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揭秘盜墓產業鏈,都不敢相信了!

揭秘盜墓產業鏈,都不敢相信了!

本文來源於 國家地理中文網,攝影:陳團結、孫健、孫志軍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冰山一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級顧問霍頓指出,

全球地上和地下的文物交易額,僅次於毒品和武器交易。

在中國、印度、埃及三個文物輸出大國中,

中國幾乎擁有盜墓者在全球古墓中需要的所有東西。

確切統計表明,

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就有163萬件,

而這個數字僅僅是全世界所有私人收藏量的十分之一。

在中國的所有流失文物中,盜墓的獲得比例極大。

盜墓產業鏈

插圖:陳禹、卜洪權

盜墓這個行當,發展到今天這種大工業般產業化的規模,

文化卻如當年威虎山上的土匪,仍流行著道兒上的語言和稱謂。

掌眼、支鍋、腿子、下苦——這些古怪的名詞,

是一個盜墓基礎產業鏈條中的人員稱謂和基本建制。

一次盜墓活動的全班人馬統稱為:一鍋兒

鍋子里級別最高的是:掌眼,又被稱為大哥。

大哥是這鍋人馬的靈魂,不僅具有找尋古墓的本領,也有著鑒別文物的能力。

他們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線索的合作者,

也可以是提出買斷該坑出土文物的初級收購商,還可能同時兼任支鍋。

支鍋,是每一次盜掘活動的老闆,也被圈兒里稱做小老闆。

盜墓前期投入的資金、設備,以及後期工人的工資都由他來籌措。

他們的投入是有風險的,挖出的文物如果沒有被掌眼或投資人買斷,只有全部自行處理。

下苦(幹活的),是產業鏈中最底層的,收入也最為低廉。

腿子,是盜墓活動中的技術工人,成熟與經驗使他們大多成為老闆的親信。

老闆不在現場時,腿子有著絕對的權威。

腿子與下苦們,通常是清一色的農民,

信息、知識和社會關係的不對等,使他們很難逾越這條看不見底的溝壑。

盜墓的活兒很苦也很危險。

炸出的豎井裡充滿硝煙,性急的人會當天下去,

結果是沒有一個能活著上來,即使戴上防毒面具也不行。

漢王侯級墓葬盜墓現場演繹圖

所以,爆炸之後必須做好偽裝。

第二天再去現場時要帶上繩子和頭燈,十幾米深的豎井,黑洞洞的只能容一個人上下。

在豎井中央開鑿斜井時,起初人就像墜在懸崖上的石子,沒處抓沒處拽的。

打進斜井後,人又變成打洞的老鼠,上下伸展不開。

大多數墓坑裡會瀰漫著臭(腐)氣,讓人頭暈目眩。

盜墓一般選在秋冬兩季的農閑時節,

一是這時候地里人少,幹活(盜墓)不容易被發現;

二是天寒地凍地氣小,爆炸後人在井下不易出危險。

通常,盜一個墓需要兩到三個民工和一至兩個技工,時間是三到五天。

炸和挖最少需要兩天,而取貨就在一夜之間。

清東陵

先進的定位儀器和爆炸手段提供了快捷的方法,

卻無法完全取代人力,所以,腿子和下苦一時半會兒還不會失業。

支鍋的活兒得有章法。

沒有鍋,你就是有糧也吃不到嘴裡,所以,支鍋人首先得有錢。

找線索是支鍋人的首要任務,有了確切目標後,要請掌眼幫助驗收,然後馬不停蹄地選好技工和民工。

選中的人既要安全可靠,又要幹活穩妥,還得懂得道兒上的規矩。

所以,只能去道兒上找。

價錢也至關重要,大墓有大墓的價錢,小墓有小墓的行市,清代墓與漢代墓肯定不同。

還有生坑(沒被盜過的墓)、熟坑(曾經被盜過的墓),吃水(出水)、不吃水等等差異。

下墓工具

採買器材和炸藥也是支鍋職責,炸藥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禁品,所以還得去道兒上求。

一單活幹完,無論這一坑出貨(文物)還是沒出貨,價值高與低,支鍋都得向合作者支付事先談好的價錢。

如果誰違反了遊戲規則,報復性的舉報就會把蓄謀已久的交易,變成一次毀滅性的警察抓小偷遊戲。

每年秋冬兩季,數以萬計的農民離開家鄉,加入到中國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盜墓大軍中。

