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吧!

有約君說

近日,一篇名為《我在美國看痔瘡》的文章火了,作者是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心臟外科醫生,他在國外訪學期間因痔瘡就醫的經歷讓眾多網友捧腹大笑,也引起了不少「痔友」的強烈共鳴。

有約君隨手搜索了一下「痔瘡」,有幾個問題被無數次問到:

便血就一定是得了痔瘡?

痔瘡反覆發作痛得受不了怎麼辦?

痔瘡多年,到底該不該切?靠用藥能自己消失嗎?

……

今天,有約君來給你詳解這個幾乎人人都有的難言之隱——

「菊花殘,滿腚傷」

痔瘡到底是什麼玩意?

咳咳,先請各位發揮一下想像力:

正常人的肛門,平時緊閉呈一前後縱裂,周圍是放射形的皺襞,在排便時擴張呈圓形。形象地說,近似於菊花狀 ↓↓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而得了中重度痔瘡的患者,肛門呈蓮霧狀,就像下圖這樣……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痔瘡本身是肛墊組織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瘀滯形成的團塊,摸起來就像小肉球。

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痔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得了痔瘡,最常見的癥狀就是便血脫出,可並發血栓嵌頓絞窄等。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痔瘡發作時,首先會火辣辣地疼,嚴重的患者甚至無法正常行走和入睡,許多內痔患者還會遭遇肛門流血的窘境。

此外,由於「肉球」擋住了肛門,還會導致排便困難,加重便秘和痔瘡,以此惡性循環……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十男九痔,十女十痔?」

這幾類人最易成為有「痔」之士

都說痔瘡非常普遍,而有幾類人,不幸處於患痔重災區,不僅容易中招,還容易反覆發作、病情加重:

1

飲食不節且嗜辛辣油膩者

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迴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2

久坐久站者

人體長時間處於一種固定體位,如久站久坐而缺乏運動,血液循環受影響,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引起痔瘡。司機、白領等是代表人群。

3

老年人

老年人體弱且缺乏運動,消化器官功能降低,腸胃蠕動兼容,參與排便的肌肉張力低下,容易導致慢性便秘,從而誘發痔瘡。

4

孕婦

女性懷孕時由於子宮增大造成對直腸、直腸靜脈的壓迫,使肛門靜脈叢的血液迴流受到阻礙,致使痔靜脈充血。

同時,孕婦保胎習慣休養,吃得補,運動少,腸蠕動會進一步減弱,糞便內的水分被過量吸收,引起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等便秘癥狀,容易形成痔瘡。

此外,肛門部感染、腹內壓力增加、遺傳等都可能是痔瘡發作的原因。

助你遠離後「股」之憂

這些生活習慣必!須!改!

有人這麼評價過痔瘡:這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疾病。因為很大程度上,痔瘡,是人們「作」出來的,這都「多虧了」一些不良生活習慣。

1

拜託了,蹲坑時請放下手機

一早起來上廁所,還不忘帶手機,雖然肛門肌肉時不時在用力,但注意力全放在刷手機上,結果蹲了15分鐘,毫無便意。

這說的是不是你?聽有約君一句勸,上大號應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專心用力,如果三五分鐘後還沒有「成果」,果斷起身,避免血流瘀滯,從而將「肉球」消滅在萌芽階段。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2

天天吃煎炸油辣,

兄弟你這是在玩火

平日午晚飯全靠快餐解決,下班後必要搓一頓宵夜,無辣不歡,尤喜燒烤煎炸,煙酒也不能少。日復一日,難逃一痔。

拒絕痔瘡,謹記多飲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吃高纖維食物,不僅預防痔瘡,還保護腸胃。對於痔瘡患者,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蒜、胡椒、芥末、姜以及酒類。

3

挪挪屁股,別整天宅坐

不少年輕人追捧的「做一個快樂肥宅」也有風險。有約君想說,「真肥宅」未必真快樂。常年一個姿勢不動,患痔風險迅速上升。

久坐久站後,記得更換姿勢活動活動。護肛又護脊,何樂不為?

此外,建議大家做做提肛運動

全身放鬆,或坐或立或卧均可,有意收縮肛門,緩慢上提,就像強忍大便一樣,意想把下陷之氣提至丹田,然後放鬆,如此反覆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一般每次做30次,每天做兩次。這項運動可隨時隨地進行,辦公時、乘車時、看電視時、走路時、休息時都可做,so easy!

