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反裝甲利器,談談穿甲彈的那些事

反裝甲利器,談談穿甲彈的那些事

原標題:反裝甲利器,談談穿甲彈的那些事


我們知道,穿甲彈是以炮彈材料的硬度與形狀,加上裝葯在射擊時傳遞的動能,在與堅硬的目標接觸時穿透表面而達到破壞的效果。穿甲彈的威力取決於炮彈擊中目標時的動能,和炮彈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


事實上,穿甲彈在炮膛中被發射葯加速出膛之後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為了使穿甲彈在擊中目標時仍然存有較大的速度,穿甲彈在設計時就必須採用有利於減小阻力的形狀。穿甲彈除了用來反坦克以外,也可以用來對付其他堅固目標,或者使用在炸彈上,攻擊軍艦的防護裝甲。



最初,使用穿甲彈並不是用來對付坦克,而是在海上的各式軍艦,由於當時戰艦的裝甲上普遍都進行了表面滲碳處理,為了擊穿這一層碳,穿甲彈上普遍覆蓋上了一個鈍頭的被帽,這就是被帽穿甲彈(APC),而為了減少炮彈飛行時的空氣阻力,通常會在被帽上再覆蓋一層風帽,這就是風帽被帽穿甲彈(APCBC),並於二戰中開始應用。


1:風帽 2:彈芯(鎢、不鏽鋼、貧化鈾) 3:炸藥(TNT、RDX、HMX) 4:雷管 5:彈帶



二戰後期,隨著坦克車體正面裝甲的傾角越來越大,尖錐狀的普通穿甲彈容易被傾斜裝甲彈開,但各國在這個時期都開始發現所謂的「轉正效應」——鈍頭彈藥在接觸大傾角裝甲的時候可以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從而有更大的幾率擊穿裝甲。



二戰後期開始出現鈍頭被帽穿甲彈,代表作為蘇聯IS-2系列重型坦克配備的BR-471穿甲彈。而有些則在普通穿甲彈前焊接上一個軟質被帽,擊中裝甲時被帽會給後面的尖頭穿甲彈體提供轉正效應,使尖頭彈部分以較小的法線角嘗試擊穿裝甲,被稱作被帽穿甲彈(APC,Armor Piercing Capped)。


其實,為了改善其彈道特性,在被帽前加上風帽,於是成了風帽被帽穿甲彈,代表作為虎I坦克所使用的Pzgr.39風帽被帽穿甲彈。戰艦所用的穿甲彈大多為風帽被帽穿甲彈或被帽延時穿甲彈,作用同樣很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四艦隊 的精彩文章:

坦克都向著自動化技術發展,為啥彈藥還需要人工單發裝填?
淺談美俄艦載機攔阻索拉斷事故的那些事

TAG:第四艦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