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松貢茶:同一個產區,同一個夢想
山寨最近頗不太平,紛爭不斷、攻訐未止。
入伙要納投名狀,雖不需鮮血染手,卻也得朱泥列印。
道德高地上霎時立起一面杏黃旗,只有八個字「替天行道、為民請命」。
一桿義旗高舉,喤喤殺聲震天。
這不是水泊梁山的夢回,而是曼松王子山和背陰山的江湖。
關注曼松事件的茶友想必業已了解了來龍去脈:則道茶業擁有「曼松」商標,於今年7月發布維權公告,並於近期通過行政程序舉報了涉及侵權使用「曼松」商標的兩家茶企產品。一家是產地為勐海產區的曼松熟茶,一家是全國限量發行的「曼松古樹生茶」(還有一些前傳就不展開聊了)。
從整體事件發展到此來講,可能並不需要在道德高度上,去歌頌則道茶業是站在曼松整體品牌利益的角度進行維權。
商人逐利是天性,所以只需站在公平公正的合理角度,相信都能理解則道茶業作為合法擁有「曼松」商標品牌的正規合法企業,運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正當權益的公司行為。
因為這樣的凈化市場行為,才是愛惜羽毛的表現,也能在保護自由合法權益和收益的同時,帶動曼松整體市場的邁步。
實際上,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事件過程中,則道茶業迄今為止,並未投訴或禁止過任何一家正當使用曼松品牌的正規茶企,更未對任何一位曼松茶農推出任何禁令。
則道茶業的公告截圖
「我們維權的對象是與曼松貢茶產區沒有關係的假冒偽劣產品,歡迎曼松茶農與則道茶業一起維護曼松品牌,共同推進品牌發展。」這是則道茶業從維權行為伊始,反覆強調的維權底線。
有人面對這個聲明時,可能出現了選擇性失明的癥狀。
所以曼松村民小組就燥起來了,一份投名狀橫空出世,沾滿了曼松村民小組深淺不一的紅指印。
目的很明確,「曼松」品牌是屬於老百姓的,則道茶業一家公司怎能獨佔; 與此同時,某自媒體強調:不僅如此,則道茶業在曼松王子山擁有的古樹甚少,更多是在背陰山,而背陰山自古不是曼松這一品牌應該包括的山頭。
曼松村民小組按了手印的村民將會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訴訟,要求撤回則道茶業所擁有的「曼松」商標品牌。
讀到這兒,筆者背心一陣冷汗,這就好比,要是當年梁山部分頭領因為兄弟偶然失和,就發布告張貼: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自古不屬於梁山範疇,三山頭領皆不能坐梁山好漢座椅。那魯智深、楊志、武松等好漢卻該如何自處?
背陰山村民小組商議曼松事件
這邊廂,背陰山村民小組倒也咽不下這口氣:「哪裡來的一個外人,扭曲歷史,將背陰山撇出曼松貢茶產區,製造分裂?」於是也發了一份鄭重聲明:
一、堅決抵制混淆「曼松貢茶」產區的事和人;
二、堅決支持則道公司維權行為,維護「曼松貢茶」健康發展;
三、堅決抵制和「曼松貢茶」產區不相干的人製造產區分裂,影響「曼松寨、背陰山寨、則道公司」共同團結。
倒也怨不得背陰山村民小組的茶農如此憤慨。事實上,地方志、專家無一有明確證據佐證背陰山不屬於曼松區範疇的事實,某自媒體卻以一方孤證就落槌判定:背陰山不屬於曼松的範疇。
背陰山村民朋友圈截圖
這一事件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從媒體職業操守,都讓人如鯁在喉……
這件事,站在一個不拉偏架的旁觀者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則道茶業迄今為止從未對曼松村任何一位茶農做出過不允許賣「曼松貢茶」的禁令,而曼松村民小組與背陰山村民小組如果與則道茶業坐下來,三方握手言和,合理使用曼松品牌,共同維護曼松市場秩序,共同推進「曼松」品牌的國家地理標識產品認證工作,豈不是三贏狀態?
何苦任人拿起道德大棒敲地鼠一般肆意揮舞?況且則道茶業也不是地鼠,道德大棒未必就能傷人分毫。當然,涉事方已經號稱將通過法律程序解決此事,那就讓法律的歸法律吧!
可千萬別在該談法律的時候談道德,該談道德的時候講法律。畢竟有時候拼音學得不好的人,容易把「為民(min)請命」讀成「為名(ming)請命」。
有時候,世事並不如我們表面看到的一般凜然與明朗,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或許會發現好像王倫並不一定真的無容人之量,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而表面機智正義的吳用,在看著豹子頭林沖走向火併的背影時,心中只怕還腹黑地笑道:
「饒你奸似鬼,喝了老子的洗腳水。」


※芳村億元假茶案:我們挖出了案件涉事地點、被假冒產品清單等重大內幕!
※曼松「李鬼」何其多?則道發聲打響「曼松」品牌保衛戰
TAG:茶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