當然,如果能有規律地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則更佳。

4

體檢從來不做「指檢」

許多體檢套餐里都有「肛門指檢」一項,不少人對此大呼「羞恥」。然而!這項檢查很有必要!

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肛門指檢,就能做出診斷並制定治療方案。它也是痔瘡患者就醫的必經項目,一般最常用檢查姿勢的是側卧位。

醫生用食指觸及肛門外部,查看周邊有無腫物和硬結,並檢查肛門外有無瘺管(肛瘺),可以大致確定距肛門5~7cm的直腸是否有病變。

下次再在體檢套餐里看到「指檢」一項,別再SAY NO~

「大痔化小,小痔化了?」

保守治療並非人人適宜

病情嚴重建議手術

許多人都有長痔瘡,但沒有明顯癥狀,大多數時候感受不到「肉球」的存在,未對日常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可不用治療,注意日常保持肛門乾燥清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

輕度患者可予以坐浴、膏劑、栓劑等對症治療,同時調整生活方式,癥狀均可在短期內得到緩解。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中重度以上的痔瘡,很遺憾,理論上是不可能自行恢復的,治療方法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

怎麼判斷是中重度?

當內痔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勞累、負重時有痔脫出,需用手還納,甚至還納後還易脫出;外痔一般少見出血,但如果「肉球」體積過大阻礙排便,或並發血栓而劇烈疼痛,都請別再忍,趕緊看醫生!

有的患者一看到「手術」就打退堂鼓,擔心術後恢復過程痛苦、甚至留下後遺症,放棄了治療,這萬萬不可啊~

任由痔瘡惡化下去,可能會導致貧血,甚至肛門脫垂、壞死、肛裂肛萎……這時再來治療,難度可就大了,恢復的效果也比較差。

這些習慣最易讓你成為有「痔」之士|第一個,你敢說沒試過?

不了不了傷身體

中山六院肛腸外科學科帶頭人任東林教授介紹,痔瘡癥狀反覆發作,瘙癢,疼痛,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不過,也不是手術之後立馬就能痊癒,手術只是治療方法中的一個環節,術後的換藥和恢復治療才是最重要的。

痔的手術治療,主要包括經典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內痔套扎術、內痔注射術、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等。他談到,疼痛是痔病術後的主要難題之一,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釘合術(PPH),就具有手術出血少、術後疼痛較輕、恢復較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多年大量的臨床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並非人人適用PPH。任東林表示,PPH 術適用於更嚴重的病例,尤其在重度脫垂性痔瘡的治療上優勢明顯。同時,PPH 手術並不簡單,醫生需要有豐富的經驗,並嚴格遵循手術適應證進行規範的操作。

總之,選擇何種術式,需要根據患者痔病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真正達到「不同痔,不同治」的臨床診療理念。

特別提醒

便後出血不一定都是痔!

或是結直腸癌表現

很多人對便後出血不當回事,尤其是痔瘡患者,以為自己最近吃得上火,或者大便硬結,導致痔瘡出血。實際上,所謂的「痔瘡出血」也有可能是結直腸癌的表現。

是痔瘡還是結直腸癌?

這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

便血顏色越深,距離肛門越遠。如果是痔瘡、肛裂或直腸息肉導致的便血,顏色往往鮮艷。結腸炎導致的便血次之,顏色發暗的便血往往提示和腸道腫瘤、直腸癌有關。

當然,一旦發現便後出血,最靠譜的選擇還是儘快到醫院消化內科做「糞便潛血試驗(FOBT)」,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就需要做無痛或腸鏡進行確認。

綜合眾多痔友的心路歷程,可見,抗痔是一場持久戰。對付痔瘡,重在預防,儘早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就能降低被痔瘡纏上的風險,還在無形中保護了其他器官,增強了抵抗力。

在此,有約君向各位發出誠摯的呼籲——護「花」使者,從我做起,不做有「痔」之士,遠離後「股」之憂。

部分內容整合自廣州日報、中山六院公眾號

整合、編輯:李津

圖:視覺中國、網路資料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的精彩文章:

警惕!這4個「窮習慣」,竟然能吃出富貴病
基因檢測低風險仍生下缺陷兒?產前診斷這樣做才靠譜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