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熱體質有五大誘因,一定要重視,調理濕熱體質,從4個方面著手

濕熱體質有五大誘因,一定要重視,調理濕熱體質,從4個方面著手

很多人表示最受不了的就是南方的夏天,又悶熱又潮濕,雨水多,空氣濕度大,不僅臉上容易出油,還特別容易長痘痘,實在是令人不勝其煩。

其實,這些情況不完全是因為空氣濕熱導致的,可能你已經是濕熱體質了,因為濕熱就在體內,所以受到的影響也會比較大。

濕熱體質的表現主要有:

平時面垢油光,易口苦口乾,身重睏倦,易生痤瘡粉刺,舌質偏紅,苔黃膩。

體偏胖或蒼瘦,心煩懈怠,眼睛紅赤,大便短赤,男易陰囊潮濕,女易帶下增多,脈象多見滑數。

性格多急躁易怒,易患瘡癤、黃疸等病證。

對濕環境或氣溫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濕熱交蒸氣候較難適應。

除此之外,濕熱體質的人還容易患濕疹、口腔潰瘍和膽囊炎,你是濕熱體質嗎?

濕熱體質有五大誘因,一定要重視:

誘因一:不良飲食

夏天人們愛吹低溫空調,愛吃各種各樣的冷飲與冰淇淋,都會讓人產生濕熱體質。

嗜煙嗜酒的朋友也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人們濕熱體質的形成。

誘因二:作息不規律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作息越來越不規律,熬夜加班等都是常有的事。

生活作息不規律的人,會影響到人體內部激素等進行合適的調理,濕氣滯留,會出現濕熱體質。

誘因三:社會壓力重

現在社會進步太快,很多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學習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等。

這些壓力長期鬱結於心,得不到很好的排解的話,會讓人的情緒低落,影響到人們正常內分泌等機能的正常運行。

各種濕氣滯留體內,長而久之,會讓人產生濕熱體質。

誘因四:居住環境潮濕

濕熱體質跟環境有很大關係,對於南方的居民來說,他們更容易形成濕熱體質。

南方的雨水多,而且河流也多,長期處於這種亞熱帶的濕熱環境里會讓人變成濕熱體質,特別是哪一年的雨水特別多的話,這種濕熱癥狀會更加明顯。

誘因五:先天遺傳

濕熱體質也有可能是先天遺傳的,這種濕熱體質一般情況下比較難發生改變。

准媽媽們在懷孕期間如果飲食比較喜歡吃一些濕氣重的食物,會對肚子里的胎兒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也就是說當發現自己是濕熱體質的話,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母體的飲食習慣造成的。

調理濕熱體質,從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日常飲食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可多食赤小豆、綠豆、芹菜、黃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適宜吃些清利化濕的食品,如薏苡仁、蓮子、茯苓、蠶豆、鯉魚、冬瓜、絲瓜、葫蘆、苦瓜、馬齒莧、白菜、捲心菜、空心菜等。

盡量避免吃一些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蔥、大蒜等。

對於狗肉、牛肉、羊肉、酒等溫熱食品和飲品,以及火鍋、烹炸、燒烤等辛溫助熱食物,應該少食和少飲。

第二,祛濕茶飲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的功效;

茯苓:利水滲濕,有健脾、寧心的功效。

薏苡仁:除濕,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等功效。

紅豆:清熱解毒,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推薦把梔子、茯苓、薏苡仁、紅豆、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白扁豆、顯脈旋覆花(烏草根)等食材,製成烏草根砂仁茶,代茶飲用,能夠達到祛濕的功效。

第三,穴位按摩

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穴位中,最常用的是肺俞穴、八髎穴。

濕熱體質偏於濕熱內蘊,表現為痤瘡、口臭者,可以選用肺俞穴。

肺俞穴位於背部,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對於清肺經的濕熱療效顯著。

操作時,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15~30次,用兩手大拇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後緣向下分推30~50次。

八髎穴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八髎穴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鐘,對於濕熱體質偏於濕熱下注的人比較適合。

第四,運動方式

最適合濕熱體質的人進行的運動是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比如力量訓練、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

堅持運動,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泄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

但要注意的是,濕熱體質的人在運動時應當避開暑熱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健康文浩 的精彩文章:

女孩半年內性格大變,其實是因為胃癌纏身,一個飲食習慣害了她!
67歲老漢一味追求養生,反而查出肝癌,只怪年輕時信錯了一件事!

TAG:愛健康文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