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記憶,六十年代初畫報封面上的人們

中國記憶,六十年代初畫報封面上的人們

《中國畫報》,是一本以圖片為主,圖文並茂的大型綜合性國家畫報。以關注天下大事,展現中華文化,體味百姓人生,把握經濟資訊,探索科學新知為辦刊宗旨,更新觀念,更快實效,更高質量,更多信息,更大容量。

《中國畫報》創刊於1951年1月,人民畫報於1950年創刊,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特創辦英文版,顧名中國畫報。是圖文並茂的綜合性大型英文月刊。以中國旅遊文化為切入點,生動、直觀地向讀者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

發行範圍覆蓋各國駐華使領館、新聞機構、商社,香港和澳門特區以及歐美、澳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聯合國機構內也經常可以見到。《中國畫報》隸屬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

畫報是「以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期刊。圖與文誰主誰次,是畫報區別於一般雜誌的分水嶺」。「中國(老)畫報」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中國畫報。中國的畫報誕生於19世紀後期。

著名報人薩空了在1931年的《五十年來中國畫報之三個時期》一文中已有明確的闡述:「中國之有畫報,半系受外國畫報之影響,半系受傳奇小說前插圖之影響,此應為一般人之所公認。」

軍閥割據的「亂世」中,愛國人士為探索救國道路而上下求索,各種思潮非常活躍。加之,攝影技術在中國得到應用,石印畫報逐漸被先進的銅版、鋅版、影寫版畫報所取代,畫報進入全盛時期。

時在上海《時報》任職的戈公振最先認識到新聞圖片對報紙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遂於1920年6月9日創辦《圖畫周刊》。它結束了中國畫報的「石印時代」,開啟了中國畫報的「銅版時代」,被譽為「中國現代攝影第一畫刊」。

1926年2月15日在上海創刊的《良友》,多為影寫版印刷,最令人稱道的是它新穎別緻的圖片排版,絲毫不落伍於當代的畫報,所以發行至第50期時,篇幅已由原來的24頁增至42頁。

抗戰結束後,中國步入了物資奇缺、百物騰貴的經濟困難時期。這一時期的畫報多使用劣質紙張,印刷技術粗糙,以文字為主,少有圖片,更罕見彩色圖片,多為寒酸的16開本小畫報,從數量到質量都遠不如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鼎盛時期。【中國畫報封面,1960年代。資料:Googl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布讀三國 的精彩文章:

二戰最奇葩戰爭,此國擁有二十萬軍隊,為何被敵國七人攻佔
兇殘的日軍,為了逃跑喪盡天良,把屠刀伸向自己人頭上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