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諷刺的電影結局大逆轉,看完後有觀眾把電影院都給燒了
據說這部電影曾經在上映的時候因為導演結局大反轉的安排而受到觀眾的反感,從而導致有一個美國的觀眾居然還把一個電影院給燒了。這部電影就是《迷霧》。
很多同學應該也看過這部電影,看完電影,好像整個人都有心理陰影了,我來拉你一把。這部電影其實結構並不複雜,也沒什麼場景,基本就一個超市。首先是電影中的印象最深最差的女神婆形象,有的人說她代表的是宗教,實際上它不能代表宗教,非要說的話應該算宗教中那種極少數的狂信徒,他們虔誠但是卻極端偏執,不允許異端存在,他們即使在宗教也並不受人歡迎,用現代的話講就是精神病狂躁症,而電影其他兩派也都十分單純純粹,所以在面對困難的表現才會如此極端,因為他們在人設上就是一根筋,不會也不能藉助自身以外思考和解決問題,所以結果也只有一個bad end,而最後獲救的母親也是類似形象,但導演給了她一個好結局,從這點來說,導演對人性的嘲諷之中還是留有希望的,否則這電影就真的有點反社會了。
在這部電影中把人類常識里的東西都打包打了個粉碎。整部劇里真正面對怪物的就兩個人,卡媽和男主。卡媽最早出去,按常理覺得應該是超市裡面死的最早的那個,確成為活到最後的那個。在儲物間,一群自詡膽大的人,卻是被嚇得不得動彈的那個,被嘲諷膽小的男主,卻是第一個敢動手救人的那個。號稱最理智的律師,卻是走了最不理智的路。一開始只能在衛生間禱告,總覺得別人在看不起她,一個朋友都沒有的女神棍,到後來卻成了扇動人最多,把自己擺成神的那個。
在西方人眼裡,信徒應該是最虔誠最善良的人,卻成了這部電影里最惡的那個。最理性的幾個人,我們認為最該活到最後的幾個,卻死在了黎明之前。當他們抱有希望時,卻一直都是絕望,當他們覺得只有絕望時,希望卻來了。男主想求死了,卻活了。正如片名一樣迷霧,在這迷霧裡,什麼都不要用我們平時的理性來判斷。
為什麼這部電影的結局會使一個美國觀眾把電影院給燒了呢?因為這個結局確實是挺讓人氣憤的。誠然人們都喜愛英雄,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但是現實是人類的發展總是英雄們去做,然後其他人等著獲利。
這個電影的結局是真正的真實,就如同電影里一直在訴說的人性,觀眾很氣憤的表示為什麼男主會有這樣的結局,但是縱觀歷史男主這樣結局的英雄太多,就如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里所說武士啊……就象風一樣,不過是從這大地上吹拂漫卷,一掃而過……大地,是永遠不動的……那些農民始終和大地在一起,永遠活下去!那些如野草一般的人,風往那吹他們往那邊倒,誰都可以踐踏,牛羊也可以隨意的食用,但是他們卻和大地一起永遠活下去,那些超市裡的人不停的變換著陣營,看似毫無骨氣和主見,但是戲劇的是他們是最後的贏家,就亦如人類的歷史,多少英雄豪傑,多少禍國大惡,成也好敗也好,最後淹沒在歷史的河流里,他們的貢獻也好他們的罪惡也好,最終都消融在大地變成野草的養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