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十六年前的一部國產動畫,講述了最現實的「開學第一課」

十六年前的一部國產動畫,講述了最現實的「開學第一課」

時至今日,我們恐怕也很難見到這麼有深度、這麼適合兒童教育的國產兒童動畫了。

文/白鬍椒

從上周起,2018史詩級災難大片《開學》已經在全國陸續上映。除了瘋狂泛濫的「開學恐懼症」外,央視一年一度的品牌節目《開學第一課》也出乎意料的佔據了微博熱搜榜和朋友圈。

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電視台密切合作,精心策劃,於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開學第一課》。在官方的宣傳中,「這是一檔大型公益節目,是一份在開學季送給孩子的大禮,被譽為『兒童的春晚。」

不過今年這份「開學大禮」卻引來了家長們的諸多吐槽。

9月1日晚八點,很多家長「被迫」和孩子一起守在電視機前,結果卻等來了將近十三分鐘的廣告,這些廣告大都是各種培訓機構以及學慣用APP。

最可笑的是,有家長反映,在節目播出過程會出現一個養雞遊戲的掃碼互動,可充值買雞。很多學生搶家長手機掃二維碼,甚至理直氣壯的玩起了遊戲。

其實,懶散了近兩個月,「開學第一課」不管對學生還是家長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像這種強制性觀看某檔節目的教育形式往往會趨於形式,最終適得其反。

那真正有意義的「開學第一課」,或者說真正有意義的教育,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其實有一部非常現實國產動畫,早在十六年前就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

《小明和王貓》是極具有中國特色的兒童教育動畫作品,這部動畫由CCTV6、青青樹2002年聯合出品,由韓三平等人聯合製片,導演和編劇均為「魁拔之父」王川,並且獲得了首了屆中國動畫成就獎提名獎。

豆瓣評分截圖

如此碩果累累的一部動畫,播出後在社會上得到了強烈反響,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央視沒有繼續播出該劇,創作公司也沒有繼續創作這部動畫,僅僅13集並沒有完結。(13集版本為每集22分鐘,現網上的18集版本則是每集6-20分鐘不等)

《小明和王貓》又被稱為「中國小學生真實生活寫照之動畫版」,講述了一個中國普通二年級男生的生活日常和心理成長,無論是畫風、情節還是思想主題都沒有仿日仿美的痕迹。

雖然這是一部兒童動畫片,但其背後的教育意義和成人化的思想依然經典。時至今日,我們恐怕也很難見到這麼有深度、這麼適合兒童教育的國產兒童動畫了。

這部動畫的畫風粗陋,配樂也稍顯的詭異,多採用人物心理活動外化的敘述方式,可能不太符合現在孩子們看動畫片的主流審美。然而,《小明和王貓》卻完全是從生活出發,從現實中提煉,真實地刻畫出了中國學子所面臨的困境與窘境

儘管距離這部動畫誕生已經有十多年了,動畫中描述的兒童狀況和提出的社會問題,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解決,直到現在依然適用。

王小明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媽媽是商場售貨員,爸爸是一名會計,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給小明報了很多的課外培訓班,讓剛上二年級的小明苦不堪言。

就在這一學期開學前一天晚上,發生了一件怪事——從小明卧室的牆裡走出來了一個人。他自稱王貓,無所不能,可以帶著小明到達任何他想去的地方,看到各種有趣的情景,甚至能讓時光倒流,使做過的事情重新開始。王貓就像小明的守護精靈,只有小明看得到他,別人都感受不到這個人的存在。

在小明的班上,有兩個非常典型的同學:一個是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的張偉,他的爸爸是一個飲用水公司的總經理,家裡非常有錢;另一個則是每次都考全班第二的周娜,她非常想超越張偉取得第一,具有強烈的嫉妒心和好勝心,而她的爸爸是一個社會上非常有名的小提琴家。

張偉和周娜這兩個角色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前者是心高氣傲每次都爭當第一的富二代,後者則是愛打小報告、有攀比心的小姑娘,或許每一個人的班裡都曾有這樣的同學存在。

在小明的日常生活中,會遇到諸多不快樂的事和難以理解的事,他會遇到攀比產生的嫉妒,遇到言語的虛偽性,遇到以成績定優劣的尷尬……他的生活範圍也是一個微縮的社會圈子,而他身在其中有時候無法第一時間準確地作出判斷。在這些情況下,王貓都會出現在小明身邊,而他的因材施教讓小明逐漸領悟了許多老師和家長不敢直言教導的道理。

不同於小明的爸爸媽媽,王貓站在和小明完全平等的立場上,不用成人的那一套規則來強迫小明,更不會對他一昧地嚴厲呵斥。為了讓小明能夠自己主動地接受,王貓為小明精心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有趣和新穎的教育場景,寓教於樂,讓小明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領悟人生的道理。

