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Costa被可口可樂收購,交易金額51億美元

Costa被可口可樂收購,交易金額51億美元

就在8月31日,可口可樂宣布

以51億美金價格全資收購

英國連鎖咖啡品牌Costa

全線進入熱飲市場

這是繼5月雀巢收購星巴克咖啡業務之後

最大的叫板!

然而Uni醬的關注是

我不想喝45元一杯的可樂

我想喝3元一瓶的冰拿鐵!

今日重磅福利

01

千年老二Costa的賣身記

這家號稱「股神」巴菲特每天都要喝的飲品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收購Costa將為其在歐洲、亞太地區、中東和非洲提供咖啡品牌支持,具有強大戰略布局意義。在咖啡這一領域,一直沒有有一個全球性的產品組合。隨著健康生活時代到來,消費者也更青睞健康型飲料,無論是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都面臨著含糖汽水銷量不斷走低的窘境。今年5月,雀巢宣布億71.5億美元收購星巴克零售咖啡業務,獲得永久性的星巴克全球營銷權,吹響了全球併購的號角。當然消費者的直觀感受可能就是:Costa熱巧獨霸天下,咖啡豆比較酸, 星巴克的咖啡有一股燒焦的味道。

*圖片來源:UniCareer獨家創作

02

Costa賣身,23年200倍身價漲幅

可口可樂的收購看起來是必然,從外因來說:咖啡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飲料類別之一,佔6%,並且咖啡還擁有不同產品形態,從自動販賣店到咖啡店,從烘焙和磨碎,再到速溶豆莢和膠囊,種類繁多。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咖啡的所有領域裡都有強大的競爭力,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在內。儘管公司已經擁有即食咖啡飲料品牌,如在日本的喬治亞咖啡系列,然而可口可樂在這一不斷增長的飲料類別中卻沒有一個廣泛的、全球性的產品組合。

從內因來說:17年業績同比下滑81%,凈收入僅有12.48億美金,二級市場哀聲一片。

*圖片來源:Costa官網

1

圍繞Costa打造的咖啡帝國

1971年,義大利Bruno和Sergio COSTA兩兄弟在倫敦開社了第一家COSTA咖啡店。目前COSTA的業務包括近4000家店面,以及咖啡師、咖啡自販機業務、家用咖啡業務和咖啡烘焙業務。2018年一季度COSTA的營收和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EBITDA) 分別達到了13億英鎊和2.38億英鎊,約合美元分別為17億美元和3.12億美元。說Costa是一個「平台」,是因為它集咖啡供應鏈、烘焙場所、零售業務和自動售貨機系統於一身。可口可樂表示,Costa在歐洲優勢明顯,在咖啡業務的許多關鍵分銷渠道也享有優勢。

*數據來源:網路

2

可口可樂17年業績表現不佳

畢竟對於飲料行業發展疲軟的可口可樂來說,必須通過投資來拓展自己的經營邊界。畢竟在過去的2017年,可口可樂過得並不好。可口可樂去年全年實現凈收入354.1億美元,同比下滑高達15%;但凈利潤收入僅有12.48億美元,同比下降高達81%。為了挽回頹勢,可口可樂在試圖轉型全飲料公司。可口可樂公司CEO曾宣稱「公司目前正在加速向一家全面的飲料公司轉型,將開發飲用水、果汁、咖啡茶飲等新業務領域。」

*圖片來源: 網路

3

Costa全年營收破13億

2017年,COSTA在中國擁有420家門店,南方市場共252家,其中有93家在上海。北方市場有168家。全年營收破13億美金,消息一出,WTB(Costa母公司)股價大漲17%!

*圖片來源:網路

可口可樂的CEO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在聲明中提到,「我們的體系能夠創造一個在全球範圍內壯大Costa品牌的機會。熱飲是幾個為數不多的可口可樂沒有全球性品牌的飲料類型之一」。

03

三足鼎立時代:Luckin Coffee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星巴克教育了中國大眾:咖啡是一個很貴的消費品,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說到星巴克和Costa在中國的經營,就不得不提到這個Luckin,洗腦式的投放了分眾傳媒,帶著兩位代言人的「這一杯,誰不愛?」的簡單標語,直接殺向了中國的咖啡市場。相信大家到現在還能看到他們的廣告,APP的裂變送咖啡營銷,正式增加Luckin對普通白領的觸達,每天Luckin能夠觸達受眾的頻次估計已經上升到了7次可以轉化的頻次了。

1

讓咖啡去找人, 而不是人找咖啡

星巴克的邏輯底層其實並不是咖啡,而是社交,所以大家關注星巴克的選址,一定是人流密集的交叉路口,Luckin coffee的品牌戰略,基於不同的場景的流量不同的分配,讓咖啡去找人,而不是人去找咖啡,比如旗艦店(Elite)和悠享店 ( Relax ) 提供舒適優質的社交空間,快取店 ( Pickup ) 服務 CBD 商務人群自提,外賣廚房店 ( Kitchen ) 輻射周邊外送需求,差異化的門店布局,全方位深度植入用戶生活、辦公、休閑場景。

*圖片來源:網路

2

咖啡只是流量抓手

5 個月 525 家店,相當於每個月 100 家店,按單天來算,平均每天要開 3.45 家店!戰略上,luckin coffee 提出 "Any Moment (無限場景)",用互聯網的場景打敗了傳統的空間溢價。多類型店面同時作業,打破咖啡消費空間的高成本壁壘,滿足多元化需求。從這點來看,通過APP下單,送達白領咖啡,關注咖啡豆的產地和品質,關注烘焙,Luckin從起步來說是比較成功的, 而且主打「新零售咖啡」的概念,把咖啡的抓手也觸及到了其他產品線。很期待國內的三足鼎立,這樣,咖啡會不會更便宜呢?畢竟受惠的還是我們大眾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niCareer 的精彩文章:

海歸留學生:我快被應屆生身份逼瘋了!
北大物理系,全靠抖機靈的我是如何進入諮詢的?

TAG:UniCare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