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OPPO O-Free:真無線是趨勢,它是個注重音質的「偏科」生

OPPO O-Free:真無線是趨勢,它是個注重音質的「偏科」生

AirPods的誕生就像把無線耳機的之戰拉開了序幕,同時鑒於AirPods在無任何線材接駁的情況下實現左右耳朵單元同步獨立工作,所以此類耳機被賦予了「真無線耳機」的稱號。

儘管AirPods是2016年隨iPhone 7一起推出的,可憑藉蘋果自主研發的W1晶元,使得AirPods在連接速率、穩定性、續航方面仍在同類產品中處於難以撼動的優勢,能與其競爭的產品微乎其微。事實也證明了真無線耳機是別於有線耳機的,基本的穩定性才是真無線耳機的立足之本,音質的比重反而不是最大的,這就是所謂的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當我手持著AirPods為其物色新的對比對象時,OPPO正式在Find X發布會上高調發布了一款真無線耳機OPPO O-Free,其最出眾之處要數它搭載了高通最新發布的QCC3026藍牙音頻晶元,該晶元不僅支持aptX技術,據說它在功耗控制和無線傳輸延遲技術上也較為出眾。

OPPO O-Free作為首款搭載了高通QCC3026藍牙音頻晶元的真無線耳機,擁有價格優勢的它,似乎確實有足夠的底氣挑戰市場佔有率最高的AirPods。

讓我簡單地概述OPPO O-Free與Apple AirPods在體驗上會有哪些差異,首先是體積,OPPO O-Free無論是充電盒還是耳機主體都要比AirPods更大,兩款耳機均使用半入耳式的設計,如果你佩戴AirPods耳機時覺得不適,那O-Free肯定也不適合你,而兩款產品的電池倉設計均為扁平的設計,便於放到口袋水隨身攜帶。反之,如果你佩戴AirPods時容易掉落,那麼體積更大的O-Free或許更適合你的耳朵。


後起之秀的絕地反擊?

簡單地描述完兩款產品的差異之處,我再把目光聚焦至OPPO O-Free本身,畢竟它才是本文的主角,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AirPods已非常熟悉。OPPO O-Free有別於其它真無線耳機的地方,就要數它內置的高通QCC3026藍牙音頻晶元的真無線耳機,它是首款搭載該晶元的藍牙耳機,雖然高通稱QCC3026隻是一款定位中端的晶元,可均衡的性能表現與製造成本,使得OPPO可以把其售價控制在699元。

一分錢一分貨的定律不一定適合套用在音頻產品上,儘管OPPO O-Free並沒有近年流行的降噪功能,可實際上它的音質並不遜色與售價更高昂的AirPods,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儘管O-Free支持Apt-X技術,可要實現該功能的前提下,需要保證終端本身也支持Apt-X技術,否則無法耳機無法施展出其真正實力。

同樣,具有O-Free與AirPods一樣可以實現佩戴監控功能,當檢測到用戶摘下耳機音頻會自動停止,再戴上耳機時即可自動繼續播放。可是有別於AirPods,O-Free的佩戴監控靈敏度是不如前者的,因為其從摘下到再戴上的過程需要相隔超過三秒左右的反應時間,否則佩戴監控會出現判斷錯誤的情況,儘管你再次佩戴上耳機,也會導致實現佩戴監控功能失效。

對於O-Free的佩戴舒適性,儘管其體積比AirPods稍大,可實際它的單邊耳機只有6.2克的,經過多次3小時以上的佩戴體驗,O-Free實際上並不會給我帶來不適感,可考慮到每個人的耳廓結構差異,我個人的佩戴舒適性不能代表所有人。

以我身邊的三位同事舉例:

同事A:他對類似AirPods的半入耳式構造均表示不適應,據他的表述,耳廓偏小的用戶長時間佩戴會造成耳廓壁擠壓導致痛楚,也就意味著之前你佩戴AirPods會產生不適,那麼OPPO O-Free顯然也不合適你,甚至會讓不適感加重。

同事B:對於身材魁梧的同事而言,他則表示自己的耳廓比較大,佩戴半入耳的耳機時會出現容易鬆動的情況,導致無法完全感受到半入耳帶來的低音震撼力,所以他在選購耳機時不會考慮半入耳式的耳機。

同事C:作為一位AirPods的用戶,我覺得O-Free的佩戴體驗與AirPods差不多,不過也可以明顯感受到前者要比後者稍微重一些,可是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為了在不便於操作手機的環境下也能正常地使用耳機接聽音頻,O-Free與AirPods一樣可以通過觸碰耳機表面實現的手勢操作,後者的可有效接觸面積位於耳機外殼的正中間區域積,操作方式分別為雙擊切歌、雙擊接聽/掛斷、長按喚醒語音助手,隨性翻譯功能需要雙擊開始/結束錄音。

在大家最關心的延遲率問題上,我特意使用了iPhone X、小米MIX 2S、OPPO R17、一加手機6四部機型配搭OPPO O-Free進行測試使用,果不其然,O-Free目前最嚴峻問題就在於大部分體驗下會出現音畫不同步的情況,國內大部分的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軟體均會出現音畫超過0.3秒以上的不同步情況,而音畫不同步這個問題在愛奇藝客戶端上尤為嚴重。

