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群雄逐鹿5G晶元,中國能否改變市場格局?

群雄逐鹿5G晶元,中國能否改變市場格局?

有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高通、三星、聯發科、華為海思和UNISOC(展訊和RDA)在全球蜂窩基帶處理器市場中收益份額位列前五。高通繼續以52%的基帶收益份額保持第一,其次是三星和聯發科。與4G時代的「高通獨大」現象不同,5G時代的手機基帶晶元廠商經過幾番競爭,市場群雄割據,各大廠商陸續推出實力強勁的產品。

群雄逐鹿5G晶元,中國能否改變市場格局?

圖片來源:pixbay

行業巨頭競相布局5G晶元

8月22日,高通宣布即將推出採用7nm製程工藝的系統級晶元(SoC)旗艦移動平台,該平台可與高通驍龍X50 5G數據機搭配。高通聲稱,該7納米SoC面向頂級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是業內首款支持5G功能的移動平台。

目前,該平台已經向開發下一代消費終端的多家OEM廠商出樣。此外,高通破例透露發布時間,表示更多完整信息將會在2018年第四季度公布。

在5G基帶晶元領域內,高通雖然擁有多年的研發積累和尖端技術,但依然面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一周前,三星剛剛發布Exynos Modem 5100,與高通的產品相比,採用的是10nm製程工藝,符合5G新無線電(5G-NR)的最新標準規範。如果說工藝技術的領先能讓高通驍龍在面對三星Exynos Modem 5100時泰然自若,那麼面對來勢洶洶的華為麒麟980,高通似乎需要另外的突破口。

8月30號,華為官方發布海報,宣布工藝SoC晶元——麒麟980將採用7nm工藝製程,並於31日正式對外發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表示,相比高通驍龍845,麒麟980在性能上將會有極大的優勢。此外,華為還研製了自家移動設備5G基帶,將其命名為Balong 5000,可以用於麒麟980。

除了華為,聯發科的M70也採用的是7nm工藝技術,今年6月初便已正式對外發布。在2018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2018) 的記者會上,聯發科明確表示,2019年將有機會看見搭載聯發科5G基帶晶元的產品推出。

至此,這場「5G晶元之爭」愈演愈烈,與4G時代高通統領市場的格局不同,越來越多的實力廠商在這場「5G晶元競賽」中爭先恐後。「從晶元的角度來看,5G市場要比4G市場更加多元化。」業內資深人士洪岑維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5G晶元涵蓋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除了高通外,華為、Intel、三星與聯發科都有5G晶元方案,只是針對的應用範圍不同。華為與三星的5G晶元方案,目前鎖定在中小型基地台,Intel與高通則鎖定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應用、車聯網方面。所以大體來說,在應用範圍增加的情況下,5G的市場格局會變得更加熱鬧,自然也存在更多競爭與機會。」集邦諮詢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姚嘉洋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格局生變 中國市場重要性凸顯

在這場5G角逐中,對於高通來說,蘋果訂單的離開無異於雪上加霜。不久前,高通在財報會議中確認,2018年新款iPhone將全面停止使用高通基帶晶元。高通首席財務官喬治戴維斯公開透露,在下一代iPhone上,蘋果可能只會使用高通競爭對手的基帶晶元產品。痛失蘋果手機的支持,高通不得已另尋稻草。隨著中國手機廠商發展勢頭愈來愈猛,高通將視線放在了中國市場。

在高通發布7nm製程工藝的系統級晶元(SoC)旗艦移動平台的當天,小米官方微博立刻轉載了高通官方的相關報道。不少專業人士猜測,高通驍龍855晶元或將在小米新旗艦小米8上首發。此外,vivo X23也已確認搭載高通驍龍670處理器。至此,中國手機廠商的半壁江山已與高通「曖昧不清」。

高通選擇中國市場是新老玩家角逐下的必然結果。6月13日, 3GPP 5G NR標準 SA(Standalone,獨立組網)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會正式完成並發布,在發布標準的50家公司中,有16家是中國企業。「在移動通信歷史上,中國企業首次在建立全球標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洪岑維說。

