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人的視角:陳寅恪如何看小說體的蛻變

文人的視角:陳寅恪如何看小說體的蛻變

陳寅恪早年寫《韓愈與唐代小說》,他的一個敏銳觀察是唐代貞元時期是古文的黃金時代,同時也是小說的黃金時代。此時代里小說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駁雜」,這是因為「唐代小說之所取材,實包含大量神鬼故事與夫人世所罕見之異聞」。這個判斷同樣可以理解為是陳寅恪對小說題材來源的一個見解,當代小說家頗重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百年孤獨》人鬼異聞相互交織的寫法,其實中國小說起源中即包含了這樣的敘述方法。

陳寅恪

加西亞·馬爾克斯

陳寅恪學術論文中最常引的一則筆記是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中關於唐代舉子「溫卷」的記載。所謂「溫卷」即是舉子應試前將自己所寫文章投獻給當世名人,以求得他們了解。這些舉子為讓名流了解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常在一篇文章中要使用多種文體,因為「此等文備眾體,可以見史才、詩筆、議論」。陳寅恪由此判斷,唐代小說起於貞元元和之世,與古文運動實同一時間,而其時最佳小說之作者,也即是古文運動中的中堅人物。因此唐代貞元元和間的小說,乃是一種新文體,不獨流行當時,更輾轉為後世所仿效,它與唐代古文為同一源起、同一體制。任何文體的變革均有現實原因,陳寅恪對文體變革的敏感是他注意到了文體變革的現實原因與文體變革以適於接受為基本指向,非如此不易收到的實際宣傳效果。他後來講韓愈的文學貢獻時,也特彆強調文體變革與宣傳功效間的關係。因為文體變革的實際動因來源於改變僵硬的既成文體,所謂公式文字。文體變革一定要適於現實的接受習慣,這也是陳寅恪研究元白詩時,為什麼要首先強調必須了解當時文體關係和文人關係的原因。陳寅恪指出:「小說之文宜備眾體。鶯鶯傳中忍情之說,即所謂議論,會真等詩,即所謂詩筆,敘述離合悲歡,即所謂史才,皆當日小說文中不得不備具者也。」

韓愈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謝 泳:《當代學人精品:謝泳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鴉片戰爭時期鮮為人知的戰爭奇談,你了解嗎?
擊落號稱「虎之子」的18架日戰機,中國空軍之優秀使日軍震驚!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