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一句話揭示了甲午戰爭為何日本勝而中國敗

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一句話揭示了甲午戰爭為何日本勝而中國敗

原標題: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一句話揭示了甲午戰爭為何日本勝而中國敗


19世紀中後期,清朝和日本都受到了西方殖民者不同程度的入侵,但兩國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清朝的洋務運動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幾十年,結果卻功虧一簣。

日本的明治維新幾乎和洋務運動同時開始,但取得的效果卻非常好,短短20年的時間就讓日本變得十分強大。那麼,同樣是改革,為什麼日本就能成功,並且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清朝呢?



(俾斯麥)


統一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一句話揭示了根本原因。

明治維新開始後,日本大規模派遣使團去歐美各國學習。1873年剛剛統一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接見了來訪的日本人,對他們說:「如今世界各國雖說以禮儀相交,但那畢竟是表面文章。背地裡實際是以大欺小,倚強凌弱的。」日本人看著這位叱吒歐洲的大人物,茅塞頓開,大徹大悟。


同樣接見過清朝使者來訪的俾斯麥在日本人走後說:「日本人來我國研究我們的政治制度,他們回國後一定能對本國進行根本改革,必然強盛。而中國只是來詢問我們的艦船多少錢,然後買船,別的一無所學。今後中日若開戰,中國必敗。」這一句話道出中日之間改革的差異,也揭示了甲午戰爭中清朝失敗的根本原因。



(日本海軍)


日本的改革相對來說比較徹底,明治維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明治政府設立了憲法和內閣,限制了天皇的權力,維新派的政策能夠順利而有效地實行下去。日本民間,則有近代著名教育家福澤諭吉倡導西學,啟蒙日本人。再加上日本的面積小,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也容易做出改變,還有日本人善於學習等因素,明治維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而清朝的洋務運動則沒有從西洋學到更好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教育。工廠、鐵路、海軍倒是建立起來了,但是效果不大,清朝統治者沒有從內部解決問題,沒有改革的強大動力,而且官僚體系腐化嚴重。


日本情報之父福島正安說:「清國的一大致命弱點是行賄受賄,但清國人對此毫不反省,上至帝大臣,下至百姓,無不如此。」



(張之洞)


清朝的失敗還在於盲目自大,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洋務派大臣張之洞在漢陽鍊鋼,英國人提醒他要注意煤鐵的質地,張之洞很不為意地說:「以中國之大,何所不有?」結果練出來的鋼質量不過關,全部作廢,貽笑大方。

洋務派大員尚且如此,其他的官員和百姓就更自以為是了,很多人甚至認為沒有改革的必要。


直到甲午戰爭之前,清朝大臣中只有沈葆楨、李鴻章等人意識到了日本的強大,其他朝廷官員普遍認為:「東洋小夷,掀不起什麼風浪。」相比清朝,日本可是派了很多間諜前往中國打探情報,對清朝的形勢一清二楚,清朝焉有不敗之理?



(清朝文人)

正如俾斯麥所言,甲午戰爭的失利並不只是軍事上的差距,而是清朝沒有從制度和思想上進行變革。日本雖是小國,卻能通過根本性的改革實現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白夜君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日本劍術高手,刺殺別人不成反拜其為師,被日本人膜拜至今
袁世凱為何能在晚清官場平步青雲?靠的就是這三點為人處世的訣竅!

TAG:歷史白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