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即做軍長卻含冤慘死,其子53歲竟還以為他是敵團長!他若不死,必是元帥!
原標題:29歲即做軍長卻含冤慘死,其子53歲竟還以為他是敵團長!他若不死,必是元帥!
白雀園是塊紅色的土地,這片土地上,灑滿了革命者的熱血。
可這熱血,卻不是革命者本人願意流淌的。
1931年九、十月間,白雀園從軍隊到地方,一片風聲鶴唳。
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後投靠中國國民黨,加入軍統從事反共特務活動的張國燾,在這裡謀劃和主持了駭人聽聞的白雀園大肅反。
這次大肅反從上到下,從軍隊到地方,濫殺了數以萬計的革命者。
當時任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的張國燾,為了推行王明「左」傾路線,向鄂豫皖蘇區黨、政、軍領導奪權,實行了宗派主義的大肅反,把「紅四軍的各級幹部,除少數倖免者外,幾乎都一網打盡了」。
其中,就包含著名紅軍將領,紅十二師師長——許繼慎。
許繼慎
1901年-1931年
安徽省六安市人,漢族,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傑出將領,軍事家。
先後參加黃埔軍校兩次東征,並歷任工農紅軍葉挺獨立團隊長、營長和團參謀長,在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鄂豫皖特委委員、紅11師長時在鄂豫皖根據地時期取得雙橋鎮大捷等一系列勝利。
1931年11月在"白雀園大肅反"中被誣陷以"改組派"、"第三黨"、"反革命"等罪名,殺害於河南光山白雀園,時年30歲。
2009年許繼慎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今年快90歲的許民慶,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爬上板凳,擦拭牆壁上的玻璃相框。
玻璃相框中有張黑白相片,其中的男子頭戴軍帽,目光如炬。
他是許民慶的父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軍長許繼慎。
許民慶上一次感受到父親的懷抱,還是1930年,那年的3月,許繼慎辭別妻兒,奔赴大別山。
臨行前晚,從不沾煙酒的許繼慎,喝得酩酊大醉,懷抱3個月大的兒子,頻頻親吻:「此去必須為黨為革命同蔣介石決一死戰,但求馬革裹屍還!」言畢,淚水沾襟。
1930年2月,中共中央成立鄂豫皖特區,整編紅軍三十一、三十二和三十三師為紅一軍,許繼慎任軍長。他所領導的紅一軍,先後攻克皖西霍山、英山、羅田,皖豫交接處光山、羅山,和鄂東北花園、雲夢等縣。
許繼慎沒有死在戰場上,可他死在白雀園「肅反」中,1931年,許繼慎被殺害於河南省新集縣。年僅31歲。
幼時失怙,12歲喪母,許民慶曆經半個多世紀跌宕起伏,53歲時,方知自己的父親是紅軍軍長、革命烈士。
在兒子許民慶的記憶里,父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4歲那年,他搭乘輪渡到達廣州嶺南大學,隨二舅譚自昌生活。1年後被送到外婆家,在五舅譚元昌家的果園,過著放養的童年。
直到12歲那年,許民慶才聽聞母親譚冠玉的消息。
譚冠玉一直都不知道丈夫許繼慎已不在人世,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她為尋找許繼慎下落,不遠千里去到陝北,求助於同是黃埔一期生的周士第,當時周正在擔任八路軍一二0師參謀長。1941年,患上肺病的她回到廣東。
在廣東樂昌一處果園裡,許民慶見到闊別已久、奄奄一息的母親。她躺在病床上,嗓音微弱,告訴兒子:
「你的父親名叫許繼慎,是黃埔一期生,國民黨團長,參加過北伐軍,不知道現在是死是活。好好讀書,父親給你取這個名字,是希望你為國爭光,有一天與民同慶,與民同樂。」
或許是當時的許民慶太年幼,又或是他目睹母親生命的逝去,太過悲傷,他竟然將父親的名字聽錯,記成了許繼續。
這就是許民慶對於父親的印象:一個國民黨團長,叫許繼續。
新中國成立時,許民慶也長大成人了,並且參加了解放軍。在父親一欄中,他一直填寫的是:許繼續,國民黨團長。
