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會西周會禮崩樂壞?諸侯國從城邦國家變成領土國家

為什麼會西周會禮崩樂壞?諸侯國從城邦國家變成領土國家

原標題:為什麼會西周會禮崩樂壞?諸侯國從城邦國家變成領土國家



東周之所以出現禮崩樂壞的局面,也就是諸侯相互吞併,周天子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諸侯通過兼并周邊小國,實力越來越強,而周天子的實力自從東遷之後就已經無力對諸侯國進行有效約束了。

西周建立之初實行了分封制,建立了「八百諸侯」,但當時的諸侯國其實規模都是比較小的,本質上也就是小城邦。每個諸侯國的規模都很小,無論是管理的範圍,還是國家機構,規模都很小,大致就是今天的縣的規模。人口當然還遠不如今天一個縣的規模大。


所以,西周時候的諸侯國一開始只能在城、邑裡面,這些城邑裡面的人被稱為國人,外面的人被稱為野人,諸侯國能夠有效管理的,也就是城邑裡面的國人,外面的野人他們也沒有能力進行有效的管理。



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之後,這些城邑裡面的諸侯國就開始強大起來了,逐步在原本的城邑之外,原本屬於野人的地帶修築一些新的城邑作為據點,並且按照自己的模式建立政治秩序,最後逐步將原來的野人也納入自己的管理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西周分封之處的諸侯其實就是個城邑,而到西周晚期的時候,各個諸侯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對自己周邊的野人的征服,建立起了有效統治,這些諸侯國也就成了既有城邑,又有城邑之外的鄉村地區的國家,也就是從城邦國家變成了領土國家。


平王東遷就是因為周天子在關中地區已經無法立足,迫不得已東遷。而東遷之後處於各個諸侯國勢力範圍的夾縫之中,不僅無力有效控制各諸侯國,甚至連自身的生存都很困難。這就是周天子與鄭國之間的戰爭所反應出來的問題。



進入東周之後,各個諸侯國已經完成了對自己的領土範圍內的開發和控制,從城邦國家變成了領土國家,如果還要繼續擴張自己的勢力,當然就只能進攻和兼并自己周圍的鄰國。春秋時期就是這個過程,大量的諸侯國被消滅,在競爭中勝出的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到春秋晚期,秦、楚、齊、晉、燕成為在競爭中勝出的主要強國,原來處在這些強國之間的小國基本上都被消滅了。所以,到春秋晚期,秦國為了生存,不得不主動進行商鞅變法,加強中央集權,晉國則在國內幾個大家族的爭鬥中,分裂為趙魏韓三家。

在這些春秋戰國之交的霸權國家中, 除了燕是從西周分封之初就一直延續下來的之外,其它的秦國、楚國、齊國和晉國則分居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說明他們的崛起過程中,地緣優勢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每個地緣政治板塊只剩下了一個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每個盛世都會以叛亂告終,每次叛亂都要劫掠?
項羽並不是分封諸侯而是調整了諸侯封地,他想做秦始皇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