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可法為什麼不能長期守住揚州城?

史可法為什麼不能長期守住揚州城?

原標題:史可法為什麼不能長期守住揚州城?



問丨揚州從隋唐兩朝開始,就是江淮流域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如果佔領了揚州,就可以威脅從江南向北方輸送糧食稅賦的大運河。因而沒有朝代會不重視對這座城市的保護。然而,在1645年的清軍南下攻勢中,揚州城以非常不可思議的速度被攻陷。

為什麼一心挽救大明朝的忠臣史可法,就沒有辦法在揚州堅守更長時間呢?



揚州城的防禦設施 其實並不算強


揚州城的迅速陷落,既是因為在史可法原本的戰略布局中,就沒有將揚州作為主要防禦支點。更重要的是,明朝軍隊的武器技術已經大大落後於同時代的清軍。

歷史上,揚州從漢朝開始就是江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到了隋唐時期,更是成為了中原政權控制江南的必要基地。但隨著江南經濟的崛起與北方經濟的衰退,長江兩岸的資源已經不可救藥的向著南面傾斜。揚州因為大運河的存在而繼續成為一個交通要道,卻已經不再是重要的設防城市。



揚州在明朝的江南城市群中 並不突出


明朝建立後,江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是南京。那裡是朱元璋到建文帝時代的首都,也是後來明朝的留都。朱元璋從南京發家,所以一直將大量的資源堆砌到這裡。明朝全國最重要的城市防禦建設之一,就是南京的城牆工程。類似的事情在後來的北京和西安也有重現。


揚州則因為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江都地位,所以不再被要求建立強大的城防。東亞集權帝國體制下的防禦規劃,往往是在幾個大型城市上不惜巨資,而小城市則沒有多少餘額可供支配。揚州雖然要緊,但絕對比不上那些邊境線上的要塞城市,自然不可能建立完善的城防。只要能夠抵禦一般的盜匪即可。


揚州城防設施的水平 可以從這段殘存的城牆中看出


史可法在設計南明的防禦體系時,也沒有將揚州視為重要的前沿。他將大量撤退到淮南的明軍與投誠的農民軍一起,布置成從淮河出海口到今天安徽境內的四個獨立軍鎮。這就是歷史上的江北四鎮。而揚州則隸屬於長江以南的南京管轄,是朝廷官員在長江以北的駐地。作用至多就是一個後勤補給站。


按照史可法的計算,江北四鎮的幾十萬部隊足以抵抗清軍和農民軍的強攻。而且在每個方向上,都有著類似雙重防禦的配置,揚州是非常安全的。但因為江北四鎮的不願意作戰,他的計劃很快就土崩瓦解。布置的地方軍,不僅不能保護揚州與長江沿岸,甚至在加入清軍後反戈一擊。這就將揚州一下子推到了戰爭的最前沿。


江北四鎮的瓦解 讓揚州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隨後進行的揚州戰役中,清軍的先頭部隊並沒有進行強攻。史可法此時還有理論上的援軍在江對岸的南京布防。只是混亂的弘光政權,根本沒有人有魄力和精力來調集部隊增援。清軍則在幾乎無人干擾的情況下,順利的將紅衣大炮運到了揚州城下。


雖然紅衣大炮最初只是歐洲16世紀水準的海戰艦炮,但在東亞卻是可以摧毀城牆設施的超級攻城武器。因為最初的設計目的是從遠距離轟擊敵船,所以較長的射程讓東亞軍隊手裡的土質武器都沒有可以還手的射程。這就讓清軍在掌握了少量紅衣大炮的技術人員之後,足以對任何明朝城市構成威脅。


16世紀的歐洲海戰火炮 成為了17世紀的東亞攻城利器


由於明朝自己根本已經沒有成規模的制炮隊伍,也就發展不出可以同清軍抗衡的炮力量。陸續從澳門再購買的武器數量,根本比不上加班加點開工的滿洲工場。何況紅衣大炮的巨大後坐力本身,也會對傳統的城牆結構造成破壞。當年袁崇煥在寧遠城使用這種武器,就要對城牆的局部做必要的改造。但史可法顯然沒有意識到這點,也就沒有提前做任何準備。


最終,在技術等各方面都落入下風的明軍,等到清軍的大炮到位,就迅速失去了對城市的控制。平日里用於防禦盜匪、民變和應付檢查的城牆,根本沒可能擋住西洋火器的攻擊。史可法也就只能帶著很少的部隊去堅持巷戰。結局如何,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鐵血阿富汗:軍威震印度的默罕默德.伽茲尼
亞歷山大大帝留給後人一個怎樣的世界?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