以後,他一直尋找父親的下落,給安徽省六安縣公安局寫信查詢「國民黨團長許繼續」,但得到的答覆始終是:「查無此人」。
由於父親是國民黨團長,隨後,他在多次運動中受到衝擊,甚至一度被入獄判處死刑,幸好被及時糾正。
許民慶老人一行拜謁皖西烈士陵園
職業革命家,投身東征部隊
許繼慎自幼聰明好學,4歲就能背誦詩詞,8歲破蒙入塾時,他已能熟練背誦《千家詩》、《唐詩三百首》中的大部分古詩。
1919年,19歲的許繼慎參加了五四運動,年紀輕輕的他心懷報國夢,於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6月,被選為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常委兼聯絡部部長,參與領導愛國學生運動。
1923年秋,許繼慎在安徽安慶領導數千名學生痛打賄選的省議員,遭通緝,被迫逃亡上海,進入上海大學學習。
許繼慎在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做旁聽生,他的理想是做一名「職業革命家」。恰好趕上黃埔軍校在上海秘密招生,他順利通過考試,和曹淵、廖運澤、孫一中等人,成為軍校一期學生。
作為共產黨員的許繼慎,還有著另一重身份——他是黃埔軍校直屬黨支部的候補幹事。
當時擔任支部書記的是蔣先雲,宣傳幹事王逸常、組織幹事楊其綱,陳賡則與他一同擔任候補幹事。這個黨支部後來成為「赤黃埔系」的雛形。
畢業後,許繼慎以黃埔一期畢業生的身份,投身東征的部隊,成為一名敢死隊隊員。在戰場上,他英勇過人,捨身拼殺。
據第二次東征時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周刊》雜誌隨軍記者胡允恭講述,11月中旬,東征軍第三師向北追擊,在五華、興寧邊境與敵軍惡戰一場,第9團遭到敵軍一個師兵力的頑強抵抗,幾經激戰,潰敗下來。
團長見敵人正壓過來,慌忙脫去軍裝,穿著內衣騎馬向後逃離,他的部隊也落荒四散。這時,許繼慎率第7團的兩個連前來增援。他策馬揚鞭,截住這名團長,規勸他召集所下部隊,返回前線。
這場戰役以國民革命軍的勝利收尾,陳炯明主力的殘兵不得已退向江西、福建邊境,這名團長因此晉陞少將。事後,許繼慎緘口不談此事。
回到廣州,前往黃埔軍校醫院看病拿葯時,他和護士譚冠玉一見鍾情,定下終身。當時的共產黨員結婚,沒有婚禮儀式,只須上級領導批准。
北伐凱旋處,拒絕少將師長之職
許繼慎是周恩來的愛將,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時,周恩來讓他到葉挺獨立團當參謀長,結果他去了之後才發現,在他到來之前,參謀長的位置已經有人了。
葉挺提出向周恩來請示,重新給他安排官位,誰料許繼慎大手一揮,拒絕了葉挺的好意,自願留在獨立團當了一名營長。
許繼慎是戰場上出了名的不要命,打起仗來敢打敢拼,有危險向來都是身先士卒衝到前頭,帶領著將士們打了無數勝仗,功績卓著。
賀勝橋戰役中,許繼慎帶領將士一馬當先,突破了敵人防線,不料卻被敵人圍困,激戰之中,許繼慎身負重傷,戰士要將他抬下火線,他卻堅持要呆在前線,坐在擔架上指揮戰鬥。
戰爭結束後,部下興高采烈的來向他彙報勝利情況,卻發現許繼慎已經不知何時暈倒在了擔架上。
此次賀勝橋戰役最終告捷,打開了北伐軍前往武漢的最後通道。
若說不要命,1927年夏的那場戰鬥,更能體現許繼慎的勇猛。
1927年夏,湖北的獨立14師師長夏斗寅叛變,偷襲武漢,反擊戰中許繼慎再一次身先士卒沖在了最前頭。
戰鬥中,許繼慎腹部不幸中彈,一截腸子流出體外。
一截腸子流出體外!別說感受,想想都害怕,平常人怕是會當場暈過去。
可是許繼慎,竟然直接將腸子塞回體內,繼續指揮戰鬥,讓人是既震驚又心疼。
這一仗,讓許繼慎的名字傳遍了武漢三鎮。
後來,汪精衛叛變了革命,派自己的手下去拉攏許繼慎,許諾給當時只是團長的許繼慎以少將師長之職,卻被許繼慎嚴詞拒絕。
1930年3月,黨中央派許繼慎前往鄂豫皖蘇區,任鄂豫皖特委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鄂豫皖特委委員,他與鄂豫皖特委書記郭述申、軍政治委員曹大駿、副軍長徐向前等領導,整編了鄂東北、豫東南、皖西三個蘇區的紅軍,成立了中共鄂豫皖特委,實現了鄂豫皖紅軍的統一指揮。
在許繼慎等指揮下,紅1軍從6月到8月,先後攻克皖西和京漢鐵路南段許多城鎮,斃傷俘國民黨軍7000多人。
