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刷屏,不是道歉的問題
《開學第一課》刷屏,不是道歉的問題
枯木
從昨天到今天,朋友圈都被《開學第一課》的刷了屏,然而,沒有一個說好的,都是吐槽廣告多,不守時,節目爛,娘炮之類的,有的甚至直接開罵。看得出,這次電視媒體的「苦心孤詣」確實不得人心。
按說,《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明確下文要求學生和家長共同觀看的節目,主旨是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自然應該央視和教育部都會非常重視,可是,播出的效果卻讓人不能滿意。
首先是不守時。從紅頭文件來看,明確《開學第一課》於9月1日(星期六)20:00播出。然而,有截圖顯示開播是20:13,央視節目顯示播出時段「20:12——21:59」,即便是按照這個時間點,相比家長和學生接到的通知已經晚了12分鐘。這樣的安排難以教育孩子們誠信的建立,不守時成了常態,以身作則如何以理服人?
第二是廣告太多。《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規定:「每套節目每小時商業廣告播出時長不得超過12分鐘」,在此鐵律下,央視採取了極盡能至的辦法,那就是一股腦的恨不得把所有廣告都輪番播一遍,不知道是教育孩子還是商業轟炸。更令人不解的是,在教育部大力整治校外培訓機構、推進教育減負的背景下,竟然反覆播放一對一在線輔導的廣告,並且還有節目提示收看的冠名,這不能不令人詫異。
第三,節目太長,沒考慮學生作息。作為中小學生節目,節目時長長達近兩個小時,這讓不少孩子昏昏欲睡,更別說不得不陪伴在電視機前坐如針扎的家長。本來,如果早播出,或者精簡內容,可以讓學生既有收益又不至於睏乏,結果結束就到了晚上22:00,消退興奮勁,洗漱休息就差不多晚上23:00,因為不少地方學生上學早,早上6:00起床,難以保證8小時充足的睡眠。
第四,節目內容差強人意。從主題得知,是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價值觀和弘揚科學精神,可是,裡面卻有不少明星和演員,不知道要培養學生們從小樹立向娛樂圈進軍的理想,抑或是誘導孩子們以後要多一點「脂粉氣」,靠臉吃飯。當然筆者老眼昏花,分不清演員的男女性別,不少人說是「娘炮」我不懂意思,也不想懂。可是,我們不能培養孩子們以後都做娛樂明星吧?社會的進步主要是那些辛勤奉獻的科學家、教育家等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文人志士們,以及默默付出的具有優秀傳統和道德良知的廣大人民群眾,而這些人,是那些有著五千年炎黃血脈的錚錚鋼骨的鐵血男兒和巾幗不讓鬚眉的賢淑女子,不是那些描眉抹粉、故作嬌態、博取眼球、吸引關注的臉面身材所能代表,況且,某些演員以前道德存在瑕疵,在節目里侃侃而談,豈不是和主旋律有偏離?
以上幾點,使得《開學第一課》成為吐槽的對象,自然不稀奇,有人感嘆,央視作為媒體的標杆,似乎這次做的有點過分,因為這不是第一次被眾人吐槽,在前不久的世界盃期間,央視上演的簡單粗暴、重複洗腦的「噁心廣告」曾經廣受非議,人們不禁懷疑起作為堂堂媒體整體形象圭臬的央視,某些人的價值觀是否有點變味?
不可否認,廣告是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收視率是商家投入廣告的主要指標,可是,不能為了收視率,不能為了創收,就枉顧社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觀。畢竟,央視和其他不同,可是享受副部級事業編製待遇的事業單位,不僅僅是播報新聞娛樂動向,最主要是還肩負著弘揚社會主旋律的莊嚴使命呀!如此不檢點不嚴謹,豈能不讓人質疑?
據檢測,《開學第一課》收視率達到5.2%,創下今年收視率最高,然而,並不是節目做的好,而是有教育部門的文件下達,學生要寫觀後感,家長要陪同子女,才造成了如此華麗的「成績」。我想其中,教育部是明確想引導學生們建立好的價值觀,應該沒有什麼利益驅動,可是,卻沒有對節目的內容和播出時間進行審核和監督,使得和原先的初衷出現偏差,也值得反思。
今天,央視出了一個簡短的「誠摯」道歉,教育部門則未見發文,然而,最近的道歉太多了,一些其他行業出現了不少運營和道德危機,往往都是道歉,然後繼續再犯,至於發自內心的道歉卻少之又少。這不,前頭道歉剛出,上午某疑似「央視娛樂製片人王科雅」的朋友圈截圖就露出了內心的不屑一顧,她理直氣壯、連連反問:「不就讓你們陪著孩子等了13分鐘嗎(如果13分鐘是實,就違反了《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12分鐘的規定。)?」,「為了孩子能接受一些正能量的思想,13分鐘很長嗎」,「有素質的好的家長,會利用這13分鐘跟孩子聊聊天,分享一下開學心情。」
未辨真假,不過真想問問這位牛人,你的所謂區區13分鐘,已經違反有關規定了知不知道?!如果不是你製作的節目,你會看嗎?!如果沒有通知,能讓孩子們和家長耗上兩小時嗎?你所謂的正能量難道就是先上演一堆垃圾廣告嗎?你的道德取向,難道就是某些娘娘腔道德有瑕疵之類的演員嗎?!
如果我和孩子分享,有太多的正能量可以談,可以談「鑿壁偷光」,可以談「司馬光砸缸」,可以談興趣談理想,可以談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但是,絕不是《營銷廣告第一課》!絕不是唯利是圖的小人!絕不是!
2018/9/2榆木齋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