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投資30億美元,6年內進入市場!中俄聯手,一舉打破歐美長期壟斷

投資30億美元,6年內進入市場!中俄聯手,一舉打破歐美長期壟斷

原標題:投資30億美元,6年內進入市場!中俄聯手,一舉打破歐美長期壟斷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俄兩國可能正在討論聯合研製35噸級發動機的事宜,俄羅斯希望,未來中俄兩國研製的CR929客機,在第二階段可以用上「自己」的發動機。

而這款35噸級發動機的型號,極有可能是PD-35,該發動機將以PD-14大涵道比發動機為基礎來研製。


此前,俄羅斯其實已經公開報道了PD-35發動機的研製計劃,首席設計師亞歷山大-因諾澤塞夫曾向媒體表示,俄將在接下來的6年內投資30億美元,研發出PD-35發動機,並投入市場。



有中國軍迷表示,如今中俄聯手研製PD-35發動機,這無疑是強強聯手,一舉打破歐美長期壟斷的節奏。

從公開報道可以知道,中俄雙方此前準備在CR929客機的第一階段,使用歐美現有的成熟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以爭取盡量減小該型客機取得歐美適航證的難度和風險。


第一階段的測試結束後,通過俄方對下一階段的規劃來看,共同研製發動機是中俄雙方的共同意願。


誠然中國和俄羅斯都有著自己的航發工業,而且都具有單獨研發發動機的能力,那麼中俄共同研發發動機是不是多此一舉,兩國的合作究竟能不能達到共贏呢?



客機對於發動機的需求不同於軍用戰鬥機,多是使用大涵道比發動機,而非軍用的小涵道比發動機。

對於未來共同研製的CR929客機,更需要使用和維修成本低,可靠穩定的大涵道比發動機。


第一階段還是使用的歐美成熟的客機發動機,一位俄方負責人稱:「如果聯合研製客機再使用歐美髮動機就失去合作的意義了。」表明了中俄合作研發大涵道比發動機的必要性。


中俄兩國在軍用小涵道比的軍用發動機上各有建樹,而在大涵道比發動機的設計和研發上,中國的大涵道比發動機僅僅是國產的第四代發動機長江-1000A,目前發動機試驗還在進行,預期可以代替C919上的CFM公司生產的 LEAP-1C發動機。這也將是中國航空發動機的一個里程碑。



俄羅斯方面卻擁有著PD-14或者D-30這樣的10噸級的大涵道比發動機,而且擁有著雄厚的設計經驗和技術積累,討論研發的PD-35發動機就是在PD-14發動機的基礎上來改進研發的。

PD-14是由俄羅斯聯合發動機製造集團生產,不僅僅具備穩定的雙轉子結構和合理化涵道比,還擁有以往俄制發動機所缺少的模塊化設計和數字化控制系統,在穩定節油的同時還能易於維護。


目前PD-14已經達到歐洲航空的標準,正在進行第三輪的測試,很快就能裝備俄羅斯支線客機上。



俄羅斯PD-14性能很是強悍,但是限於噸位,基於PD-14改裝的發動機的也只能提供7到18噸左右的推力,對於支線客機綽綽有餘,安裝在主線大型客機和重型運輸機上就顯的力不從心。

所以35噸級重型大涵道比發動機的研發就顯得刻不容緩。


兩國共同研發發動機會將是強強聯手。中方將會吸取俄方設計大涵道比的經驗,並且及時轉化到正在調試生產的長江-1000A發動機上,俄方生產的35噸級發動機不僅能用在聯合研製CR929客機上,還能給軍用大型運輸機在發動機方面有更多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 的精彩文章:

自信爆棚!奈及利亞稱可自行維護中國造殲教7,用270美元解決20萬美元的問題
美軍下一代武裝偵察直升機什麼樣?這兩款都造型奇特

TAG: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