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動工大修了
修繕、保護 / 古建築
故
宮
昨天下午,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開工儀式,在養心門前舉行。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國家文物局文保與考古司副司長劉洋、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於平、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王丹華、張之平,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故宮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及施工、監理單位代表等出席了開工儀式,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恩主持。
自此,在經過兩年多的文物記錄、撤陳,文物殘損病害的修復,古建築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工作後,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
本次修繕範圍佔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根據養心殿區域現狀和保護計劃,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
養心殿怎麼修?
歷時兩年的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工程,修繕維護工作下周將正式啟動。所有參與工程的六作官式營造工匠,經過嚴格培訓將「持證上崗」。
故宮博物院於2016年啟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是當年文博界及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點之一。兩年八個月過去,修繕工程並未真正開工。為了展現養心殿歷史風貌,兩年多來故宮各部門全面介入,先後展開了多項課題研究。
這兩年零八個月我們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說33項研究課題。我們現在17個部門,全部都進入了養心殿,這裡面就涉及史內的、史外的、物質的、非物質的。就把養心殿的修繕作為一項研究和課題。那麼這樣在修的時候心裏面也亮。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總體方案》要求,未來所有參加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考核後,才能進入現場進行古建築修繕。使工程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還原和展現歷史信息。
假如是我們五個瓦匠師看磚,看的姿勢,甭管是工序,保證都差不太多。可是到他們手裡呢,30個人沒準能看出28樣來,不按這麼要求的話,我覺得古建築有危機感,現在主要是斷代。
隨後,在多個單位協同合作下,故宮展開 「瓦、木、石、油飾、彩畫、裱糊」六作的工匠選拔、基礎培訓。經考核,共有116名工匠培訓合格,19位優秀的資深工匠接受了故宮博物院的聘請。
這次培訓的重點不是給他們講課。修繕這個行業我們講,我們不是看結果,我們還要看過程。真正過程中的東西是反映他手藝的東西,他的一些精華的東西。
故宮博物院介紹,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是故宮博物院在古建修繕方面的首次嘗試,同時對涉及花園、宗教建築、防衛建築的乾隆花園、大高玄殿、紫禁城城牆等3項亟待維修的古建築群,作為「研究性保護項目」的試點。以便重新組建故宮的官式古建築修繕隊伍。
單霽翔院長希望到2020年的6月30號,所有工程告一段落。屆時將迎來紫禁城的600歲生日。600歲生日不會有任何慶典,但是會把故宮為時18年的古建修繕工程和為時8年的平安故宮工程的成果展現給普通觀眾。
養心殿幹啥的?
作為皇帝在紫禁城中理政和居住的核心區,養心殿見證了太多影響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開闢清朝幾代盛世的新政從這裡發出,晚清與列強簽訂的諸多不平等條約在這裡被圈閱允准。
1912年,養心殿見證了統治中國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的覆滅。此外,歷史上順治、乾隆、同治三朝皇帝就是在養心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離明代皇帝御門聽政的奉天門(清代稱「太和門」)頗有些距離。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康熙年間,這裡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
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內廷,這裡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有趣的是,因為距離的原因,這多少是個迴避上朝的借口——畢竟路太遠。此外養心殿本身等級並不高,還偏居西側,不像位居中軸線之上的乾清宮那麼招搖,彷彿住在這裡就不會被人注意到了。萬曆帝也因此在這裡躲了二十多年不上朝。
而養心殿又接近外朝。這正中雍正皇帝下懷,立馬在幾乎只有一牆之隔的乾清門廣場西北角設置了軍機處,方便他隨時召見大臣。
養心殿的建築平面呈「工」字形,前殿和後殿之間通過穿堂走廊相連接。
前殿分為正殿明間和東、西暖閣三個部分,雍正皇帝把前殿作為辦公室,各種政務活動都在這裡搞定;而後殿則是起居生活的空間。這樣的功能劃分,與兩千多年前《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寢」的宮殿格局相對應。
如此一來,雍正皇帝只要穿過幾米的距離就能完成從「辦公室」到「家」的切換,「外朝內廷」的功能集於一身,堪比一座小皇宮,完美地滿足了一個工作狂的所有需求。
養心殿的正殿明間是皇帝日常召見大臣、商討政務和引見官員的地方,功能類似於咱們現在的會議室。在寶座上方,懸掛的是雍正皇帝親筆所寫的「中正仁和」匾額。
養心殿西暖閣的勤政親賢殿,是皇帝批閱奏摺、單獨接見大臣、批閱殿試考卷的地方,勤政親賢殿南側的窗外特意設有圍擋,是隱蔽性絕佳的辦公室。
西暖閣西側,被乾隆皇帝隔出一個小房間,那便是中國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希堂」了。牆上掛的「三希堂」匾以及「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聯都是乾隆皇帝御筆。
而東暖閣,故事就更多了。當年年幼的同治皇帝匆匆登基無法理政,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就在此處開始「垂簾聽政」。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攜末代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宣告清帝退位,也在這裡。
了解完皇帝辦公的前殿,下面來看看他生活起居的後寢殿,在這裡,皇帝恢復普通人的身份,開始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
養心殿後殿東西盡端的兩個房間,都是天子的卧室。後殿東側為體順堂,是皇后在養心殿的居所;西側為燕喜堂。體順堂、燕喜堂南側各有一排東西向的圍房,是後宮嬪妃們的臨時住所。
養心殿有哪些寶?