紅1軍由組建時的2300多人很快發展到5000多人,相繼取得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嶺等戰鬥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蘇區。
正當許繼慎躊躇滿志,決意帶著屬下將領再奪勝利時,「大肅反」的恐怖危機,開始籠罩在他的頭上。
大別山魂逝,一代名將竟被活活勒死
1931年8月上旬,國民黨特務鍾梅橋、任廉潔潛往英山,將黃埔一期同學、特務頭子曾擴情的一封離間信送給許繼慎。信中語焉曖昧,「所須名義、防地,俟鍾俊(即鍾梅橋)同志赴贛請示校座,自當照給……」言下之意,歡迎許帶部隊投蔣,一定給予優厚待遇。
許繼慎逮捕了特務,連人帶信送交軍部處理。
當時,鄂豫皖特委已撤銷,取而代之的是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張國燾擔任中央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許繼慎任紅四軍十二師師長。
儘管紅四軍軍長徐向前和政治委員曾中生在致中央的報告中說明,「許繼慎不會有什麼問題,這完全是敵人用各種陰謀來破壞我們」,但許繼慎還是成為了「肅反」的犧牲品。
時任皖西政治保衛局二科科長的丁武選回憶,那是1931年農曆八九月間,天氣轉涼,地面打霜了。頭天晚上,他負責放哨,看守許繼慎和肖方、方英、熊受暄、周維炯等人,目睹他們一個一個被叫出去,沒有再回來。
第二天晚上,他被命令去抬屍首,死者就是頭天看守過的「犯人」。許繼慎和戰友們是被繩子勒死的,脖子上有清晰的勒痕,埋在新集的山窪里。
白雀園「肅反」持續近3個月,波及2500多名紅軍指戰員,十分之六七的團以上幹部被逮捕、殺害,極大削弱了紅四軍的戰鬥力。
白雀園大肅反,名義上說這些人是四軍中的反革命,要舉行兵變,拖走紅軍去投降國民黨,可實際上呢?捉一個就問,問了就打,打了就供,供了再捉,灌辣椒水、手指頭釘竹籤子、站火磚、捆綁吊打等等,苦打成招,這哪是革命將領,分明是封建餘孽!
旁人暫且不提,只說許繼慎。
許繼慎性格秉直,素有軍事才幹,從不盲目從上。在帶領紅一軍攻打平漢線和磨角樓、獨山、麻埠戰役中,他曾兩次違背軍部指示,放棄冒險,這一舉動後來被證實是正確的,但他本人因此被扣上「消極分子」的帽子。
而且許繼慎經常講張國燾是老右傾機會主義,為這件事,張國燾很討厭他。
1942年,陳毅在延安見到徐向前,告訴他,其在新四軍與國民黨談判時,同是黃埔一期生的國民黨特務冷欣曾說,「我們略施小計,你們就殺了許繼慎」。
嗚呼哀哉!一代名將,竟因敵黨特務的「小計」,因某些人的專橫、私心,被活活勒死在自己為之奮鬥的土地上!
而鄂豫皖根據地,也徹底地失去了「復興」的機會。
1930年,周恩來評價許繼慎說:"許繼慎政治上很強,很能打仗,把葉挺獨立團的戰鬥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面軍"。
可他1931年遭受的冤屈,到了1945年的黨七大,才為其昭雪,並追認為革命烈士。
1981年胡耀邦的講話,公開承認許繼慎的歷史貢獻。因主席的這番講話,引起了安徽六安黨史研究者的注意,多方尋找後,53歲的許民慶這才清楚父親的身份,才知道自己的父親不叫「許繼續」,叫「許繼慎」,不是國民黨團長,而是紅一軍軍長!
1988年,許繼慎被列入33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獲此稱號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等人。
「再也不會有那個時候了。」許民慶說。
陽光從窗口照進來,打在茶几的水杯上。
他的身後擺著一張革命烈士證明書,上面寫明:「許繼慎同志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因公壯烈犧牲,經批准為革命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


※她參加革命七十年,親歷了戰爭與和平的一生,有太多動人的故事!
※一窮小子修一違建建築,四次擋住敵國大軍,最後變成安徽一個縣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