這支遷延了960萬平方公里的隊伍里,

有自發盜掘的農民、由老闆控制的施工隊性質的鬆散群體、

專業盜墓人、擁有資金的盜墓組織者,十萬之眾的說法絕不是空穴來風。

韓城墓地車馬坑

但是,收入卻遠遠無法達到地下出土文物最終交易額的百分之一。

在盜與販之間,橫著一條常人難以逾越的鴻溝,

這就是產業鏈上責任分工的原則,同時也是利益分配的原則。

在販賣文物的環節中,中間商是最小的老闆,

而在連接盜墓的環節上,他們又是最大的老闆。

奧妙就在這小與大之間。

為了保證貨源,一般的文物販子(中間商)手裡,都控制著幾個施工隊(以腿子為首的盜墓群體),

他們有的長期包養掌眼,為自己尋找古墓;

有的與一些專業盜墓的支鍋小老闆們,保持著穩固的合作關係。

一個被包養的掌眼,月薪可以達到萬元以上;

而有經驗的腿子,發現一個墓坑,也就只能得到幾百元或千元。

潘家園古玩市場

不管這些人的錢是多是少,這筆錢都出自中間商老闆的腰包。

在這種運作模式里,文物販子實際上就是暗地裡出錢給盜墓者支鍋的老闆。

北京的潘家園和西安的八仙庵,是全國兩個著名的古玩市場,但完成的卻是兩個不同階段的使命。

八仙庵主營地下出土文物初次上市的交易,潘家園則側重三、四級市場的倒手交易。

一手地下文物,無論在誰手上都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它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暴露剛剛完成的盜掘。

所以,文物到手後,支鍋老闆最關心的就是儘快找到安全穩妥、又出手大方的買家,這樣才能保證一干人馬的安全。

走私出境是他們慣常的做法,其好處:一是隱秘,二是快捷。

快到何種程度?

據說,盜出文物一小時就能出手;

三天時間,可以通過兩次倒手文物出境;

如果一條龍不倒手,兩天到達境外。

一旦文物出關,盜墓者就可以永遠逍遙法外。

商代重器子龍鼎

福建東海碗礁海域出土的青花瓷

文物出境路線:

一條通過廣州、深圳海關;

另一條是先將出土文物彙集到河南、陝西、甘肅的幾個內陸文物集散地,之後取道香港、台灣再次集散,運往世界各地。

出關的辦法很多,有個人夾帶、快件郵運、集裝箱夾藏,

大批量多品種走私時,還貼上出口藝術品、展覽品的標籤掩人耳目。

夜晚樓蘭文物保護站

海警抓捕水下盜撈者

在盜墓產業鏈上,風險最大的是基層盜墓群體;

其次,是最接近盜墓者的初級市場老闆,因為他們離犯罪現場和犯罪證據最為接近。

無論是在盜掘還是運輸途中案件被偵破,公安人員順藤摸瓜時,證據鏈條上最先鎖住的就是這部分人群。

因此,只有通過頻繁的倒手,才能抹去地下文物身上所攜帶的犯罪印記。

老闆們的分工也十分明確,二手市場的老闆消息最靈通,他們看家的本事就是眼快、腿快、耳朵靈,

所以往往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盜墓的信息。

擁有資金和關係也是他們的優勢。

但是,由於背負的風險較大,這一群體的組織結構基本處於鬆散狀態。

三、四級市場老闆大多聚集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

他們不是有著文物報關的本領,就是有著更深的背景和能力。

文物倒手到這個階段,身上攜帶的盜掘證據鏈已經斷裂,

即使留有一點蛛絲馬跡也無礙大局。

所以,老闆們基本上已是安全無憂。

造假便成為這一級老闆閑暇時的神來之筆。

再經過一、兩輪的倒手後,洗白的文物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見到幕後的大老闆了。

走到這一級的文物基本不再攜帶風險,擁有它的大老闆可以風光地擁有支配權。

一切似乎都漸入佳境,只是文物在這裡僅僅成為文物,它所攜帶的學術意義也隨著離開原址而一併消失。

古墓博物館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 的精彩文章:

寶石原石之「我的前半生」讓你看清寶石的本質!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