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是開玩笑,機器人真的可以「玩弄」人類感情

不是開玩笑,機器人真的可以「玩弄」人類感情

如果一個機器人請求你不要將它關閉時,你會狠下心拔掉它的插頭嗎?德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機器人向人類求情,人們很有可能會動惻隱之心,答應它的請求。

這項研究邀請了85個人,並讓他們獨自坐在Nao機器人對面。在實驗中,他們被告知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務,以提高機器人的交互能力。而在任務完成後,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可以關閉機器人。

在某些試驗中,機器人將不會表現出任何擬人情感,僅和參與者進行功能性交互。而在某些情景,機器人會進行更多的「社交」行為,比如發表有趣的言論或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無論是哪種情況,在對話結束、實驗參與者準備關機時,機器人會發出乞求:「不!請不要關掉我!我怕沒有機會再開機了!。

實驗結果顯示,當機器人提出請求時,參與者會出現明顯的猶豫。最終,有14名參與者選擇讓機器人繼續工作,當被問及為什麼時,其中8人稱,他們為機器人感到難過,因為它告訴他們它害怕黑暗。另外6個人說,他們不想違背機器人的意願,把它關掉。

「參與者對求情的機器人有不同的看法,部分人認為,機器人的反對是他們的自主想法,」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在反對意見的推動下,人們傾向於將機器人視為一個真實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台機器,他們會答應或至少考慮答應機器人的要求。」

很明顯,當機器演算法的邏輯在未來無限逼近人類思考邏輯時,機器人有能力像人類一樣「玩弄」感情。而以上試驗還只是針對成年人,另外有研究表明,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機器人的影響。

普利茅斯大學研究人員在一場實驗中,分別比較了成年人和兒童,在同伴和機器人陪伴的情況下對任務的反應。結果表明,成年人容易受到同齡群體的影響,但多半能明確抗拒機器人的提議。相反,年齡在7到9歲之間的兒童,很有可能跟隨機器人做出選擇,即便這些選擇明顯是錯的。

這項研究採用了的50年代興起的Asch方法,該方法要求人們看著屏幕上顯示的4行文字,並指出哪2行長度匹配。當單獨進行測試時,幾乎沒人犯錯,但是在有同伴的情況下,有些人會下意識地遵循別人說的話。當兒童們單獨呆在房間里時,他們在測試中的得分為87%,但當機器人加入他們的測試時,分數下降到75%。在錯誤的答案中,74%的答案與機器人相同。

科學家稱,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讓我們了解機器人如何在社會中發揮作用。不過,他們也表示,這確實引發了一些擔憂,即機器人可能對幼兒脆弱的心智產生負面影響。

本次研究的帶頭人分別是前普利茅斯大學研究員、現比勒費爾德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沃爾默(Anna Vollmer)和普利茅斯大學機器人技術教授貝爾帕姆(Tony Belpaeme)。貝爾帕姆表示:「我們早就知道,人們經常聽從他人的意見,我們很難拒絕接受周圍人的觀點和意見。這就是從眾效應。但是,因為機器人很快就會出現在家庭和工作場所,我們想知道人們是否會跟從機器人的行為。

「研究結果表明,成年人不太會受到機器人的想法影響。但是當我們用兒童做實驗時,他們受到的影響更深。這表明,兒童可能比成人更容易受控於機器人,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機器人開始向人提建議,人們該如何應對?

普利茅斯研究人員對社交機器人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工作。除了以上實驗外,他們為期4年的ALIZ-E項目也展示了社交機器人的積極作用——幫助糖尿病兒童接受他們的病情。此外,他們正推進L2TOR項目,打算設計一種機器人,可以幫助學齡前兒童學習第二語言。

在對當前研究的總結中,研究人員補充道:「自主社交機器人被用於教育專業人員或兒童治療師的輔助治療的未來並不遙遠。在許多領域中,機器人可以提供信息,有效地影響與之交互的個體。需要討論的是,是否應該採取保護措施,例如制定一項監管框架,將社交兒童機器人互動過程中對兒童的風險降至最低,以及可能採取何種形式,以免對該領域有希望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條前瞻 的精彩文章:

波音公布高超音速飛機計劃 巡航9萬英尺高空甚至能看到地球曲率
乘加密貨幣「東風」AMD股價大漲30% 但分析師說這只是空中樓閣

TAG:頭條前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