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來源:奇點網

免疫治療在癌症統治的世界裡不斷攻城略地。

癌症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但遺憾的是患者很難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免疫治療澤被的那些人。

目前的臨床統計顯示,PD-1抑製劑只能在20%-50%的晚期實體瘤病人中發揮作用[1]。受益的患者究竟是誰?目前找到這些患者的手段有限。

因此,找到一種可靠的生物標誌來指導免疫治療迫在眉睫!

近日,來自法國的Eric Deutsch博士團隊藉助人工智慧之力,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他們用癌症患者的CT圖像訓練人工智慧,得到一個可以通過患者的CT影像準確預測PD-1抑製劑治療效果的人工智慧平台。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左一為Eric Deutsch博士

這個人工智慧平台可以區分患者對免疫治療響應的程度,那些被認為有效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4.3個月),比預測無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1.5個月),提高了一倍以上(延長了1年多),效果相當明顯!這項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柳葉刀-腫瘤學》上[2]。

你可能會疑惑,免疫治療不是分子層面的嗎?而CT成像可是肉眼可見的宏觀層面,這兩者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呢?

這就是人工智慧的魅力所在了,讓奇點糕為你慢慢道來。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首先,我們來看看到底免疫治療會對什麼樣的腫瘤起作用。

說起免疫治療,我們都知道是藉助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腫瘤。那腫瘤裡面或者附近必須得有充足的免疫細胞,對吧。

之前有報道,免疫治療的效果和腫瘤是否被免疫細胞浸潤有關 [ 3, 4, 5, 6]。如果腫瘤組織中有豐富的CD8細胞(又叫細胞毒性T細胞),而且腫瘤細胞還大量表達PD-L1等檢查點標誌物,還有大量的基因突變的話,這些腫瘤往往對免疫療法有反應[7, 8, 9]。

所以啊,現在有一些方法,例如分析腫瘤組織的PD-L1表達水平,或者分析腫瘤組織的突變負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患者對免疫治療的響應程度,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僅靠這兩個手段還不夠啊。

而且這兩個預測方法還有個比較明顯的缺憾是,都需要做腫瘤組織活檢。

Deutsch博士想到了CT成像。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現在高維醫學成像已經能在宏觀上把腫瘤看得明明白白。但是科學家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們希望能用這雙火眼金睛,直接看到腫瘤組織的細胞和分子層面上去,徹底認清腫瘤的本質。

也就是說,Deutsch博士團隊直接想從患者腫瘤組織的CT影像上看出腫瘤裡面的免疫細胞水平,然後預測患者對免疫治療響應的程度。

於是Deutsch博士就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用醫學成像去指導免疫治療。

說干就干,科學家們很快就將這個想法付諸行動了。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他們選取了一個叫MOSCATO的隊列[10],這個隊列的135名患者都患有晚期實體瘤,並且他們的CT圖像以及腫瘤組織的轉錄組測序數據都有保存。其中,這些轉錄組測序數據可以用來計算腫瘤中CD8細胞的數量。

別看只有135個患者的數據影像和轉錄組數據,這些數據裡面蘊藏的信息那真是海量,人力完全沒辦法分析。

所以,研究人員就一股腦將這些數據交給了機器學習平台,讓機器自己去尋找規律。沒有讓研究人員失望,機器學習幫助他們找到了規律,開發出了一個可以預測腫瘤組織中免疫細胞數量的演算法。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人工智慧訓練流程

但這個演算法是不是靠譜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研究者們又用了一個叫TCGA隊列[11,12],包括119名患者,這些患者也都有CT圖像和轉錄組測序數據。用演算法計算這隊列的CD8細胞數量,與對應轉錄組數據計算的數量一致,表明演算法是可靠的。

不過,這隻能說明這個演算法從CT圖像上讀取的免疫細胞信息,能和腫瘤組織轉錄組反應的腫瘤細胞信息一致。

到底準不準,還得靠實踐來檢驗。

於是,研究人員又找到了第三個隊列。這個隊列共有100名患者,這個隊列的獨特之處在於,所有患者的腫瘤組織都被準確的分型了。意思就是,這些患者腫瘤組織的免疫細胞情況是已知的。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1個隊列訓練演算法,3個隊列驗證

這100名患者的腫瘤組織被分成了3種類型:免疫浸潤型,免疫排斥型,和免疫荒漠型[13]。免疫浸潤型的腫瘤被免疫細胞大量滲透;免疫排斥型則會阻止T細胞浸潤;而免疫荒漠型的腫瘤幾乎沒有T細胞浸潤。

分析結果表明,通過演算法給圖像評分,評分預測的免疫表型可以很好地與已知結果對應上。這一關也過了。

既然能判斷免疫表型,那這個表型能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嗎?演算法還要經歷最終極的考驗。

最後的檢驗隊列包括137名患者,都接受過免疫治療,治療後經過了隨訪,隨訪的中位值是16.5個月[14, 15]。

利用久經檢驗的人工智慧平台對隨訪記錄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在治療的頭三個月,評分高的患者(23%)對治療有反應,而評分低的患者(77%)沒有反應,不過差距並不顯著。但是在第六個月,這個差距變得非常明顯。

更重要的是,評分高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4.3個月)明顯高於評分低的患者(11.5個月),中位生存期提升1年以上,效果非常明顯,終極考驗通過!

人工智慧演算法魅力:判斷癌症患者能否從免疫治療獲益

患者經免疫治療後的中位生存期

至此,我們可以說,這個利用人工智慧得到的影像信號,能出色地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

當然,要真正走向實際應用,在這項回顧性試驗的基礎上,還需進行臨床試驗。事實上,這一天也不會等很久,到目前,已經有27個利用影像數據指導臨床腫瘤治療的試驗已經登記(ClinicalTrials.gov)。

而且,這個項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腫瘤還存在更多的免疫亞型[16],影像信號還需要做到更加精細的區分,以便於對免疫療法做出更準確的指導。

儘管如此,我們仍對人工智慧加持的影像組學充滿期待。相比組織活檢,CT掃描是無創的,對身體沒有傷害,對於那些不適合或者不願意做組織活檢患者而言,這無疑是個更好的選擇。此外,相對於測序,影像檢查也更加廉價,也是一個不小的優勢。

人工智慧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疑難雜症會被克服。而現在,癌症免疫治療檢測的新時代要來臨了!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晚上不睡,白天崩潰!睡前拖延這病得治
小暑過,每日熱三分 飲食多清淡、少動多靜別熬夜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