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布爾迪厄、德勒茲、德萊弗斯

布爾迪厄、德勒茲、德萊弗斯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文學寫作是一種「變異」的過程,即將現實的、經驗的素材轉向一種不可辨識的「臨界區域」。」——德勒茲

吉爾·路易·勒內·德勒茲(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 1925-1995),法國作家、哲學家,後現代主義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德勒茲出生在法國首都巴黎,1944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巴黎索邦大學哲學系就讀,開始致力於哲學研究。他的哲學思想其中一個主要特色是對慾望的研究,並由此出發到對一切中心化和總體化攻擊。德勒茲是法國影響巨大的後現代哲學家 ,是六十年代以來法國復興尼採運動中的關鍵人物,德勒茲正是通過激活尼采而引發了對差異哲學和慾望哲學的法蘭西式的熱情。他主要著作有《電影Ⅰ:動作-影像》、《電影Ⅱ:時間-影像》、《什麼是哲學》和《感覺的邏輯》等。

回復v825收聽德勒茲談電影及創作行為。

2、「男性秩序的力量體現在它無須為自己辯解這一事實上:男性中心觀念被當成中性的東西讓大家接受,無須訴諸話語使自己合法化。」——皮埃爾·布爾迪厄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是當代法國最具國際性影響的思想大師之一,任巴黎高等研究學校教授,法蘭西學院院士。

布爾迪厄幾近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完全無視學科界線,從人類學、社會學和教育學到歷史學、語言學、政治科學、哲學、美學和文學研究,他都有所涉獵。布爾迪厄向當今的學科分類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戰。他在涉及範圍極廣的不同領域中提出了很多專業性的質詢:從對農民、藝術、失業、教育、法律、科學、文學的研究,到對親屬關係、階級、宗教、政治、體育、語言、住房問題、知識分子、國家等的分析。

布爾迪厄還具有融合各種不同的社會學風格的能力。從艱苦的人種論闡述到統計學模式,到抽象的元理論的和哲學的論辯等等,布爾迪厄一律照單全收。他向已被公認的社會科學的思維模式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戰。

布爾迪厄還試圖通過分析誤認的過程,即通過調查被統治團體的習性是如何掩蓋使他們處於次要地位的條件,來闡釋不平等性在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再生產。在對差異性的社會構成的分析中,在對象徵性暴力的分析中,他始終在追尋這一主題。

以下是皮埃爾·布爾迪厄的一段採訪錄音。

3、休伯特·德萊弗斯(Hubert Dreyfus),畢業於哈佛大學,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教授。他曾擔任美國哲學學會會長,被譽為海德格爾工作的最精準和最完整的解釋者。此外,他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對人工智慧展開研究。

2016年9月,被美國教育網站TheBestSchools選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健在哲學家。

回復v827收聽休伯特·德萊弗斯談意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規訓日常生活:新生活運動與現代國家的治理
東方歷史沙龍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涉華學術調查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