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夜宿農家,臨走時農婦問有了咋整?老朱給了一樣東西

朱元璋夜宿農家,臨走時農婦問有了咋整?老朱給了一樣東西

原標題:朱元璋夜宿農家,臨走時農婦問有了咋整?老朱給了一樣東西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和劉邦一樣,是從平民到皇帝逆襲的代表。朱元璋年幼的時候,在家以放牛為生,後來為了吃飽肚子,就去是寺廟當了和尚。後來發現當和尚也填不飽肚子,最後索性當了一個乞丐,活的確實相當不容易。直到後來去參加了起義軍,人生命運才從此改變。


雖說朱元璋沒怎麼讀過書,但是在從小乞討的過程中,經歷了形形色色的人,也極大地開闊了他的視野和思路。也為他後來在軍隊處理人際關係,直到當上開國皇帝,也起到了非同尋常的作用。俗話說的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後來在建立明朝後,朱元璋也是非常注重子女們的教育。一生中的26個兒子,除了兩個早早夭折,幾乎個個都成才,成為響噹噹的人物。精明強幹如燕王朱棣,溫文儒雅如周王朱橚。這也跟朱元璋的大力培育是有很大關係的。因為朱元璋出身於草根,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當了皇帝之後,就把培育孩子放在了第一位。如果想要學文的話就跟宋濂這樣的大儒學習,如果想要學武的話就跟徐達這樣的大將學習,且要求相當嚴格,所以大多數兒子都不負所望,能獨當一面。


俗話說:龍生九子,九子皆不同。這句話也就是說,龍生了九個孩子,也會有不一樣的特徵和習慣。朱元璋的兒子中,大部分是非常優秀的,但也有一個兒子卻與眾不同,不思進取,頑劣無行,這個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個兒子朱桂。


正是因為他遊手好閒,天生懶惰的作風,在朱允炆當上皇帝後,便找了一個罪名把他變為庶人。直到朱棣篡位成功後,才恢復了他在皇族中的爵位。朱棣也擔心他屢教不改,也在口頭上提醒他,如果不想像朱允炆時期那樣被廢的話,就乖乖聽話,善待百姓。重新恢複名分的朱桂,在低調安分了一段時間後,便又開始了此前的作風。強搶民女,滋事打架都猶如家常便飯。終於有一天,有人向朱棣舉報朱桂的種種劣跡,朱棣看後便將朱桂從屬地押來問罪。


朱桂一聽到皇帝要召見自己,瞬間就害怕了。明知自己理虧,害怕前往京城請罪。於是名人將自己的親筆信給朱棣,保證以後再不會有這種事情的發生,如果再有,甘願受罰。朱棣在看到了這封信後,決定再給朱桂一次機會,就沒有做太多的追究。


看到這裡,大家不禁要問了,為什麼同樣是一個父皇的兒子,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其實朱桂之所以養成這樣的德行,和朱元璋有直接關係。當年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時候,在一次戰鬥中被敵軍包圍,沒有突圍成功,就跑到了一農婦家裡躲藏。恰巧這個農婦是一個年輕喪偶的寡婦,見到朱元璋就看上了。兩人在一夜雲雨之後,第二天朱元璋為了逃命正準備要走,而農婦則拉著朱元璋的衣袖,問如果自己懷孕了怎麼辦?你會繼續負責嗎?


於是朱元璋隨手拿起一把梳子掰成了兩半,給了農婦一半,自己留了一半,說如果懷上額拿著半個梳子帶著孩子來找我。後來朱元璋當皇帝第三年,一農婦便帶著一個5歲的男孩來找他。朱元璋看了那把梳子後,便想起了此事。單位了顧全皇帝的威嚴和面子,並沒有把母子二人安置入宮,而是在南京城郊外把他們安頓下來,並給他們生活費。雖說此時吃穿不用愁了,但由於缺乏良好的教育,從小在京城外和潑皮無賴鬼混,所以長大後成為了一個無賴。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研讀 的精彩文章:

康熙看到乾隆的母親,說了8個字,後來她成為清朝壽命最長的太后
武則天晚年為何大量豢養男寵?答案就在狄仁傑勸其戒色的對話中

TAG:歷史研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