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戰國時期最能言善辯的人,曾因為一句話,救下一個國家

他是戰國時期最能言善辯的人,曾因為一句話,救下一個國家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在先秦時代,各種學術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有給人擺事實講道理的儒家,有精通工科的手辦達人墨家,有遊走於各國之間,挑撥他們打架的縱橫家等等,不一而足。「百家爭鳴」可不是誇張的說法。

據統計,這段時期中,能叫得上名的學派就有將近二百家。而其中有一家非常有趣,專門與別人抬杠互懟,經常用隻言片語就駁得人說不出話來。這個學派就是名家,是一群專門研究語言藝術(抬杠)的辯論家。

公孫龍是名家之中的代表人物,杠精之中的佼佼者。相對於孔孟、老莊這些人,公孫龍這個名字可能會比較陌生。但是他的一篇「論文」可以說得上是大名鼎鼎了。那就是《白馬論》。

相傳,公孫龍有一次身騎白馬穿過一個城關。可是他並沒有受到老子騎牛過函谷關時的待遇,被城關的守衛攔了下來。守衛說了,上面有規定:人可以過關,馬要交錢才讓過。這時赤裸裸的物種歧視。最重要的是公孫龍不想交這個錢。他和守衛說:「我這是白馬,不是馬。」守衛一頭霧水,心說是我蠢還是你蠢,白馬怎麼可能不是馬呢?

公孫龍決定給這個守衛上一堂生動有趣的課程。他軟語溫言地對守衛說:「馬是一個物種。白是一種顏色。白馬就是一種顏色加上一個物種組合而成,形成了一個新的概念。『馬』這個詞怎麼能夠等同『白馬』這個具有兩種特徵的詞呢?所以白馬並不是馬。」守衛這才恍然大悟。在公孫龍的諄諄教誨下,他領悟了「白馬不是馬」這個客觀事實,放公孫龍出關。

名家學說的價值可不止這種蠅頭小利。公孫龍曾經因為一句話救下一個國家。秦國和趙國當時關係不錯,屬於戰略合作夥伴加軍事同盟。兩國約定,秦國想幹什麼,趙國就得幫秦國;反過來趙國想幹什麼,秦國也必須施加援手。

過了不久,秦國舉兵進攻魏國,要求趙國出兵一起夾擊魏國。趙國不希望秦國攻滅魏國,想要救援魏國。這下秦王不樂意了。說好的要做彼此的天使呢?秦國就開始詰難趙國,說秦國想要進攻魏國,趙國也要出兵協助,不然就是違反條約,言而無信。

趙國不想違反條約,破壞國家公信力,又不想出兵幫秦國。趙王把這個麻煩事交給平原君,平原君又交給公孫龍。公孫龍說:「這個好辦。可以派使者對秦王說,趙王想救魏國,秦王應該幫助趙國,不去攻打魏國,不然也是違約。」

秦王聽完之後,知道得不到趙國的支持,只好作罷。公孫龍的一句話,讓兩家的條約成為一張廢紙。

參考文獻:《呂氏春秋》、《公孫龍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些動物,在古代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堪比一支軍隊
朱熹真的是位聖人嗎?看過他做的這幾件事,你還這麼認為嗎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