比如,夢中的王貓帶小明上陳老師的語文課,一向嚴肅的陳老師竟然手舞足蹈地跳起來生字歌:「『湯』是三點水外加一勺湯;『糖』是唐老鴨抱著米花糖;『躺』是身字邊靠著小和尚;『燙』是一堆火熬著一鍋湯。」

後來在真正的語文課堂上,小明因為對生字歌的深刻印象在陳老師講述之前就記住了所有的字,其效果遠勝於原來「課後把每個生字連拼音各寫十遍,再抄五遍課文「的枯燥練習。

再比如,學校舉行」十項全能小能手「比賽,比賽的前三名將得到優秀學生的加分,因此小明的爸爸媽媽對此非常重視,給小明安排了演講訓練,還讓少年宮的繪畫老師手把手給小明畫了一幅畫。

高強度的訓練和日程緊密的培訓班讓小明有些喘不過氣,夢中,小明向王貓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而王貓則帶著小明參加了賽馬。第一次,小明的馬沒有經過訓練,頑劣不堪,不僅沒有取得好的名次還將小明摔了下來;後來,王貓將小明的馬送去培訓,再接回來時馬兒非常順從,卻依舊跑不過別人從小就開始訓練的馬。比賽過程中,小明為了讓馬跑起來更輕鬆,便脫掉了自己所有的衣服,這一招讓小明超過了別人的馬最終取得了比賽的第一名。

這一情節看起來荒誕不經,實則充滿隱喻。在這裡,實際上是用馬來比喻孩子。一開始,小明作為騎馬的人,即孩子的父母,認為「馬就是讓人騎的」,因此會責怪未經訓練的馬不中用,比不過別人接受過訓練的馬。

後來,馬被送去進行了短暫但高壓的訓練,但臨陣磨槍畢竟無法比的上別人「從小訓練」的基本功。在這樣的客觀前提下,小明選擇了脫衣服,即給馬「減負」,讓馬充分發揮自己的天分和優勢,才最終拿到了比賽的第一名。

這樣換位思考的教育方式讓小明充分理解了父母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也能夠逐漸接受那些他並不真正喜歡但有可能對未來的自己有所幫助的東西。當然,這裡的」賽馬「也與現實中的」小能手比賽「形成了互文的關係。

正是此次賽馬的經歷讓王小明有所選擇,在比賽前放棄了父母制定的程序化比賽內容,另闢蹊徑發揮出最好的自己,最終和自己的那匹馬一樣取得了比賽的第一名。

當然,小明取得比賽第一還歸功於他的說話課老師,正是小李老師讓小明懂得了什麼叫做「好好說話」,才使他在台上演講時說出了真實的自己。必須承認的是,說話課所講內容,影射了當前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當今社會很多成年人在面臨同樣的狀況時,也未必能真正做到「好好說話」

那麼,大家都會開口說話,可什麼才是「好好說話」呢?動畫一開頭就給出了反例。

由於張偉每次都是全班第一,所以開學典禮這天他代表學生上台講話。張偉面對著全校師生,擺出了所有中小學都能見識到的千篇一律的「朗誦腔」,「聲情並茂」地朗誦著:「藍藍的天上飄著白雲,樹上的小鳥唱著歡歌。今天我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高高興興地走進校園。」

這樣的情景在每一個學校「國旗下的講話」中都能看到,孩子的自我思想和真實情感被程序化的應試規範給閹割掉了,只剩下這樣一具缺乏想像力和個人特質的空殼在機械性地念稿,這,就是典型的「不會好好說話」

在說話課的第一節課,小李老師讓大家先進行自我介紹。張偉一站起來就是緊繃的發言狀態朗誦腔,他腰桿筆直,氣宇軒昂,一開口就是:「我叫張偉,姓張的張,偉大的偉,是英華小學二年級三班的學生。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的學校、我的老師、我的同學,我的愛好是努力學習學習再學習,學好文化,為祖國建設努力!奮鬥!」

然而這樣的打官腔卻得到了老師的否定,也讓周娜在一旁大聲抗議。可是,當周娜站起來也自我介紹的時候卻犯了和張偉一樣的毛病,她不僅用濃厚的官腔說:「我的愛好是唱歌和拉小提琴,我想以後當一名藝術家,為很多的人帶來歡樂!」,還雙手背腰,閉著眼睛搖頭晃腦,氣派更甚,也被王小明在心裡吐槽「不好好說話」。

那麼,真正的好好說話是什麼呢?首先,被提問或者當眾演講的時候,應該放平心態,像平時普通說話一樣,而不應該提拉一口氣換上一副公式演講的朗誦腔。

其次,說出來的內容應該是真情實感的自我想法,而不應該是虛情假意的官場排面話。孩子畢竟只是孩子,很少需要真正面臨到成年人吹捧客套的情景,也不應該在潛意識裡將排面話當作展示自己的捷徑。

