張春霞
《我們的父親高志航》是由高志航的子女共同回憶完成的一部傳記性作品。書中全面講述了高志航傳奇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少年時就立志從軍報國,中學畢業後投效空軍、遠赴法國學飛行;學成返國任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員,後漸受倚重。「九一八事變"爆發,他南下加入中央航空署所屬之航空隊任隊員;在「八一三」「八一四」空戰中,率機起飛迎擊,首開記錄,打下日本飛機;1937年不幸殉國,年僅30歲。同時,書中還講述了高志航三段不平凡的婚姻,一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二段是自由戀愛的跨國婚姻,第三段是在飛行表演中相識、相許的金玉良緣。
《我們的父親高志航》作為記述高志航一生的回憶性資料,對研究高志航、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彌足珍貴,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本期編輯:于洋


TAG:中國文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