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的萬戶侯很少,為什麼越往後萬戶侯越多,越不值錢?

漢朝的萬戶侯很少,為什麼越往後萬戶侯越多,越不值錢?

原標題:漢朝的萬戶侯很少,為什麼越往後萬戶侯越多,越不值錢?



不同時代的萬戶侯不一樣。

兩漢魏晉的時候是實封,所以都是以地名作為封爵的冠名,因為這個時候還是爵本位,官員的主要收入不是來自俸祿,而是從封地收租。一直到魏晉之後,才逐漸變為官本位,爵位就相對沒那麼重要了。


在更早的商周時期,爵位的作用還要更大一些。因為對封地的老百姓來說,爵位的擁有者就是他們的君主,有爵位的人不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徵稅,而且可以進行政治和軍事動員,來進行戰爭。


比如三家分晉,就是趙魏韓智幾個大家族,基本上在分晉之前,就已經把晉國的國土和人民瓜分得差不多了。所以決定幾家格局的戰爭都是通過在自己的封地徵發軍隊來進行的,失敗的一方的封地和附著於其上的人民就要被勝利者瓜分。


到了秦漢時期,逐步從爵本位向官本位轉變,但最主要的變化是從分封制向郡縣制過渡。在郡縣制之下,有爵位的人主要是從封地收租獲取收入,而沒有行政管理的許可權。所以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到過自己的封地,但他們的收入卻主要是從那裡收租。比如張飛的爵位是西鄉侯,西鄉縣在河北,收不到租,所以劉備在漢中另設了南鄉縣,作為張飛的封地。


在秦漢的五等爵制度下,對應的就是當時的行政管理級別,從亭侯,鄉侯,縣侯一直到以郡為封地的郡侯。而我們所謂的萬戶侯,其實主要就是郡侯。因為當時的社會經濟還是莊園奴隸製為主,戶的規模比較大,一個縣可能也就幾千戶人。郡也有大小,大郡可能有幾萬戶,小郡也就幾千戶。


東漢時期的另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是,在爵本位之下,也逐步從原來的封地本位變成了食戶本位。也就是說,以前以封地為本位,封地內的老百姓的地租都歸食封者所有,而後來雖然也有封地,但是國家分封的時候會同時規定食封的戶數。這是因為人口和土地上的產出都有比較大的變動。


但是一般的官員能夠得到的封地上限就是縣侯,郡侯比較少,而且越往後越少。到三國時期,郡侯就非常少。超過萬戶的郡侯一旦出現,就意味著要出現政治危機。比如曹操封魏公的時候,雖然名義上封地是魏郡,但是把臨近的幾個縣划進去了,就很大。


以大郡為封地的侯爵,往往是對國家有特別重大的貢獻才能有,以諸葛亮和關羽,張飛在蜀漢的地位,也只是縣侯。更多的則是亭侯,鄉侯,經常初封只有一百戶,二百戶。後面因為立功等原因,再逐步增加,但多的也就是幾千戶,超過萬戶的不多。


但即便是幾百戶,因為當時都是莊園奴隸制經濟,所以實際上收入也比較高。這和後來的封爵是很不一樣的。因為後來可能雖然聽上去戶數很多,但是因為已經變成了小農為主的經濟,所以實際收入並沒有增加太多。當然,在官本位之下,對一般官員而言,主要收入也不是收租,而是國家給予的俸祿,也就是工資。只有宗室的收入才主要來自於在封地收租。


尤其是在品級出現之前,爵位在兩漢實際上的作用就相當於品級,爵位和實際擔任的職務、權力是能夠相對應的。在這種體系之下,萬戶侯實際上就意味著當官當到最高的級別,也就是王侯將相。到後來,隨著官本位的確立,品級也確立下來了,爵位的重要性下降,所以會出現唐朝那種爵位很高但實際官職並不高的情況。

而且,兩漢魏晉時期,文武分途還不明確。封侯有很多種方式,文官和武將都可以封侯。但隨著科舉制的出現和確立,文武分途也基本上確立下來了。文官越來越只能通過常規的晉陞渠道晉陞,但獲得爵位越來越難,只有武將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才能封侯。因為爵位是可以世襲的,而官職不能。在這個意義上,從絕本位到官本位,也意味著中央集權的加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任何時候都有張居正,就算給崇禎一個,也會被他砍頭
晚清開放漢人進入東北禁令後,短短二十年東北有了三千萬漢人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