最重要的是,跟人說話是在與人交流,要把對方當作一個交流的對象,了解對方想要知道什麼信息,有所選擇地與其對話。比如跟別人自我介紹時,就應該介紹一個真實的自己,讓別人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全面大概的了解。

當滿足了這些要求時,就滿足動畫中對於「好好說話」的定義了。只可惜,現實生活中很少有老師會進行這樣理念成熟的說話教育,而更多的是演講與口才班教孩子們如何正確地用朗誦腔和排面話解決問題。現實中的家長倒是更像王小明的父母,更偏愛應試教育的一套規則,然而,他們對孩子的苦口婆心和殷殷期盼卻可能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的天性。

《小明和王貓》中,王小明的媽媽總是愛說「別跟孩子提錢的事」、「生在福中不知福」、「咱比學習不比玩」……這樣的話大家是不是都似曾相識?

小明的媽媽因為沒考上大學,只能當商場營業員,所以望子成龍的心情非常迫切。她自己小的時候家境不好,熱愛音樂卻沒錢買鋼琴,只能和幾個姐妹搶一架玩具琴,因此她給小明買了鋼琴報了培訓班,逼迫小明學習他不愛學的東西,還讓教育他「貧困山區的孩子想有這樣的條件還沒有」,所以一定要懂得珍惜,努力學習。這樣的話大家是不是也曾經聽過?

現實生活中,對於孩子來講,這種話無疑是給了他們一個道德的重壓,從而產生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別人的負罪感——孩子被父母無情地指出佔用了寶貴的教育資源,所以一定要珍惜所有,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吃不飽的人。

然而,在動畫中,當疑惑的小明去找王貓尋求解答時,王貓告訴他,雖然以過去的條件很多人吃不飽,現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也吃不飽,但人和人的境遇是不一樣的,並不是說因為有人還在挨餓所以你既然佔用了資源就必須吃到撐。過猶不及,如果讓那些沒學上的孩子們有城裡孩子們一樣的學習壓力,他們也會受不了的。

這樣的解釋不僅能為王小明解開心中的鬱結,也能讓千千萬萬遇到同樣道德困境的孩子們派遣掉心理上的負擔。

學習並不是因為你佔有了學習資源而別人沒有,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否則就對不起被你佔有資源的那個人;學習更多是發自內心的東西,比如我要比別人更具有競爭力,我要達到一個現代人的認知需求,我熱愛這一學科所以我自發地學習……儘管父母原本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如果沒能對這件事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最後反而會適得其反。

不過,《小明和王貓》中也有非常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張偉一直以來考試次次都是第一,因而產生了一種「我永遠是第一,不可以有人超過我」的扭曲心理。然而,在「十項全能小能手」比賽中他卻屈居第三,心中憤懣難以自持。

張偉的爸爸雖然是從小輟學工作沒什麼文化,但他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敏銳地洞察到了兒子心理的扭曲與畸形,於是運用手段讓張偉在賽車比賽中輸掉,教育了他「人,不可能事事都得第一,更不會永遠都能爭得第一。人要勇於接受失敗」這一人生道理。張偉永爭第一的好勝心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只有能夠坦然接受失敗,才能真正地成熟起來,理性地面對人生中的競爭。

可以說,《小明和王貓》對孩子的教育涉及到了各種情況各種問題,主要針對的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困惑和難以消遣的心理瓶頸。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也許並沒有王貓這一虛擬的守護神能寓教於樂地引導孩子們合理解決問題,因此動畫將這個形象提取出來,幫孩子們有效地答疑解惑。

這個過程並不是單純刻板的說教,也不是居高臨下的教誨,而是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逐漸成長,從而使得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今時今日,充斥在電視機上的諸多兒童動畫,也許有精緻的畫面,也許有酷炫的特效,也許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但卻罕見《小明和王貓》這樣具有實際意義的教育性質了。相比之下,這部動畫卻是真正適合給孩子看、真正能夠解決孩子困惑的。雖時隔近20年,卻依然適用於今日;雖稱之為兒童片,卻適用於所有義務教育學齡內的學生。

如果你在學習生活中面臨重負難以自遣,請一定要看一看《小明和王貓》,雖然它畫質堪憂,畫風清奇,配樂奇怪,動畫製作也算不得如何精緻,但是,它卻是真正的國產好動畫,足以稱為一代經典,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現實的錘鍊。

如果你是家長,家裡正有九年義務教育學齡內的學生,那麼這部動畫也請一定要看一看。

這才是真正符合中國社會現實的兒童片:雖然它無法解決應試教育的問題,但它卻講述了,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怎樣處理才能讓教育對孩子起到更大效益。

今日話題

你們記得《小明和王貓》這部動畫嗎?

- END | 動畫學術趴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畫學術趴 的精彩文章:

從廚師到動畫導演的十五年
專訪繪夢動畫李豪凌:我那顆做原創的魂,一直在燃燒

TAG:動畫學術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