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地球上的生命為什麼能夠發展幾十億年?這是太陽系對地球的呵護

地球上的生命為什麼能夠發展幾十億年?這是太陽系對地球的呵護

地球已經誕生46億年,地球誕生到現在經歷了無數次的風風雨雨,但生命的演化和發展始終沒有停上,後來人類的誕生讓地球成為了一顆文明星球,地球升級了,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地步,對宇宙的探索也在深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慢慢多了起來。

人類自從探索宇宙以來,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地外生命的存在,可是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仍然沒有發現任何的地外生命,由此也可以說明,生命在宇宙中並不多見,而智慧生命更是非常稀少。如果說宇宙中沒有生命,沒有智慧文明,只有地球有生命和文明,那也是非常不現實的,宇宙太大了,在宇宙的某一個角落肯定會有生命甚至是文明的存在,但相對廣闊的宇宙來說,生命還是相對非常少的,智慧文明更是像大熊貓一樣稀少。

可能很多人會說了,宇宙中生命如此難得一見,地球為什麼就如此幸運地有著豐富的生命物種,更有著人類文明,地球到底有什麼特殊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地球為什麼會誕生生命,地球絕對不是一顆平凡的行星。

首先從地球本身來說,有強大的磁場,這樣就可以強力阻擋宇宙射線對地球的侵害,地球71%是海洋,生命的誕生離不開水,尤其是智慧生命的誕生更是離不開水,水是生命進化的源泉。地球還有著厚厚的大氣層,它可以阻擋宇宙射線,阻擋太陽光對地球的灼燒,讓地球保護一個適當的溫度,厚厚的大氣層還可以有效阻擋一些小型隕石,讓它們撞擊地球前就煅燒盡。

其次我們再來說下地球外部的環境,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而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只有一個恆星太陽,這樣太陽系本身就是非常穩定的環境,而在宇宙中雙星系,三星系等的星系也是不少的,這樣的星系穩定性就相對差一些,越是穩定的星系才越容易誕生生命星球。

太陽系穩定的環境給地球創造了條件,而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處在宜居帶內,而太陽系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星系,哪裡特殊呢?因為有一顆巨大的行星木星,木星的體積比其它七大行星加起來還要大,它巨大的體積和質量,自然引力也是非常強的,它正好處於地球的前方,這樣太陽系的那些小行星,彗星以及其它的一些流浪的天體,都會被質量巨大的木星吸引,這樣地球就會免於被這些流浪天體撞擊。

儘管地球前方有木星給擋著,但地球還是在6500萬年被一顆小行量撞擊,造成了恐龍的滅絕,同時地球上80%的生物也跟著恐龍一起滅絕,由此可見小行星的撞擊會給地球帶來生物大滅絕,好在這樣的事情概率極小,自從6500萬年前地球遭遇小行星撞擊後直到現在,再也沒有被小行星撞擊過。

可能很多會說,太陽系沒有了小行星自然就撞不到地球,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了,太陽系可是有一個小行星帶,那裡的小行星經常會脫離軌道變成流浪天體,之所以沒有撞上地球,都是被木星的引力影響撞向木星,或許將小行星的軌道發生大的改變,不會撞上地球,如果沒有木星,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概率要比現在大至少1000倍。

除了木星對地球保護之外,我們還應該感謝火星,月球,火星上面有不少的隕石坑,而火星在地球前方也可以為地球吸引一部分隕石,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上面的隕石坑那就更多了,這說明月球上曾經經常遭受隕石的撞擊,如果沒有月球,這些隕石會有相當一部分會撞向地球,由此可見,地球在太陽系被重重保護,才能安穩地演化,才能誕生生命,誕生人類從而成為一顆文明星球。

最後,再說下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要問銀河系哪裡的環境越複雜,越劇烈,那一定是靠近銀河系中心的位置,科學家經常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銀河系中央地帶的一些劇烈變化,要麼是超行星爆發了,要麼是發生重大的撞擊事件了,要麼是黑洞吞噬周圍天體等,由此可以看出,銀河系每天都在發生著毀滅和災難,宇宙並不像大家想得那樣,一片祥和。

而太陽系的位置卻處在銀河系非常偏遠的位置,這個位置天體少,恆星少,環境非常穩定,我們也很少在太陽系周圍發現一些劇烈的天體變化,太陽系及太陽系靠近太陽系的地區都是非常穩定的,這樣沒有重大的宇宙災難會降臨太陽系,地球也能安全地發展,人類也能安全穩定地發展。

可是宇宙中沒有永遠的安全和穩定,人類必須快速地發展科技,只有人類文明快速進步,進入到真正的星際文明,我們就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那個時候即使有小行得要撞擊地球,我們也可以用高科技武器將其消滅,如果太陽系遇到來自宇宙的災難,人類無法應對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及時乘坐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去宇宙中尋找另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樣人類文明才能夠無限地延續下去。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樂天天見 的精彩文章:

黑洞的另一端是什麼情況?科學家的解釋讓人們大開眼界

TAG:快樂天天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