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易經: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言有言相

易經: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言有言相

吃有吃相

《易經》:「需者,飲食之道也。」

人活著就要吃飯,但是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

俗話說:「什麼吃相,什麼人。」

過去,在舊上海,有一個富翁,一直沒有孩子,就領養了一個孤兒,當成一個「富二代」來培養。

孩子到了十八歲,過生日的時候,在眾賓客面前跳舞,彈鋼琴,表現得很像世家子弟,但是宴會的時候,他拿起筷子向自己的胸口一戳,對齊了,開始夾菜。

這個不經意的動作被一個老太婆看到了,她對身邊的人說,這個孩子應該是叫花子出身,因為叫花子在街上要飯,沒有桌子凳子,只能在胸口上對齊筷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吃相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修養,所以老人說「吃有吃相」。

1.舉物慾徐而有序,嚼物慾寬而有容;下手欲舒,發口欲急;坐欲端莊,首欲平正;急而不暴,遲而不緩,遲急應節者,貴相也。

吃飯時首先要坐姿端正,不要歪頭斜肩。

「要以食就口,不要以口就食」,要把食物拿到嘴邊吃,而不要把嘴巴湊到食物上去吃。

夾菜要慢,送到嘴裡要快,動作不要幅度很大;筷子不要在盤子里「翻江倒海」,挑挑揀揀,不要把嘴裡塞得滿滿的。

有急有緩,有快有慢,這是貴相。

2.食急者易肥,食遲者易瘦;食少而肥者性寬,食多而瘦者性亂;食急者性暴,食緩者性和。

現代醫學也證明,吃飯狼吞虎咽的人反倒更容易肥胖。

吃得少反而胖的人,或者吃得慢的人,性情寬和。

吃得多反而瘦的人,或者吃得急的人,性情暴亂。

3.食而齒出者,辛苦短命;食而淋落者,餓死路歧。

吃東西時露出牙齒的,或者弄得滿桌子、滿地都是飯菜的,貧窮之相。

.啜不欲聲,吞不欲鳴。

喝粥、喝湯不要出聲,吞咽食物也不要有聲音。

宴會聚餐,打嗝是很不文雅的,這時候可以用手指用力壓「人中穴」,十分鐘左右就可以緩解。

易經: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言有言相

圖片來源網路

睡有睡相

在易經相學體系里,觀察人的睡卧之相也是重要內容。

唐朝時,李嶠有五個兄弟,都早早夭折了,所以李嶠成人後,他的母親請著名相術大師袁天綱來給李嶠看相。

袁天綱看後說,李嶠恐怕活不到三十歲。

李母很悲傷,袁天綱說,不要難過,夜裡再看看他的睡相。

夜裡,袁天綱發現李嶠睡覺非常安靜,用手一試,鼻中竟然沒有氣息,大吃一驚,觀察了天,才知道原來李嶠是用耳朵呼吸的。

天亮後,袁天綱對李母說,氣息從耳朵出入,這是「龜息」,主大貴大壽,但是不富。

武則天掌管朝政時,李嶠做了宰相,最終也長壽,但是家中一直清貧。

「龜息」的說法,不太可信,但是睡覺安靜,不打鼾不磨牙的人,往往都是體質好的人,所謂「喘息不聞,延壽之人;睡不安枕,心神有損」。

1.睡而開口者短命,夢中咬牙者兵死;睡中開眼者惡死道路,睡中亂語者賤中奴僕。

現實情況是,睡覺張著嘴的,嘎吱嘎吱咬牙的,睜著眼的,不停說夢話的,都是身體不健康的表現。

2.合面覆卧者餓死,就床便困者頑賤。

睡覺趴著睡,看不到臉的,最終會餓死;一看到床就犯困的,是貧賤之相。

傳說,古代有一個富翁,就是「合面覆卧」,相士說他早晚會餓死。

富翁大笑,說:「餓死我,要等到天塌、龍叫喚。」

後來,富翁家中失火,燒了足足有三個月,最終他討飯餓死在路上。

3.少睡者神清而貴,多睡者神濁而賤;卧易覺者聰敏,卧難醒者愚頑。

睡得少而又神志清醒的人主貴,睡覺容易醒的聰明,呼喊也不醒的愚蠢。

易經: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言有言相

言有言相

《易經》:「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貴人說話不多,說必有中,古人所謂「言語不妄,口德也;緘默自持,心德也」。

1.明達者言順,剛正者言端,簡靜者言直,謙恭者言微,執中者言正,虛誕者言繁,躁進者言暴,鹵莽者言粗,愚頑者言鈍,陰毒者言而含笑。

明智通達的人,說話清楚明白;剛強正真的人,說話端莊有禮;單純安靜的人,說話直接;謙恭的人,說話含蓄;中正的人,說話正派;虛誇的人,廢話多;急躁的人,說話沖;魯莽的人,說話粗魯;愚蠢的人,說話不流利;陰狠的人,說話中帶著冷笑。

2.其言泛泛者,終無所成;其言便便者,終不困滯。

說話空泛,沒有邏輯者,一事無成;說話有條理的人,不會永遠埋沒。

曾國藩說:「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說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邏輯性,以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若讒言易入耳,邪言易出口,小人也。

喜歡聽閑話,出言淫邪的人,是小人。

4.未言先齒笑者窮,語低語軟者心有所求。

說話前,先齜牙一笑的人,是貧窮之相;語氣卑弱的人,心中有求於人。

5.隨口和人者,內空;低言平語者,內剛。

說話隨口附和別人的,沒有主見;說話低聲平和的人,內在剛強。

6.語言多泛,心事難明;唇輕吞薄,說是說非。

說話不停地變化話題,心裡有事;嘴唇薄的人,容易說是非。

曾國藩說:「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嘴唇薄,並且不正,這樣的人容易說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筆下的老虎,史上一絕,雄風萬里!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