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四歲登基為帝六歲就當了亡國之君,成年後潛心修佛還是難逃被殺

他四歲登基為帝六歲就當了亡國之君,成年後潛心修佛還是難逃被殺

原標題:他四歲登基為帝六歲就當了亡國之君,成年後潛心修佛還是難逃被殺


生逢亂世,上到王公大臣,下到貧民百姓,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下惶惶不可終日。尤其是末代皇帝更為可憐,任你再有才華勤政,國家衰敗並不是一朝一夕所鑄成。前任皇帝丟下剪不斷理還亂的國事,撒手人寰空留後代望洋興嘆,這在古代末代的君王結局都好不到那去,南宋的宋恭帝趙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趙顯是宋度宗的第二個兒子,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在宋朝的晚期,權臣賈似道權傾朝野,隻手遮天,由於其姐姐封為貴妃,作為皇親國戚的他自然是位高權重。宋朝也正是在他的把持下加速了滅亡,元軍突起,襄陽被圍困數年,賈似道為了粉飾太平竟然沒有上報給朝廷這也讓宋朝延誤了最佳的戰機。



趙顯的父親宋度宗也並不是一位勤勉的君主,荒淫無道不管朝政。就連崩逝都是因為飲酒過度,可見宋朝在他的治理下也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宋度宗死後,謝太后就勾結賈似道立次子趙顯為帝,太后垂簾聽政,年僅四歲的趙顯登基,但也只是傀儡,他尚且是孩童需要人照拂又怎麼能管理國事,此時宋朝的大權牢牢的掌控在賈似道手裡。在趙顯即位時,宋朝的滅亡也已是不可逆轉的局面。在1275年,元軍領兵東下,宋朝岌岌可危,這時朝野上下把寄希望於賈似道,希望他帶兵親征,挽回局面。無奈之下賈似道抽調精兵13萬人,攜帶金銀器皿,妻妾兒女,離開京城,明面上是去打仗,私下裡他也知道大宋氣數已盡只是無謂掙扎罷了。


好不容易抵達前線的賈似道並不是準備整軍待戰,而是恐懼蒙古軍隊,釋放俘虜進獻金銀打算求和,這時的元軍根本不滿足於這些,其目的就是要滅亡宋朝,被拒絕求和後,兩軍交戰,可想而知宋朝敗退,死傷無數。面對如此不堪一擊的賈似道,朝野上下一片呼聲要處死他,雖然謝太后念在往日的情分沒有下令處死他,但還是在流放途中被殺死。



經過這次大敗之後,宋朝可用之人已經不多,加上面對強勢的元軍,大量的官員棄城逃跑,投降元軍。眼看城池不保,剛登基兩年的趙顯隨母親前往北京投降,至此,建國三百餘年的宋朝滅亡。趙顯來到北京後,並沒有被處死還被封了官。此後的趙顯逐漸對佛教產生興趣,他的母親也被迫出家為尼。據記載,十九歲的他來到西藏潛心研習佛法,翻譯了好多漢文佛典,為西藏的佛法傳承做了很大的貢獻,後人更是將他列入藏族翻譯大師的名單。


本來可以安穩度過餘生的趙顯在1323年寫了一首懷念家鄉的詩,此詩道,「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也正是因為這短短四句詩被元朝皇帝發現引發了文字獄,在53歲時趙顯被元朝皇帝下令賜死。無疑在朝代的歷史更迭中,趙顯也只是大環境下的犧牲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瀟水版6 袁本初橫刀出洛陽 董仲穎提鴆飲皇帝
斷案如神的包拯,在歷史上只判過一個案子?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