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講述:佛傳授給兒子的修行方法

南懷瑾老師講述:佛傳授給兒子的修行方法

我們先插一段經文,《增一阿含經》卷第七《安般品第十七》,佛教他公子安般守意的方法:「爾時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還詣靜室。」佛也是肉體之身,需要休息的。「是時尊者羅雲復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憂無有諸想?是時羅雲即從座起,便往世尊所。」私情上他們是父子;教儀上也是弟子之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為什麼一面坐?因為佛在打坐休息,所以行了禮後,坐在旁邊等著。「須臾」,過一陣子,佛出定了,下坐,羅雲退坐,趕快去問父親:「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憂無有諸想,獲大果報,得甘露味。」世尊回答說:「善哉!善哉!羅雲,汝乃能於如來前,而師子吼問如此義。」你現在問我這樣大的修行問題。「汝今羅雲,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具分別說。」這裡有四個字要注意:「善思念之」,意思是說,你懂了以後,還要去研究,不要只是盲目地迷信。方法我來教你,自己要好好地去研究。

世尊告曰:「如是羅雲,若有比丘,樂於閑靜無人之處,便正身、正意,結跏趺坐。」

要注意!你們打坐坐不住,兩腿不爭氣,那不是「兩足尊」。如果兩腿的氣通了,你們的壽命可增加幾十年。

佛告訴我們,修行最重要的是正身。站著也能正身,睡也有睡的正身,吉祥卧、攤屍法都是正身的一種。

我們打坐做功夫沒有效果,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沒有「正意」;因為顛倒因果,把佛的成果結論,拿來當作自己的修持法。一上座,都想空,空什麼呢?你自以為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的,其實,那正是「意」啊!是第六意識的境界。縱使你現在做到身體忘了,感覺到內外都是光明,也還沒超出第六意識的範圍。在《楞嚴經》里的五陰區宇中,還只屬於色陰的範圍,是「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有些人靜坐在一片光明中,未來的事情也能知道,以為是「靈感」。你若學過唯識就知道,那是第六意識的反面,是所謂獨影意識的作用。境界多得很呢!因為你學佛,所以就會看到佛、菩薩,這是意識境界。拿小乘修證的理論來講,你意識沒有專一,沒有「正意」。所謂正意、正身、正言,三者都不可缺。換句話說,你處處在犯成,一般人隨便談戒,談何容易啊!你的心念意識,一點都沒有正,隨時都在造地獄種子的業,現行變成種子非常厲害啊!要特別注意。所以佛說,修持第一要正身、正意,意念專一。

中國道家修神仙的丹經,在隋唐以後就多起來了,講氣脈的問題,很多都是從這個安般品中脫胎出來的。東晉以後有《黃庭經》,講究上藥三品,神、氣、精,這些都是事相,屬於有為的功夫。如果有為的功夫,你都沒有修到家,怎麼能達到無為呢?有為法不能專一,念頭如何空得掉?那只是自欺欺人罷了。所以後世學佛的,一萬個中,沒有一個證果,請特別特別注意!我除了依照佛經以外,拿我幾十年摸索的經驗,誠懇地告訴各位,你真達到正身、正意,沒有一個身體不能轉化;沒有病去不掉的;沒有身心不會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兩方面絕對地健康,可以返老還童。因為一切唯心所造,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個字。

「正意」涉及了呼吸,道家也一樣,《陰符經》上有一句話——「禽之制在氣」,這是一個重要的口訣,也就是方法。念頭抓不住,會亂跑,思想不能專一,就因為你的氣在散亂,氣散亂,心就散亂了。

但氣不是主體,是心的附屬品,可是這個附屬品很厲害,抓它不住,你的心就停不下來,等於人騎在馬上,你的氣就是馬。《西遊記》里,唐僧騎的那一匹馬,就是代表那股氣。人若騎在一匹劣馬上,想叫它停住,韁繩拉得很緊,馬還是亂跑,停不下來,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我們心雖想定,若氣不能定,妄念怎麼能停止呢?有許多人情緒不好,身體不好,其實都是氣不好的緣故。

「無他異念,系意鼻頭。」

這時心裡什麼念頭都不要有,就是正意的道理。把意識掛在鼻頭上。這句話,害死了許多修道學佛的人。什麼「守竅」啊!「眼觀鼻,鼻現心」啊!小心得高血壓。還有什麼學白鶴,白鶴能活一千多歲,據說是因為白鶴休息的時候,鼻子對著肛門,兩氣相通的緣故。但我們的脖子比白鶴短這麼多,怎麼學?所以佛說:「眾生之愚痴,至可憐憫者也。」「系意鼻頭」,不是叫你看鼻子,這要首先提醒你,要注意鼻孔呼吸出入的氣,也就是「心息相依」的第一步,使意念跟呼吸配合為一。

「出息長亦知息長,入息長亦知息長。」

你的正意不要離開呼吸,呼吸出來有多長,你自己要能知道。注意這個「知」字,如果你一邊在修氣,一邊腦子裡亂想,那就不對了,沒有效果。思想和呼吸配合為一,叫「安般守意」。怎麼把妄想抓住呢?只要注意呼吸,呼吸就像是一條繩子,把這一匹馬拴住了以後,等於妄念被拴住了,修行便可以專一,也就可以證入「初禪」。修行的效果是一定會來的。

「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

呼吸進來有時候是涼的,這時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病態,一種是絕對健康的,是自己的熱能,也就是「四加行」裡面的「暖」相生起。相對的,你會覺得從外面吸進來的空氣是涼的,而又覺得那個空氣與你不相干。

「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

你們打坐,有時腳心發暖,那就是「息暖」。不過你們心跟息,兩者不能專一,所以東一下,西一下,息自己亂跑,跑到哪裡就暖到哪裡。跑到丹田就以為是拙火,勸你趕快撥—一九電話,叫消防隊吧!(眾笑)。

佛告訴他的公子:

「盡觀身體入息出息,皆悉知之。」

這個氣息,就是《楞嚴經》所說的風大,大家應該還記得,《楞嚴經》裡面的「性風真空,性空真風」。但這一步牽涉到大乘的修法,暫且不談。你們不要一心爬高,先要能做到守息才行。能夠在靜坐時,「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所產生的效果,就是記憶力非常好,腦子特別靈敏。

「如是羅雲,能修行安般者,則無愁憂惱亂之想,獲大果報,得甘露味。」

在這物質文明發達的時代,修這個法門,對身心都好,壽命也可延長。你們打坐時,有的人不是會亂搖嗎?只要你把意念與呼吸配合為一,氣就不會亂跑了。則無愁憂惱亂之想,所以學密宗的講,由喉輪到心輪的脈打通的人,妄念就不來了,憂愁煩惱自然就去掉了。

「爾時世尊,具足與羅雲說微妙法已」,具足,大原則都具備了。

羅睺羅聞法後,「往詣安陀園」,安陀園又譯為阿蘭若,意即清凈的道場。他「在一樹下,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無他余念,繫心鼻頭」。羅睺羅開始修持佛所教的安般法門。

「爾時羅雲,作如是思惟」,這思惟是在定中,正思惟,並沒有錯。你們以為應該無妄想,把正思惟也丟掉了,那就錯了,大家懂吧!想把正思惟也空掉,是不對的。

「欲心便得解脫,無復眾惡,有覺有觀,念持喜安,游於初禪。」羅雲依照佛的教法,入了初禪定,這時才真得大喜樂,發出真正的大慈悲心。

南懷瑾先生《如何修證佛法》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 結丹後下一步
我說參同契 宇宙間有靜嗎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