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紐約幼兒園園長說,我們從不提分享,卻能培養高情商孩子

紐約幼兒園園長說,我們從不提分享,卻能培養高情商孩子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小D最近在放暑假,每天有更多的時間在中央公園的遊樂場玩耍了。上周,她在沙坑裡玩,沙坑裡面有幾個公用的沙鏟子。一旁的兩個小男孩因為其中一把鏟子而爭吵了起來。




這時保姆上來制止了,對著正在玩鏟子的男孩說,「你要分享,和他人分享是有教養的體現」。保姆的話音剛落,那個男孩更加誓死保衛自己手上的鏟子了,而且開始用大叫來抗議。



小D靜靜地看著,然後在旁邊悄悄地和我說,「他不一定非要分享的,這是大家的玩具,另外一個男孩應該等待,等那個男孩玩好再玩」。沒想到,她的話音剛落,我就看到一旁來了另外一個男孩,對著大叫的男孩說,「你可以不分享,但大家要輪流玩」。




於是,這樣一場小朋友糾紛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解決了。我後來正好坐在了剛才出主意的那個男孩媽媽旁邊,就隨口聊了起來,才發現她兒子和小D是一個幼兒園,比小D大一個班。







我不禁和那個媽媽感概,難怪啊,Dorothy也說出了「不需要分享」這樣「大逆不道」的話。那個媽媽也接話說,可不是嘛,估計紐約也就只有這麼幾家幼兒園會如此奇葩了。然後我們都會心地笑了。




「你要分享,不能小氣的」,這句話估計是每個家長和老師在孩子2歲後時常掛在嘴邊的。但小D的幼兒園就很另類,當時她們的園長直接和我們家長說,

在我們的課堂里,老師不會說「分享」這個詞。分享應該是孩子自然選擇的行為,而不是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我們相信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情商培養。




這一年,我在課堂里親眼目睹過很多次孩子們因為玩玩具發生的衝突,老師們真的從來不說「分享」這個詞,但是我也親眼看到期末結束後,幾乎每個孩子處理衝突的能力和社交技能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知道「我的」,更要了解「他的、大家的」



2歲後的孩子自我意識萌芽,很多孩子開始非常清楚地劃清自己的領地,什麼東西都是「我的,我的」掛在嘴邊。這是非常可喜的認知發展,說明孩子開始越來越清晰地認識界限,認識自己了。




這時就需要

尊重孩子的「我的」宣言

,及時回應,

「對的,這是你的玩具」;

拿孩子東西時需要請求,

「寶寶,我能拿一本你的書嗎?」

但很多父母們常常忽略了,尊重是互相的,

在尊重孩子界限的同時,我們也要開始讓孩子理解尊重他人的界限。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我們要有意識地

幫助孩子理解「你的、他的、大家的」。

孩子亂摸家裡人東西的時候,開始提醒孩子,

「這是我的鞋子,你要穿的話需要詢問媽媽,就像媽媽詢問你的玩具一樣」。

在公共場所抓住機會就要強化這個概念,

「這是圖書館的書,圖書館的書是大家的,每個人都可以看」。




防止孩子「自我中心」,並不是打壓孩子捍衛」我的「意識,而是需要擴大孩子的認知辭彙,引入「他的、大家的」,

這樣他們才不會有默認「任何東西都是自己的」霸道行為。







不用非分享,鼓勵輪流玩




我當時在課堂上看到過老師處理孩子搶玩具衝突的,對於班級共有的玩具,老師不會使用「分享」這個詞,而是會提醒孩子們,

「看上去你也想玩這個呢,現在Dorothy正在玩,等她玩好了,你可以接著玩。這是大家的玩具,我們需要輪流玩」。




「分享」和「輪流玩」,看似意思接近,但育兒核心是不同的。

「分享」是結果,應該是孩子發自內心的主動行為,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育兒中,

「分享」變成了要求,變成了教育的手段,帶有太多的強迫意願了。




「輪流玩」陳述的是事實,

而且小D幼兒園會鼓勵正在玩的孩子盡情地玩,不催促,

想玩多久就玩多久,直到他們自己真的玩好了,下一個孩子才可以繼續玩。

而不是像我們平時教育時那樣,一旦父母說了「我們要分享」,就不管不顧地把孩子手上的玩具奪下,然後塞給另外一個孩子。




園長說,孩子其實很容易滿足的,只是我們經常一次一次打著「要分享」的教育名義去增加孩子的匱乏感和不安全感,

不被滿足的孩子就會更加拚命抓住正在擁有的東西。只有體會過真正的「擁有」,孩子才會主動分享,

這樣看似不分享,但恰恰養成了一批非常願意分享的孩子。






始終以界限為解決問題的原則




小D的幼兒園班級是混齡的(不是蒙特梭利幼兒園),她是中班,孩子從2歲一直到5歲。老師從來不會因為孩子的年紀,而去商量說,「你更大,你分享給小妹妹吧」。每次遇到類似「分享」衝突,老師都是會回到原則上,

