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旅遊,可以是一個人的精彩,也可以是兩個人的幸福。走遍一個個城市,看遍一道道風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所有中國人心中,黃河長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孕育了華夏燦爛的文化,而在中國的地下,其實還有一條「母親河」,它長度和黃河相當,也是當地文化的根基。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黃河

它素有「地下萬里長城」之稱,主要分布在吐魯番和哈密等地區,是新疆最古老的地下取水方式之一,這項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地下水利工程被稱作是當地民眾的生命之源。這個工程功在千秋萬代,2000多年了仍在使用。

它就是坎兒井。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坎兒井

坎兒,意井穴,為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新疆旅遊

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近千條,全長約5000公里。 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新疆旅遊

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吐魯番是中國極端乾旱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發量可達到3000毫米,可稱得上是中國的「干極」。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新疆旅遊

坎兒大部分流淌於地下,並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正是因為有了這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才灌溉了盆地幾十萬畝良田,孕育了吐魯番各族人民,使沙漠變成了綠洲。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但是現在,世代養育當地人民的坎兒井正在不斷減少。主要是因為吐魯番地區綠洲外圍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導致荒漠化不斷擴大,加上機井、水庫的修建,以及油田、地下水的過度開採。

中國有條「母親河」,養活了數代人,20年後可能不復存在!

乾枯的坎兒井

自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新疆坎兒井呈現急劇衰減的態勢,平均每年減少二十多條。文獻記載,五十年前,新疆坎兒井數量達一千七百八十多條,年出水量近七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三十六萬畝。在已乾涸的一千多條坎兒井中,僅有二百多條可以經過人工恢復。

對於這一情況,一些人認為,從純經濟角度看,坎兒井已無生存必要,而也有人認為,坎兒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貴人文遺產,應該加以保護。

你怎麼看呢?

歡迎關注~更多有趣好玩的地點推薦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