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本溪老照片」本溪市南芬區的地名由來

「本溪老照片」本溪市南芬區的地名由來

「本溪老照片」本溪市南芬區的地名由來

南芬地圖

「本溪老照片」本溪市南芬區的地名由來

本溪市街地圖

「本溪老照片」本溪市南芬區的地名由來

滿鐵安奉線南墳雅景明信片

「本溪老照片」本溪市南芬區的地名由來

滿鐵安奉線南墳雅景明信片背面

南芬始稱南墳,別名蠍子溝,而後改作南芬。

據傳,清代康熙年間,有個名字叫豐東安的巡撫巡遊至此,見這裡背山面水,松柏蒼翠,風光秀麗,於是在西山坡下,選了一塊吉地,將祖墳遷至該處,因墳地位於本溪湖之南,人們便稱之為「南墳」。由於豐氏祖墳規模宏巨,「方圓二十丈」,祭祀之時人眾熙攘,人們便以南墳當作了這裡的地名。光緒七年(1881),由於豐姓人家後繼乏人,由當地姓李的等三姓人家經理墓葬的日常管理。1921年,三姓人家宣布與「南墳」脫離關係,改由李幼庭、張少仁代管,現有西山上的「契碑」為證。

據《本溪市志》第四章「地名篇」記載:相傳清乾隆期年間,鳳城舉人張鳳閣進京趕考,途徑虎頭山時,登頂俯瞰南芬地貌,山環水繞,一川秀色。區域地形,頭大尾小,好似一隻蠍子,踽踽爬動。於是提筆將其觀感,記在一塊大方石上。後來,當地人們根據方石上的記載,便把這裡叫做了蠍子溝。蠍子溝因地貌得名應當無疑,但對於是否真有個叫張鳳閣的舉人到過這裡,並留下了南芬地貌形如蠍子的觀感,現已無從考證,只能作為傳說流傳。

清代中後期,在現今郭家辦事處南芬交警大隊東100米山坡上,建起了一座名為青龍觀的廟宇,香火日盛,於是人們就把這裡叫做了廟兒溝。後來這裡的鐵礦,也被叫做了廟兒溝鐵礦。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借口運送戰爭物質,開始修建安奉鐵路,第二年,日本獲得戰爭勝利後,繼續強行修築這條鐵路。安奉鐵路全長300多公里,全線設有25個停車站,南墳被設為其中的一個站。

由於南墳地區的知名度越來越大,附近的廟兒溝等地,也被囊括進來了。

1928年,日本人青地乙治將這裡分布較廣的雜色泥灰岩及頁岩,命名為南墳頁岩。南墳頁岩系指遼寧太子河流域出露的震旦系地層細河統中部的一套頁岩、泥灰岩。從此,南墳在地質學上有了一定的名聲。

1905年,日本財閥大倉喜八郎開始了對南芬廟兒溝鐵礦進行非法勘探和採掘。當時,日寇對礦山實行了史無前例、野蠻掠奪式的開採,並實行「要礦不要人」的野蠻開採政策。據《本鋼南芬露天礦礦山志》記載:僅從1942年至1945年間,就有17000多人慘死在礦山上。由於人死的太多,當地盛傳著這樣一句話:「小鬼子常在墳邊轉悠,哪有不死人的」。1942年,因「墳」字不吉,當地居民對此多有忌諱,故把墳塋的「墳」字改為同音異意的「芬」字,取芬芳小鎮之意,並沿用至今。

南芬建制沿革如下:

1948年10月30日,本溪解放,11月15日,本溪縣劃分為10個區,南芬區為其中之一。

1949年,廟兒溝鐵礦更名為本鋼南芬露天鐵礦。

1952年9月,中共本溪市郊區委員會成立,轄屬南芬區等地。

1956年8月,撤銷橋頭區和南芬區,重新組建本溪市直屬的南芬(礦)區,將原橋頭區所屬的8個鄉、1個鎮劃入南芬(礦)區。

1958年4月,全省推行撤區並鄉和撤小鄉並大鄉制,本溪市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南芬區撤銷,組建南芬鎮,隸屬本溪縣領導。

1966年7月,南芬礦區成立。

1968年8月,撤銷南芬礦區建制,恢復南芬人民公社,劃歸立新區領導。

1984年11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南芬區建制。

(來源:南芬區政府信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