「這是誰的玩具啊?這是我們大家的,那你要等待,等她玩好」。




而面對孩子自己從家裡帶來的的玩具,老師也會

引導孩子從搶奪玩具變成主動解決問題:

「哦,這是Philip自己的玩具,他可以決定是否給你。我們一起來想想,可以怎麼做讓Philip願意和你一起玩這個玩具呢?」

這樣的簡單兩句話,

前半句強調了物權概念的原則,後半句引發孩子思考。




記得剛剛開學時,不少孩子都是無能為力,只會大哭大叫,「我就要玩這個,我就要玩這個!」 老師就會提供一些方法,幫助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




後來一學期過去了,每個孩子似乎都都成為了談判高手,「我看到你在玩汽車,我這裡有積木,我用積木搭橋,你的汽車可以開過來」;「我今天帶了一個布娃娃,你要不要和我交換玩一下呢?」,這樣的對話都是出自這群5歲不到的孩子口中的。







當然啦,並不是每次談判都順利的,也會有孩子因此失望大哭,這時老師就會共情陪伴,幫助孩子安撫情緒。但我觀察到,

大部分孩子去談判後,無理取鬧的情況少了很多,

有的孩子還會聳聳肩說,「我很想玩你的玩具,但你不想和我一起玩,也可以的」,然後就自己找樂子去了。




這也是園長一直強調的,

真正的「賦能」是讓孩子發現自己有能力去處理,

而不是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去幫忙達成。

處理的結果的確重要,但處理過程中讓孩子找到掌控感更加關鍵。




讓孩子明白社會規則在哪裡,同時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來化解自己的需求和規則產生的矛盾。





記得我的小時候,大人們會誇獎孩子情商高的,都是特別懂事主動分享,大孩子會主動謙讓小孩子,我就是其中之一。但說實話,今時今日讓我回憶,並不是所有的情況我都是真的樂意的,但很長一段時間這似乎成為了我的條件反射,「我要大方,我必須分享」。




工作後第一任老闆就給我一個評價,你太老好人了,人和人的交往中你需要給自己建立界限。

人際交往中的界限不清,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這後來成了我工作前三年特別重要的一個改進方向。







如今,小D幼兒園教會了我這一課,讓我重新反思「高情商」的定義。

所謂「高情商」,並不是壓抑自己情感去讓其他人開心,而是可以接納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可以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場,並且可以動腦筋來尋找「雙贏」。




大J叨叨叨




我的新書分享會第一站終於確定了,

9月2日北京,場地在宣武門地鐵站附近。

作為新書分享會首站,除了我和大家分享「成長型家庭教育」的心得,北京這一場還邀請到了一些重要嘉賓(先不劇透)和我一起暢聊家庭教育,最後我還會發起一個關於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活動倡議。




北京這次活動一共招募

150名朋友

來參加(正好和中非論壇撞車,這是我們在有限條件下可以找到最大的一個場地了)。因為這次活動由主辦方組織,特意聲明北京這次活動

不能帶小朋友到現場,

希望大家諒解。




想來的朋友,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截止時間北京時間明早9點。




《跟早教專家 學兒童潛能開發》


新書分享會


9月2日(周日)13:30-16:00


活動地點:

宣武門地鐵站附近





活動主題


●成長型家庭 學習型父母●



報名通道




識別二維碼即可報名






  關於活動的注意事項還是要和大家重申一下:





&

FAQ




1.此次活動

報名截至時間為

北京時間明早9點


2.由於場地有限,

此次活動的招募人數為150人

,請務必確認9月2日可以參加活動再報名;


3.本次活動除了我在現場分享心得,還有其他重要嘉賓參加活動,為了保障現場活動秩序,

主辦方再三和我聲明:禁止帶孩子入場

,所以想參與活動的小夥伴一定一定要先提前把孩子安排好,再趕往現場;


4.一個微信簽到ID只允許一個人進入,

禁止帶家人朋友


5.為了節約大家時間,本次活動採取

電子簽到

,活動前報名成功的會收到簽到的二維碼,請保存好到現場持二維碼掃描簽到。


了解我的第三本新書詳情,請戳->《

我的第三本書上市了|一起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



點擊文章末尾「閱讀原文」,填一下這份特別簡單的問卷,讓我認識你們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首發雙語繪本《好奇的喬治》和多次推薦過的Tegu磁力積木
真正的保護是讓孩子生活在「愛」中而不是「恐懼」里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