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離開時,是罪臣的後代;她歸來時,是國家的女兒

她離開時,是罪臣的後代;她歸來時,是國家的女兒

原標題:她離開時,是罪臣的後代;她歸來時,是國家的女兒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20歲的劉姓宗室之女劉解憂被漢武帝封為公主。接到詔書的時候,劉解憂一家是含著眼淚謝恩的,不過這眼淚大半卻不是因為高興,而是因為傷心。

原來,劉解憂雖為宗室之女,其實要算上與皇家的血緣,不過是高祖父劉交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到她這一輩,跟皇室的親緣已經淡如水了。更糟糕的是,因為祖父劉戊參與「七國之亂」兵敗被殺,劉解憂實際上是罪臣的後代。



之所以要將劉解憂封為公主,無非是因為此前嫁到烏孫國的烏孫公主劉細君去世,需要找一個替代品維繫兩國的關係罷了。漢武帝雖然不與匈奴和親,但並不拒絕其它國家的和親請求。只要能幫漢朝一同對付匈奴的,他都竭力拉攏。


其實,此時漢朝對於匈奴,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匈奴無力再對漢朝構成太大的威脅。但潰逃的匈奴,始終在西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因此,爭奪實力較強的烏孫,成為漢匈共同的一項外交政策。


劉解憂嫁的是軍須靡,而此時的軍須靡已經有了一個匈奴夫人,地位還在劉解憂之上。這個匈奴夫人,同樣是帶著國家的任務而來,爭奪丈夫,不僅僅是兩個女人的鬥爭,更是為了兩個國家的拼殺。


但是,劉解憂卻一直處於下風。匈奴夫人來得更早,語言、習慣和烏孫王更為相似,更受寵愛。劉解憂不但沒有為軍須靡生下兒女,還要處處提防匈奴夫人的暗含,甚至連生病了都不敢吃藥。


也許是天佑漢朝,軍須靡不久卻去世了,繼位的是他的弟弟翁歸靡。按照匈奴的習俗,劉解憂和匈奴夫人又共同嫁給了翁歸靡,重新開始了較量。這位烏孫王長得非常胖,有肥王之稱。但是他與劉解憂的感情卻是好之又好,共同生育了三男兩女五個孩子,並且對劉解憂言聽計從。這段時間,也是烏孫和漢朝的關係最為密切的時候。


這也是匈奴夫人最為失意的時候,但匈奴人不甘失敗,他們興兵討伐,威逼烏孫王交出解憂公主。此時劉解憂和翁歸靡緊緊站在一起,不僅打擊了國內親匈奴派的囂張勢力,而且還重重設防,保障了烏孫上下的安全。


最後,因國事拖延太久的漢帝國終於在漢宣帝命令下,以五位將軍率軍十五萬共同援救烏孫。結果大軍還未到,常惠將軍生擒了無數匈奴名王,並逼降了三萬九千名匈奴人。



可是,肥王翁歸靡去世後,烏孫國的政權落在了軍須靡的兒子泥靡。更要命的是,泥靡是匈奴夫人的兒子,而且性格暴躁,號稱狂王。此時,解憂公主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她鎮定自若,不斷施展計謀,讓同為匈奴夫人所生的烏就屠設下鴻門宴,準備與狂王火拚。


這次刺殺行動雖然失敗,狂王將解憂公主包圍,而烏就屠逃走。在漢朝西域都護府的幫助下,解憂公主得以逃過一劫。而烏就屠還是將狂王殺死,此時烏孫國群龍無首,而烏就屠還準備去匈奴搬救兵來控制烏孫。由於漢朝強大的國力和女外交家馮嫽的努力,烏孫上下接受了漢朝的安排:烏孫分為一大一小兩部,小部落由烏就屠管理,而大部落由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管理。


這個安排將漢朝在烏孫的利益最大化,原本也壓制了匈奴。只可惜,兩年後,解憂公主的長子和幼子相繼去世,而繼位的是她的孫子星靡。星靡很軟弱,完全控制不了朝政,都讓烏就屠逐漸奪走了部眾。


在這種情況下,解憂公主感覺在烏孫的意義不大,何況她已經年過古稀,一天比一天思念故鄉。她上書給朝廷,希望能夠老死在長安。漢宣帝為之動容,特地以最隆重的禮儀迎回了這位公主。劉解憂離開長安時,只有二十一歲,還是罪臣之後的身份,半個世紀後,回來時獲得了盛讚,因為她將一切都獻給了國家,她是國家的女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剿滅太平天國後,大批湘軍被裁撤,卻紛紛加入一個反清組織
她是第一個為乾隆生子的女人,丈夫即將登基之前不幸去世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