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關於婚姻中的儀式感,很多人都誤會了

關於婚姻中的儀式感,很多人都誤會了






大咖問答 | 

11







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見。




常常收到大家的提問,有人因為夫妻矛盾爭吵而痛苦絕望,有人因為親子溝通困難而焦急疑惑,有人因為生活方向迷茫而孤獨忐忑。




每周五,我們的【大咖問答】欄目,會從萬千留言里挑選出最具代表性、可延伸的問題,邀請我們的多位資深心理諮詢師,一起解開疑惑。




若沒有人能理解你,我在這裡看見你;



若沒有人能呵護你,我在這裡陪著你。




點擊【

閱讀原文

】,即可提問。










本期大咖:李寧









Question





關鍵詞:冷漠



老師您好!老公的家庭里,除了春節,什麼節日都不過。就連他爸爸的忌日,他和他媽媽也不祭祀。





他說他家並不相信靈魂這個說法,隨意不做無意義的祭祀。




但是,不論是傳統節日,還是祭祀,所引申的意義都遠遠超過這件事情本身。




就像父親節,是為了提醒自己家庭成員中父親的這個重要性與對父親這麼多年的照顧的感恩之情,就像祭祀,是為了緬懷逝去的親友,舒緩親友離世的悲痛等等。




但是他什麼節日也不過的這種態度,著實讓我感到焦慮。




我怕這種冷漠會連帶到下一代身上,也怕我會哪一天控制不住情緒,大吵一架使感情破裂,希望老師可以幫我解答一下我的疑惑。謝謝。








Answer


心理諮詢師:李寧







PART

1






表面上看,你似乎是在想找一個方式,平衡自己和先生之間對於節日不同的觀念。




但實際上,或許你擔心的是老公對於節日和祭祀的態度背後隱藏了冷漠,進而影響到你們之間的婚姻情感,甚至是下一代的培養。




似乎在你心裡,不過各種節日或是祭祀,就相當於對親人沒有感情。




好像一個人不重視儀式感,就等於冷漠。




但其實未必是冷漠,不做任何祭祀,可能只是對悲傷的防禦。




那個悲傷太深了,所以難以去觸及。




在諮詢中,我也常常見到這樣的來訪者,在親朋的眼裡,似乎沒有什麼情感,很冷漠。




可是一旦深入看到內心,就能看到外表呈現的冷漠,只是為了隔離開內心難以承受的悲傷。




有句話說:「 每個人現在採取的應對策略,一定是對他而言最好的方式。」




所以他現在的隔離,可能是對他來說最好的保護。




每個人現在的觀念都和過去息息相關,這一點想必你也非常清楚。




因此,我想你可以去理解看看,先生的家庭從哪一輩開始就什麼節日都不過了,當時可能發生了什麼。




先生不知道的話,可以和婆婆溝通,看看是婆婆帶過去的這個習慣還是婆婆入鄉隨俗的接受了?




了解這些,只是為了理解先生的觀念形成過程,不是強迫你去認同,因為理解是溝通的基礎。




也許他對祭祀、對死亡的抗拒,內心隱藏著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迴避是最大的恐懼。




人被死亡焦慮裹挾時,一切生存戰都聚焦在這裡,創造性、富有活力的思維都變得很難。





PART

2






我非常同意你的說法,不管我們過任何一個節日還是忌日紀念日,都是藉由某種儀式感來表達一些意義,進而藉由這些意義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而你老公在這種時刻都拒絕表達自己的愛意,這讓你感覺擔憂。




可能是因為你的內心覺得,沒有這個儀式,你不知道如何確認對方是否愛你。




但就像銀魂里曾經有一句話說:對有些人來說,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儀式感,可能對他來講,就是一道超綱了的考題。




不是對方不愛你,而是對方沒有能力,用你想要的方式愛你。




儀式感重要嗎?




當然。




《小王子》中的狐狸這樣說儀式感:「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人們需要藉助一些儀式感來梳理生命:開始或結束;來銘記情感:溫暖或悲傷;來增進親密:見證或允諾。




我想你最希望的是藉助一些節日帶來的儀式感,讓你和先生之間的溫情一直在。




但是我必須很遺憾地告訴你,男人的儀式感大多都比較弱,

所以如果你把愛不愛建立在儀式感上的話,那很大可能是要失望了。




如果把不注重儀式感和冷漠聯繫起來的話,對有些人來說是有失公允的。




你覺得這是一種愛人的方式,他可能無從察覺到這樣的體驗,還是前面所提及的,可能過往的某種匱乏或經歷,讓他喪失對這方面的感知。







那我會建議你主動而積極地,通過一些小的儀式感來提升他的體驗。




因為節日只是一個儀式,儘管儀式很重要,可是只是生活種種情感的一個載體而已,如果把儀式感看得太重,反而本末倒置。




因此,重要的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驗溫情,製造一些小的儀式感,來增加彼此的情感的流動。




比如,你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製造一些小小的儀式感,簡單到每天先刷牙的那個人捎帶著給對方也擠好牙膏,雖是舉手之勞,如若日復一日,也在傳遞某種儀式感,在增進著彼此的情感。




記得一次節目訪談中,著名影星孫儷就談到她和先生鄧超,兩人因為拍戲的關係,往往無法作息時間同頻。




於是有個心照不宣的小約定,早起的那個人會順帶把對方的牙膏也擠好,擠好的牙膏彷彿是代替那一聲無法親自向對方道的早安。




早睡的那個人也會順帶把對方的牙膏擠好,那是在道一聲「晚安」。




儀式感還可以是每一天出門時吻別或擁別,下班回家後的一個迎接。




夫妻在一起,重要的是相互之間的影響。




如果你不是想著去改造他「不好的習慣」,而是去用你營造的點點滴滴微小的儀式感帶來的溫情去溫暖他,他一定也會慢慢放鬆原先的觀念,和你一起去感受慶祝節日的快樂。





PART

3






但關於「儀式感」,很多人把重點放在「儀式」上,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因為要慶祝而流於形式的應付。




設想一個場景,你們有了孩子之後,先生在非常快樂地和孩子遊戲玩耍,你會做什麼?




參與其間一起享受親情的快樂,還是拍照發朋友圈?




拍照留念非常重要,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時刻,讓我們可以在未來重溫。




可是如果你每次都是在拍照,那麼將會錯失多少實實在在當下的快樂啊?那樣的話,只是將快樂留在照片里,並不曾真正的留在心裡。




我想你一定不是只拍照片的那個人,你是希望通過一些日子,一些儀式,把情感真真切切地留在心裡,留存為兩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有儀式感最重要的不是儀式,而是你的感覺,是你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流動的愛。










  諮詢師介紹  



李寧




醫學學士;


二級心理諮詢師;


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擅長領域:專註於自我效能感提升,包括不限於以下領域:抑鬱情緒諮詢;性心理諮詢;LGBT人群情感諮詢; 婚姻情感。






  心理諮詢預約  




我們的諮詢室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廈門,有上百位資深心理諮詢師,可接受面談和網路諮詢。








?


進入公眾號武志紅


回復 

開飯

,送你今天日簽~




冒充我媽的人,毀掉了我的生活
一想要,就痛苦!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