然而,我發現O-Free的音畫不同步有點蹊蹺,因為在運行YouTube、《絕地求生:絕地求生》、《王者榮耀》、本地視頻播放等使用環境下,它的音畫不同步問題竟有所改善,這要得益於部分軟體有做了一定的緩衝措施,這恰恰就證明了音畫不同步的問題是可以通過軟體的演算法配合改善的,並不完全需要取決於硬體性能。

儘管我們知道OPPO O-Free音畫不同步的問題並不是全局出現的問題,可喜歡流媒體(在線看影視)作品的影音愛好者或許真的要失望了。但願後續OPPO可以通過軟體層的升級去解決完善這個問題,因為據我的使用經驗可以發現,AirPods每次與設備畫面同步時,會有一個很短暫的緩衝時間重新把音頻和畫面重新進行適配同步,這或許就是為何AirPods總是能做到音畫同步的核心原因。

無線耳機除了基本的娛樂音頻表現,音頻通話表現也是藍牙耳機之中不可忽視的,甚至不少人買無線耳機是純粹用來商務的,而O-Free的實際通話效果算不上完美無瑕,因為我們曾經使用它與小米MIX 2S、一加手機6配搭使用,均出現過接通電話的初期產生雜音的情況,儘管不會出現斷連這樣的低級錯誤,可O-Free在接聽方的通話質量上還有待提升,而收聽方則沒有反映過接聽效果不佳的反映,這或許是得益於雙麥克風有效的降噪表現。

另外,我發現O-Free在配對時有低幾率出現只有單邊耳機成功連接的情況,而另外一邊耳機則出現寂靜無聲的情況,這個時候需要反覆重新配對,直至左右耳機均可以成功連接為止。該問題並不算什麼致命缺點,可是比較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不知道後續是否可以通過固件系統升級的方法來減少該問題的出現頻率。

在續航方面,O-Free在SBC模式下使用中上音量可持續播放4個小時,而在aptX模式下使用中上音量可持續播放3小時20分,電池容量295毫安時的電池盒可以為耳機本身供電約3次,整體的續航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比較詭異的地方就在於,有時候O-Free的左右耳機剩餘電量差別挺大的,時長會出現一邊耳機剩餘電量不少,而另外一邊耳機已經處於無電狀態。

對Micro USB口依依不捨的OPPO終於在今年逐漸為新設備選用Type-C數據口,O-Free當然也不例外,如果你碰巧也正在使用Type-C數據口的手機,那麼平時出行基本一條Type-C線就可以走天下了,不需要額外攜帶其它亂七八糟規格的數據線。

兩款產品在音質上也存在一定差距,當我把一加6搭配O-Free & iPhone X搭配AirPods使用時,經過對比體驗之後發現,O-Free的音質其實要略優於AirPods,因為O-Free細節表現更豐富、低頻更富有彈性、更響亮的單元,並且支持數據傳輸穩健性更佳的Apt-X技術。


差距存在,可雖敗猶榮

對跑車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會發現,我這次體驗的OPPO O-Free真無線耳機版本為蘭博基尼限量版,該版本只會與Find X蘭博基尼版綁定銷售,性能方面理論上與普通零售版的OPPO O-Free是一致的,可是耳機的外觀設計會略有不同,標準零售版的波爾多紅和冰珀藍兩個配色版本,電池盒採用無Logo設計,整體設計偏極簡風格,售價均為699元。

始終搭載了W1晶元的藍牙耳機在Android設備上始終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例如無法實時查看設備電池電量、無法召喚語音技術、無法歌曲切換/暫停等等操作,而OPPO O-Free則不一樣,它本身就是一款專門為Android機型量身推出的真無線耳機,即是只有OPPO手上才能享有全功能,可基本的手勢操作、佩戴監控、喚醒語音助手等基本功能是全Android系統機型通用的。

顯然,即使是搭載了高通最新一代藍牙新品的OPPO O-Free,依然存在不少備受詬病的地方,其中最顯著的就是無線耳機「老生常談」的音畫不同步問題,如果預算足夠充裕的情況下,我會更推薦大家選購延遲率更低的AirPods,自己的耳朵還是得好好善待,畢竟日子還長著呢。

如果換個思維方式,OPPO O-Free的延遲率問題是為了實現更好的穩定性,因為更長的緩衝時間可以有效解決斷連情況的發生,也能帶來更高規格的音頻碼率,利於更高音質的呈現,我們可以理解為OPPO O-Free是一款更適合聽音樂的耳機。這次,以音頻產品起家的OPPO雖無法撼動AirPods的地位,可它的音質表現確實是處於領先後者的,適合喜歡純粹喜歡聽音樂的愛好者,在眾多國產真無線耳機當中也是處於佼佼者的位置,我覺得它可以算是除AirPods以外,另外一個值得考慮的同類型候選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AEKE知客 的精彩文章:

從XZ2開始,你可以將「性價比」與「索尼」聯繫在一起
英偉達10系顯卡庫存太多,或將導致新一代顯卡延期發售

TAG:ZAEKE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