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觀世音菩薩改稱觀音菩薩,這件事情能怪李世民嗎?

觀世音菩薩改稱觀音菩薩,這件事情能怪李世民嗎?

原標題:觀世音菩薩改稱觀音菩薩,這件事情能怪李世民嗎?


今天瀏覽百科詞條「避諱」 ,發現了這樣一段內容: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觀世音略稱為「觀音」,民部改稱為「戶部」。


筆者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就寫一篇貼文與諸君分享。首先說一下什麼叫「避諱」?古代的時候,流行為尊者諱,碰到了尊者的名字,就要迴避這個字。比如說古籍《李衛公問對》里,李世民和李靖就將隋朝名將「韓擒虎」稱為「韓擒武」。原因很簡單,李淵的爺爺李虎是追封的大唐太祖景皇帝,唐朝人避李虎諱,一般把「虎」字改成「武」。比如「虎牢關」改成「武牢關」,「虎牙郎將」改成「武牙郎將」。


觀世音菩薩劇照,感謝原作者


避諱是古代的禮制,他體現了尊者的威儀,但是給老百姓帶來了麻煩。要是搞不清避諱制度的人讀《李衛公問對》,就會一頭霧水,搞不清「韓擒武」是何許人也。李世民是個仁德的皇帝,他知道自己的「世民」二字,實在是太常用了。他不想給老百姓添麻煩,就在登基稱帝之後,馬上下發《二名不偏諱令》。


《二名不偏諱令》被收錄在《全唐文.第四卷》,《資治通鑒》也有記載,全文如下:「依禮,二名義不偏諱。尼父達聖,非無前指。近世以來,曲為節制。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行,有違經語。今宜依據《禮》典,務從簡約,仰效先哲,垂法將來。其官號、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兩字不連讀者,並不須避。」


李世民劇照,感謝原作者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李世民下令不用給自己避諱,那就是金科玉律。李世民的這道命令,給大唐臣民省去了許多麻煩,大唐的臣民紛紛叫好。於是乎,在李世民的貞觀一朝,臣民們該世則世,該民則民,絲毫也沒有影響李世民的天子威儀。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李治登基稱帝。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登基也是一樣一樣的。李治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儀,就下發了一道詔書。命令天下臣民,必須為「世民」二字避諱。這兩個字實在太常用了,給天下臣民帶來極大的麻煩。


李治劇照,感謝原作者


比如說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追封的大唐世祖元皇帝,在李治下發為「世民」二字避諱的詔書之後,就只能被稱為「大唐代祖元皇帝」。國家級正史《舊唐書》沒有為李世民避諱,依然將李昺稱為「世祖元皇帝」。另一部國家級正史《新唐書》,則將李昺稱為「代祖元皇帝」。筆者剛開始讀《兩唐書》時,就因為沒搞清避諱制度,被「世祖」和「代祖」搞得是一頭霧水。


在李治下發了為李世民避諱的詔書之後,那些名字裡面帶了「世民」二字的人,只能改名字了。比如說凌煙閣功臣李世績,就只能改名「李績」了。再比如說,那個被李世民打敗的王世充,雖然人已經死了,但是依然被改名王充。觀世音菩薩,也因此改稱「觀音菩薩」。在李治登基稱帝之後,一直到大唐滅亡,「觀世音菩薩」都是只能被稱為「觀音菩薩」。後來人們叫「觀音菩薩」叫習慣了,「觀音菩薩」的叫法就比「觀世音菩薩」的叫法更流行了。



李績劇照,感謝原作者

在我看來,觀世音菩薩雖然是因為避李世民諱才改稱觀音菩薩的,但是這口黑鍋,不應該由李世民來背。原因很簡單,李世民已經下令不讓臣民們避諱了,他已經很大度了。這口黑鍋,得由李治和李淵來背。要是李治不多事,不下發那道避諱詔,不就沒那麼多事情嗎?


再來說一說李淵,李淵給李世民取的名字,用的字實在是太常見。李淵要是給李世民取兩個生僻字做名字,不就沒那麼麻煩嗎?按照《新舊兩唐書》的記載,李世民的名字,一開始不知道叫啥名字。有一天,李淵家裡突然來了一個道士,道士指著李世民對李淵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



李淵劇照,感謝原作者

李淵聽道士這麼一說,就覺得他家二郎將來不簡單,於是採用「濟世安民」之意,給二郎改名李世民。在我看來,李淵既然覺得二郎將來有濟世安民的才能,就應該給他取不太常用的字當名字。比如說,道士說李二郎「天日之表」,李淵完全可以用「天日」二字合起來給二郎取名「李昊」嘛。當然了,這只是玩笑話,畢竟那個時候的李淵,也沒想到李世民會當皇帝。


這篇帖子的主題是觀世音菩薩避李世民改名觀音菩薩,這個話題到這裡就講完了。筆者意猶未盡,講一個唐朝避諱制度引發的的悲劇。據唐朝成書的古籍《唐摭言》記載,唐朝的大才子詩鬼李賀,因為避父諱,不得參加進士科舉,使得他一輩子鬱鬱寡歡。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的李賀,年紀輕輕就鬱悶而終了。



韓愈雕像,感謝原作者


非常欣賞李賀的韓愈,奮筆疾書,寫了《諱辯》曰:「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韓愈說:「老爸叫李晉肅,兒子就不得參加進士科舉,要是老爸的名字帶個仁字,兒子就不要做人嗎?」


韓愈的話,在我們看來,是非常在理的。只可惜,在古代卻犯了眾怒,被文人士大夫們群起而攻之。由此可見,避諱制度在古代是多麼的深入人心。李世民生活在那個時代,能夠設身處地為百姓著想,下令百姓只要世民二字不連用,就可以不避諱,確實是心胸寬廣,確實是難能可貴。


參考書目:《資治通鑒》《全唐文》《諱辯》《齊東野語》《唐摭言》


《隋唐往事》系列貼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福星 的精彩文章:

隋唐往事:長孫皇后的叔父,身為凌煙閣功臣,卻被李世民當眾羞辱
李世民說李淵是唐朝版武大郎,正史為何記而不評?

TAG:王福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