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文人做官後,夢寐以求地想得到的一個謚號——文正

古代文人做官後,夢寐以求地想得到的一個謚號——文正

原標題:古代文人做官後,夢寐以求地想得到的一個謚號——文正



唐代以後的文人做官後,都夢寐以求地想得到一個謚號--文正。而作為統治者的皇帝,是不輕易地把這個謚號給人的。在歷史上,能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人,大多都是當時文人敬仰的對象。

在唐朝的時候文正還是文貞,直到宋仁宗的時候,因為宋仁宗叫趙禎,為了避諱,文貞才改為文正。



魏徵是歷史上第一個被謚為「文貞」的名臣。


唐朝名相張說死後被謚為文貞,在當時還引起熱議,直到皇帝親自下詔,才結束了朝臣們關於張說該不該謚文貞的謚號的爭論。

北宋開始的時候,還是有幾位大臣被謚為文貞。直到司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謚之極美,無以復加。」司馬光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經過他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謚號。皇帝不肯輕易給人。宋朝得文正謚號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等九名。


元朝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有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


吳澄與許衡齊名,時人稱為「北許南吳」,他們是元代理學的領軍人物。


耶律楚材先後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劉秉忠為元世祖忽必烈第一謀臣,深受忽必烈信任,參與了建立金蓮川幕府、征伐大理、會見藏傳佛教領袖八思巴、平定阿里不哥、征討南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

廉希憲是元代理學名臣,時人稱其「廉孟子」。忽必烈崇尚藏傳佛教,曾命廉希憲受八思巴佛戒。廉希憲說:「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說:「孔子亦有戒耶?」廉希憲說:「為臣當忠,為子當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聽了之後連連點頭。



明朝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有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


方孝孺因拒絕為燕王朱棣草即帝位詔之命而被殺,福王時追謚文正。


李東陽、謝遷為弘治、正德名臣,時人將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與永樂、洪熙、宣德朝名臣「三楊」相比,稱「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明武宗的時候,大學士李東陽要死了,大學士楊一清來看他,見李東陽為謚號擔憂,楊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後給他文正的謚號。垂死的李東陽竟在床上向楊一清磕起頭來。可見「文正」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倪元璐為明末名臣、書法家,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時自縊殉節,全君臣之義,彰顯氣節。


清朝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有湯斌、劉統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人。


湯斌為清代理學名臣,兩任《明史》總裁,繼承了明末以來程朱學對王學的修正。劉統勛、曹振鏞、曾國藩則以功勞著世。其餘諸臣則以帝師之尊謚文正,朱珪為嘉慶帝師,杜受田為咸豐帝師,李鴻藻為同治帝師,孫家鼐為光緒帝師。


清史稿評價湯斌「清世以名臣從祀孔子廟,斌、隴其、伯行三人而已,皆以外吏起家,蒙聖祖恩遇。隴其官止御史,而廉能清正,民愛之如父母,與斌、伯行如一,其不為時所容而為聖祖所愛護也亦如一。君明而臣良,漢、唐以後,蓋亦罕矣。斌不薄王守仁,隴其篤守程、朱,斥守仁甚峻,而伯行繼之。要其躬行實踐,施於政事,皆能無負其所學,雖趨鄉稍有廣隘,亦無所軒輊焉。」。

清史稿評價劉統勛「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清史稿評價曹振鏞「大學士曹振鏞,人品端方。自授軍機大臣以來,靖恭正直,歷久不渝。凡所陳奏,務得大體……曹振鏞實心任事,外貌訥然,而獻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賴而人不知。揆諸謚法,足以當『正』字而無媿。其予謚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另一個東郭先生,給大將軍衛青支招保富貴
袁紹手下大將淳于瓊真的有《三國演義》裡面說的那麼不堪嗎?

TAG: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