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隊在山西挖了40年,發現此地居然是最早的「中國」!

考古隊在山西挖了40年,發現此地居然是最早的「中國」!

一直以來,我國都以「中華文明五千年」而自豪。可是,之前的考古發現,最早的都是在夏朝,讓一些人忍不住猜測這5000年歷史的真實性。但1978年,考古學家在山西襄汾發現了一處上古時期的遺址,徹底證實了我國5000年的悠久歷史。

1978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臨汾行署文化局展開合作,對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當初專家們是奔著夏朝遺址去的,結果到了現場後卻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因為通過對遺址的考察,專家們發現,陶寺遺址中的早中期文化與夏朝明顯不同,只有晚期才與夏文化接近。這證明在夏朝之前,我國早已出現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國家,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堯所統治的國家。

而此次的考古發掘已經持續了40年的時間,至今仍未完成發掘任務。途中歷經了幾代考古人,為發掘工作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就目前已經揭露的居住區和喪葬區來說,已經發掘了1000餘座墓葬,從中出土了陶龍盤、陶鼓、鼉鼓、大石磬、玉器、彩繪木器等精美文物,震驚了世界,也確定了陶寺文化的存在。

除此之外,專家們還在陶寺遺址中發現了中早期的小城、下層貴族居住區、宮殿區、倉儲區以及用於觀察天象的祭祀台等。這些完備的官城和宮殿設施完全打破了早期史學界認為的二里頭夏朝文化是中華文明起源的觀點。在2015年國新辦舉行的「山西·陶寺遺址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就表明,他認為陶寺遺址就是堯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國」。

而在陶寺遺址發現的眾多文物中,就要數毛筆朱書陶扁壺顯得珍貴。因為它的出現,改寫了中國文字歷史。當時是1984年11月14日下午五點左右,在編號為H3403的第三號灰坑中,一位當地的女孩掏出了一塊陶片。當考古學家在朦朧的月色下看到陶片上的紅色印記時,他聲稱:「我感覺血液凝固了,空氣凝固了,一片恍惚。」之後通過鑒定,專家們認出陶片上的兩個字,一個為「文」,另一個專家們有「堯」「易」「命」等多種解釋。在之前,史學界一直認為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而此物的出土,將我國古人使用文字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至少七八百年。

當然,此次陶寺遺址的考古還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小編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等考古工作完成後,估計會有更大的收穫,大家一起期待吧!

華為 Mate 9 Pro 6GB 128GB版 銀鑽灰 移動聯通電信4G手機 雙卡雙待

¥489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晚清「紀檢委」,自己不出名卻將權貴得罪遍,最後還無人敢動
海南海底驚現72座明代村莊,而且還有生活痕迹,真的有人?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