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鄧大軍為何要躍進大別山?為何埋掉重裝備?為何不交給兄弟部隊

劉鄧大軍為何要躍進大別山?為何埋掉重裝備?為何不交給兄弟部隊

原標題:劉鄧大軍為何要躍進大別山?為何埋掉重裝備?為何不交給兄弟部隊


許多人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存在兩點疑慮疑惑:


一、劉鄧大軍為何要挺進大別山?

二、為什麼要埋掉重裝備,如果是無法攜帶,為什麼不交給兄弟部隊使用呢?



首先來說大軍為何要義無反顧冒險挺進大別山?


劉、鄧大軍進至大別山是到敵占區去作戰,屬於外線作戰,但也不是單純的運動戰,而是要建立自己的根據地,然後拖住敵人,在敵戰區站穩腳跟。一般說,在根據地作戰有群眾的支持,在後勤補給方面會得到充分的保證;而到敵占區作戰,因沒有群眾基礎,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情報、保密、後勤補給方面都會遇到困難。

中央軍委為何要做這個決定呢?


內戰前幾個月,各個解放區經過幾次的戰鬥,致使解放區內百姓薄弱的家底,包括家畜、耕牛幾乎都打光了,長期的戰爭致使地里無法種糧,百姓沒有收成,部隊也就沒飯吃,戰士餓著肚子哪能打仗呢?


抗戰勝利後,各部隊迅速擴張,可根據地財政收入、糧食補給有限,一個戰士一年要消耗上千斤糧食。當時,冀魯豫地區野戰部隊和地方部隊加起來有40多萬人,解放區居民實在養不起這麼多人。所以,大軍早一點打出去,就可以減輕解放區人民的負擔。



魯西南戰役後,中央決定劉、鄧大軍打出去。

當時,國民黨軍將戰略中心集中在了陝北和山東,而在這兩個戰場之間的晉冀魯豫地區,國民黨防守比較薄弱,只有劉汝明率兩個師部署在東阿至開封的黃河沿線上,企圖利用黃泛區阻止解放軍。對此,主席曾生動地說:「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陝北和山東】一伸,他的胸膛【指中原】就暴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致命一刀!這一刀就是劉鄧大軍挺進中原。」



那麼,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為什麼要埋掉重裝備呢?


當時,劉鄧大軍到大別山,要經過黃泛區,後面還有敵人大軍尾追而來,攜帶重裝備會成為急行軍的累贅;再有,劉鄧大軍走得匆忙彈藥準備不足,炮彈早就沒有了。沒有炮彈,即使攜帶重裝備又有什麼用呢。


既然無法攜帶,為何不將其交給兄弟部隊使用呢

因為大軍接到命令後比較緊急,當時魯西南處於犬牙交錯的戰爭狀態,根本沒有時間和安全的環境辦理交接。



所以,為防止重裝備落入敵手,只能進行掩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古不談今 的精彩文章:

全軍公認的「二等部隊」,朝鮮一戰打出1個王牌師,3個英雄連隊
司號員出身,抗戰時只是一名連長,解放戰爭中任旅長,88年授上將

TAG:論古不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