「參與第一階段5G標準的企業中,三成是中國企業。從這個佔比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在經歷了『2G跟蹤、3G突破、4G同步』階段之後,中國的5G競爭力正在逐步提升,中國已經成為重要角色之一,也將掌握更多的話語權。這對中國企業而言,是一次重大機遇,有利於產業鏈相關企業特別是晶元企業,在技術方案研究、應用場景探索、產品形態創新等方面開展充分合作,共同建立起成熟的5G終端產業生態,實現各方協同創新、融合共贏。」紫光展銳CEO曾學忠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長期來說,這對於中國的5G晶元發展的確有幫助。不過目前為止,我們僅看到華為在5G晶元領域有所動作,由於5G帶來更多的機會與市場應用,我們也期待在5G領域有如紫光展銳等企業能奮起直追,形成良性競爭,這對於中國5G市場的長期發展將有幫助。」姚嘉洋說。

未來十年是5G的時代,紫光展銳作為中國的晶元設計企業,正緊抓機遇積極行動,力爭與世界巨頭們處於同一起跑線,努力在5G上改變格局。

2018年,紫光展銳在5G的研發上開啟了「5G晶元全球領先戰略」,攜手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英特爾等合作夥伴一起,致力打造中國5G高端晶元。「紫光展銳將於2019年下半年商用首款5G手機平台,實現與5G網路同步邁向商用的目標。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紫光展銳的晶元產品將實現低中高端的全面覆蓋,提升自己在全球市場的整體競爭實力,也將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曾學忠向記者介紹。

尚無「殺手級」應用

5G是中國晶元企業步入市場格局的契機,但是5G晶元要達到真正的市場化應用,面對的挑戰依舊存在。紫光展銳COO王靖明向記者透漏,探索發掘、推廣普及5G典型應用是5G成功商用的關鍵,而5G應用需要豐富的終端產品支撐。

對於5G的應用場景,業內普遍認為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大規模物聯網業務及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王靖明表示,從現有進度來看,手機將成為率先應用的方向。

「5G真正的『殺手級』應用並沒有出現。」王靖明表示,5G將是一次根本性變革,未來將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現在沒人能夠知道。「如汽車誕生之初一般,5G時代也需要產業界發揮聰明才智,共同探討未來可能。所以說,5G是未來的基礎,持續提供面向主流市場的解決方案,讓所有消費者受益是企業發展的重心。」王靖明說。

除了尋找「5G殺手級應用」,新的商業模式也是5G晶元市場化的一項挑戰。「市場化應用,最為關鍵的還是電信業者採取何種新商業模式,以及新商業模式能否順利推展,類似於物聯網與車聯網所帶來的應用服務。當商用服務推行順利,才會刺激5G晶元業者投入市場。其次,要實現5G的市場化應用,也必須先經過互操作性測試,確保5G系統的運作沒有問題。」姚嘉洋說。

「頻譜分配會是5G晶元市場化的一項挑戰。 最理想的頻譜目前正被3G和4G使用。 在提供更多低頻段頻譜之前,5G晶元在設備上實現應用的速度將會受到影響和限制。」洪岑維說。

在工藝技術上,我國晶元企業也面臨一些難點。王靖明向記者表示,與以往的晶元相比,5G晶元最大不同之處在於5G的複雜度比以前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5G的射頻組合相比於4G組合,種類數目翻倍增多,整體集成度也更為複雜。一旦使用低工藝製程,那麼5G晶元功耗就會上升,面積也會增大。「第一代5G晶元,不管是在成本還是在功耗上,都比4G晶元要高,這也決定了5G晶元的研發設計需要更為先進的工藝。」王靖明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晶元工藝技術上,紫光展銳現階段已量產16/14nm工藝晶元產品,並積極開展12/7nm工藝晶元研發,預計到明年,主流工藝將升級為12nm。「後年將會是7nm。」王靖明說。

目前,紫光展銳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來跟進標準進展,曾學忠向記者介紹,紫光展銳正在積極跟進各大運營商部署需求,與設備提供商進行互聯互通的測試,與儀器設備提供商進行大量合作,交流探討5G的商用落地。

雖然姚嘉洋向記者表示,紫光展銳在Intel的技術支援以及台積電的協助下,會在2019年下半年加入5G晶元戰局,在中國5G市場中與華為平分秋色。但是,放眼全球,中國晶元企業的積累還遠遠不夠,正如洪岑維向記者表述的那般,雖然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晶元企業在技術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

但是,從全局的角度來看,中國半導體企業依舊「在扮演著跟隨者而非領導者的角色」。希望在5G時代邁向商用之際,紫光展銳的晶元產品儘快實現低中高端的全面覆蓋,提升自己在全球市場中的整體競爭實力,努力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推動我國集成電路業向前發展。

來源:中國電子報

圖片聲明: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半導體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台積電狂攬客戶 蘋果A13處理器後再奪兩大單
紫光展銳發布全球集成度最高的新一代LTE晶元平台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