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點破事都要打報告,皇帝看到大臣上奏垃圾奏摺是一種什麼體驗?

一點破事都要打報告,皇帝看到大臣上奏垃圾奏摺是一種什麼體驗?

原標題:一點破事都要打報告,皇帝看到大臣上奏垃圾奏摺是一種什麼體驗?


前段時間,一位台灣網友整理出了一批清朝時期的「垃圾奏摺」在網上引起熱議。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稱這些奏摺為「垃圾奏摺」。


康熙五十年,直隸巡撫趙弘燮上奏摺申請進京給皇帝賀壽,康熙帝回復:「不必上本」。可是不到十天時間,這哥們又上本說自己想進京給皇帝賀壽,康熙帝只好又回復:「不必來」。


康熙五十六年6月,還是這位趙弘燮,此時他已經升職成為直隸總督。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趙弘燮接連給康熙上了5份關於天氣情況的奏摺,看得康熙皇帝想打人。



康熙五十八年3月28日,閩浙總督滿保向皇帝發了一篇「奏進台灣番子土產芒果等物折」,意思就是說要把台灣土特產芒果送給京城的皇帝嘗嘗鮮。康熙皇帝回復:「知道了,此等東西皆無用,不必再送來。」

原本以為此事就這樣了結了,可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個月(康熙五十八年4月29日),滿保又發來「奏進台灣芒果及武夷山茶葉折」。康熙皇帝不得不再次重申:「知道了,因芒果味一次未見過之物,原想看看,看來甚是無用之物,再也無用送來也。」


如果說趙弘燮和滿保這兩人的奏摺已經夠無聊了,再看看下面幾份奏摺,估計皇帝的內心是崩潰的。



拾金不昧雖然是美德,但這些督撫大員竟然因為這點破事一個個爭先恐後向皇帝上奏摺,皇帝的苦誰能知?


除了上述這些垃圾奏摺外,清朝皇帝每月都會收到大量各地官員送來的請安折。摺子的內容千篇一律就是「皇上您好嗎?」,皇帝只好耐著性子一封封地回復:「我很好。」那麼問題來了,皇帝每天有那麼多的事情要處理,為什麼他還要耐著性子一一回復大臣們上奏的這些幾乎毫無意義的垃圾奏摺呢?


首先,古代沒有互聯網,皇帝久居深宮之中,信息閉塞。要想全面了解外面世界的情況,就必須要讓大臣將各地的情況呈報上來。至於彙報的內容是否重要,則要皇帝本人來做定奪。有時候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中,往往隱藏著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某地百姓經常拾金不昧,就說明這個地方民風淳樸,治安環境良好。所以,皇帝不怕奏摺內容瑣碎,就怕大臣工作不用心,故意瞞報民情。


至於那些重複不斷的請安折,雖然沒什麼乾貨,但這是大臣們向皇帝表示忠心的方式,同時也是和皇帝聯絡感情的紐帶。這就好比我們今天的朋友圈,如果一個朋友長期不聯繫,那麼關係自然就疏遠了。偶爾打個電話,發個微信聯繫一下,即便都不見面,但對於維繫友情還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上文中提到的那位「話癆」直隸總督趙弘燮翻來覆去地向皇帝彙報天氣情況也是事出有因。他曾因直隸地區發生水災後,沒有把防災工作做到位而受到康熙皇帝的嚴斥。所以,當他再次看到連番降雨的情況後,就不斷重複向皇帝彙報。意思就是說,我可把該說的情況都說了,能準備的事情也都準備了,如果再次發生水災,那可不是我防災不力的責任了。


由於皇帝每天都會接收到各地送來的情報,加上還得上朝處理國家大事。所以,清朝皇帝基本都比較勤政,其中雍正皇帝更是以「工作狂」著稱,贏得了「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清世宗,即雍正帝)者」的高度評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此人說戰爭打不得,背著皇帝割讓香港,皇帝得知後大怒:革職抄家
清朝級別最高的官,比鐵帽子王和八旗旗主還牛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