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水深火熱兩重天 都怪它太「亢奮」

水深火熱兩重天 都怪它太「亢奮」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9月了,北方開始秋高氣爽了,是該為悄悄過去的夏天打個總結了。日前,中國氣象局開了個新聞發布會,會上說到,今年夏季,我國平均氣溫為22℃,較常年同期偏高1℃,為1961年以來最高。

一句話概括:這是我國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史上最熱」的夏天。

四川的夏天,還在堅守著。不過,「水深火熱」已是改變不了的定局。今天,我們讓數據自己說話,看看這個「史上最熱夏天」中的四川特色吧。

7月18日,成都,在游泳池裡玩水的小朋友們。攝影 譚曦

火熱

四川第四熱的夏天 比起2006年還是遜色了點

一般氣象統計上的夏天,是指每年的6、7、8三個月。

省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從6月1日~8月30日,四川省平均氣溫為23.8℃,較常年偏高0.9℃。對四川來說,這個氣溫,雖沒有創下1961年以來之最,但也排到第四位。

四川的「史上最熱」,出現在2006年,緊接著,是2013年、2016年。

我們就著重來看看,今年夏天的高溫,和2006年相比,弱在了哪裡。

其實,這個第四熱的夏天,只比最熱的2006年的夏天,涼快了0.6℃。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這差距,似乎不太明顯。那麼,我們再看看高溫日數。

各地高溫的標準不一樣,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徵、居民對氣溫的適應性以及高溫對社會運行產生的影響,中國氣象學上,把日最高氣溫在35℃及以上定義為高溫。

今夏,全省平均高溫日數為12.2天,在歷史上排在第六位,排第一的,依舊是2006年,長達21.2天。

不怕熱,只怕天天熱。今年,高溫比較分散,全省平均持續高溫日數為4.1天,而2006年以8.0天拿下歷史冠軍。

7月17日,雨後成都依然悶熱。攝影 譚曦

水深

盆地西部「水更深」 綿陽江油降雨量全省第一

從整個四川來說,今年高溫預警不如暴雨預警來得積極,這在7月表現得尤其明顯。

7月,全省平均月降水量301.1毫米,較常年偏多49%,為歷史同期最多。

很多人都對7月初那段不知晴為何物的日子記憶深刻。暴雨中洗頭、積水中盪起雙槳、在洪水中成為「網紅」的蘇東坡和黃庭堅……雖然樂觀的四川人把暴雨成災的日子過成了段子,但「水深」的日子確實帶來了不少麻煩。

一定要「點名」綿陽江油。從7月份,它的「降雨冠軍」地位就已經很明顯了。

從今年入汛到7月11日8時,這裡的降雨量已達到969.2毫米。而常年,江油整個汛期的降雨量為883毫米,也就是說,汛期還沒過半,它把以前整個汛期下的雨都下完。

今夏,四川全省平均降水量為630.6毫米,較常年偏多21%。雖然盆地西部一度感覺天都漏了,可這降水量,也是只排到了歷史第四位。「水最深」的一年,是1998年,降水量為657.5毫米。

這樣的排名,要「怪」盆地東部拖了後腿。從單個區市縣來看,簡陽、彭州、廣漢、德陽的降水量,可都是打破了當地記錄的。成都的金堂、新都、龍泉驛、蒲江、崇州、溫江、郫都的降水量,也是在歷史排名靠前的。

7月13日,市民在烈日下騎行。攝影 譚曦

幕後

副高太「抗風」誤了行程 至今賴在四川沒走

盆地是晴是雨,是炎熱還是清涼,那都是得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的心情。

這是個從赤道飄來的,發展與太平洋上的「熱氣團」,它如果不在狀態,遠離盆地,那麼,我們就會好過一些;它如果打了雞血,得意得膨脹,死死盤踞在盆地上空,盆地受下沉氣壓影響,晴朗、少雨、無風,自然高燒難退。

今年,副高本身就處在年代標偏強的階段。省氣候中心預測室副科長孫昭萱介紹,7月,副高就是偏強的,但還沒那麼強,最主要的是,在它的西側,還有高原低值系統與它抗衡著。當時,副高的「魔爪」最多也就伸到了盆地東部,盆地西部,剛好處在它的西部邊緣。

副高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好是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就這樣不斷抵達盆地西部,於是,這裡暴雨連連。

7月下旬,本應緩慢北抬的副熱帶高壓一下跳到了北方。由於位置偏北得厲害,在應該南退時,自然也就沒那麼乾脆。「8月,副高偏強,且明顯偏北、偏西,牢牢控制住四川盆地,於是導致了持續高溫。」孫昭萱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楊怡霏:九眼橋上的「美麗風景」
新興「世界工廠」想轉型 越南政府也盼「高精尖」產品落地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