養心殿,一個已經存在了將近500年的地方,內部已經破敗不堪,急需重生。「世紀大修」將歷時5年。十八座古老建築,兩千餘件稀世文物,將如何在故宮匠人們手中復舊如初。
養心殿內玉器
養心殿內燈具
養心殿內的文物撤陳、除塵和展覽的過程。這也被稱為「最高難度搬家」。共計有1890件文物都被裝進量身定製的箱匣里,運出存入庫房。
專家們要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保護修繕。
師傅們精細地裝箱、修復
裝箱也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嚴謹的過程。1890件文物,每一件都有為其量身定製好的箱匣。文物的包裝至少有四層,以確保每一件文物,在運輸與儲藏過程中,完全不會受到撞擊、潮氣、過於乾燥,或是蟲蛀的影響。
那麼,養心殿內究竟有什麼驚世珍寶?日前,「 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展 」 亮相山東博物館。240餘件養心殿文物得以展出,當然這只是所有養心殿文物的冰山一角,卻也令人嘆為觀止。
「 中正仁和 」 匾和詩文圍屏
「 中正仁和 」 匾為雍正帝御題,橫匾木骨包錦邊框,屏心鑲錦邊,上書 「 中正仁和 」 四字,中鈐朱文 「 雍正御筆之寶 」。「 中正 」「 仁 」「 和 」,這些概念在儒家經典中很常見,大意是要實行中庸之道、施行仁政、內外和衷。
養心殿自雍正開始,取代乾清宮成為宮內政治中樞所在,此匾四字點明治國理政之關鍵,高懸於明間正中,與其下屏風相互配合,足見兩代君王孜求治道,可謂一脈相承。
屏風邊座黃花梨木材質,三扇屏山字布局。屏帽及掛牙皆鏟地線雕如意頭為飾,中扇屏帽做雙螭相對,兩邊扇上屏帽亦作出螭首。
中扇較寬大,用黃花梨木做陽線鉤出子邊,屏心為黑漆地,上嵌黃花梨木字乾隆帝御制詩《新正養心殿》。
宮扇
宮扇由扇面和扇桿組成,扇面為菱形,扇骨從中間將扇面一分為二,下連接紫檀雕花扇桿。扇面由上下四層大小不一的孔雀翎羽狀扇形結構裝飾,最底部採用銅鎏金工藝,雕飾多個半圓紋飾排列組合成扇形,似孔雀展開的美麗頸羽,下接如意雲頭紋,雲頭紋正中有一高浮雕圓珠,似孔雀頭。
整個扇面孔雀羽翎展開如扇狀,呈現孔雀開屏的華美景象。該宮扇置於養心殿明間寶座後兩側,是中國古代宮廷禮儀的重要陳列品和裝飾物。
紫檀木嵌碧玉雕龍寶座
紫檀木嵌碧玉雕龍寶座,被安放在養心殿東暖閣。東暖閣是公眾比較熟悉的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所,寶座面向西設,後方設太后御座,兩座之間垂掛八扇黃色的紗簾。帘子兩側裝飾的掛畫,也是慈禧喜歡的蘭花題材,體現了太后在這個空間裡面絕對的話語權。
乾隆款掐絲琺琅海水雲龍紋暖筆架
筆架銅胎,五峰山字形,或稱為筆山。器表以寶藍釉為地,兩面均飾雙龍捧纏繞綬帶的卍字元,有祈願萬壽之意,頂有江崖,底飾海水。
銅鍍金連珠如意雲鏨纏枝花紋底座,座底中央凸起雙龍,中間有陽文楷書 「 大清乾隆年制 」 三行六字款。
清乾隆款掐絲琺琅海水雲龍紋水丞
水丞銅胎,圓筒形。蓋鍍金,陰刻五隻不同姿態的祥鳳與纏枝花卉紋。器表以寶藍釉為地,掐絲鍍金飾雙龍捧纏繞綬帶的卍字元,周圍祥雲繚繞,底邊飾海水江崖。銅鍍金連珠如意雲鏨花紋底座,座底中央凸起雙龍,環抱陽文楷書 「 大清乾隆年制 」 三行六字款。
勺銅胎,中部微弧,寶藍釉地上飾纏繞綬帶的卍字元和江崖海水紋,上方為銅鍍金浮雕式龍首,下方為半圓式勺。
清乾隆款掐絲琺琅海水雲龍紋暖硯盒
這組掐絲琺琅文房四寶應包括暖硯匣、筆架、水丞、鎮紙(已佚)共四件器物,共同的特點是胎體厚重,造型規整,釉質細膩,鍍金尤為厚亮,為清代宮廷琺琅製品中的精品。
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中有一條長達五千字的記錄,非常詳細地記載了乾隆帝是如何從器形、大小、紋飾、布局、鍍金等各方面提出要求和修改意見,造辦處琺琅作又是如何按照皇帝的意願不斷改進,歷經一年多的時間,終於製作完成九套完全符合皇帝心意的掐絲琺琅文房四寶,分別陳設於養心殿、太和殿、寧壽宮、上書房等重要宮殿當中,足見乾隆帝的認可和喜愛程度。
紫檀木邊鍍金竹林鶴兔圖掛屏
其質地有紫檀、黃花梨、花梨、鐵梨、烏木、雞翅木、酸枝木、櫸木、楠木、樺木、榆木、癭木、黃楊和漆等。這些傢具除部分由清宮造辦處製作外,絕大多數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以廣作、京作、蘇作、晉作最為著名。


※《東平漢墓壁畫》山東後屯出土漢代陵墓壁畫組畫賞析
※國寶幫踩過的坑,你也躲不掉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