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劉渡舟:治痹方不在多,法活則靈

劉渡舟:治痹方不在多,法活則靈

1

濕熱痹

濕熱痹的原因,為濕聚熱蒸,或寒痹日久化熱而成。其證有身體熾熱,骨骱煩疼,或發生對稱性結節紅斑。其人小便必黃赤不利,尿味特大,或口渴伴見下肢浮腫與婦女帶下。目睛色黃,舌苔黃膩,脈來浮弦滑數,或弦細而數。

吳鞠通治濕熱痹的加減木防己湯,臨床用之奇效,願廣其傳。

防已18克、桂枝10克、生石膏30克、杏仁12克、滑石15克、白通草9克、薏仁20克

用此方務須重視加減法,靈活使用,方能奏效。例如肢節疼甚,加片薑黃、石見穿、海桐皮、絡石藤;風邪盛則見疼痛掣引,可加桑葉、桑枝,並重用桂枝;濕邪盛則肢體腫,可加滑石、蒼朮、萆薢、茯苓皮;如其人面色赤口涎自行流出,乃為陽明熱盛,重用生石膏,另加知母;體痛而無汗者,可加羌活、蒼朮以宣表邪;汗出多者,則加生黃芪、炙甘草以實衛氣;痰飲多者,可加半夏、陳皮、厚朴;大便秘而熱結者,則加大黃通利;出現對稱性結節紅斑者,可加紫草、丹皮、廣犀角、板藍根;舌見瘀血點,而脈沉遲的,可加雞血藤、地龍、南紅花、當歸尾;婦女帶下淋漓不絕的,可加蒼朮、白朮、赤茯苓、茵陳、黃柏、苦參等葯。

夫痹證本由濕熱所致,而人多不知察,往往誤以寒濕論治,且多雜風葯,而犯「濕家忌汗」之戒。若誤認本證為營衛氣血不足,施用溫補之葯,則使邪氣閉郁,病情反重。古人指出:「誤用辛溫其禍立見,……投柔膩補藥,其禍尤酷。

2

寒濕痹

凡患寒濕之痹痛,其陽氣必虛,治療如不兼用扶陽之品,而專驅寒濕之邪,則療效不顯著。然扶陽之品莫過於附子,查仲景治痹之方,率多引用。然附子力大氣雄,而有劫陰助熱之弊,用時亦必須注意。

《金匱》中桂枝芍藥知母湯,或桂枝加附子湯,雖驅寒扶陽而又有陰葯以監附子之剛燥,可免傷陰動血之弊。

夫寒主痛,又主收引。如果寒痹疼甚,肢節強急,難以屈伸,而針灸諸葯又不能治癒時可用《金匱》之烏頭湯,每收意想不到之功效。

3

患痹日久

寒痹、熱痹,日久不解,則必「久病入絡」,血脈瘀滯,肢節疼痛頑固不解,舌色暗紫,或見瘀斑,脈來遲澀,夜痛為重。則應通脈活絡,行血化瘀為主。用自擬活命化瘀湯。藥物有:

金銀花12克、赤芍12克、當歸尾12克、川芎10克、丹參10克、陳皮10克、枳殼10克、花粉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炒山甲珠10克

凡見膝關節或手臂關節疼痛而紅腫比較突出的,可兼服犀黃丸,效果更為理想。

總之,治痹證首先分清寒熱,從目前臨證統計來看,濕熱的比寒濕的為多。治熱痹要以以吳鞠通的加減木防己湯為主;治寒痹要以張仲景的桂枝芍藥知母湯,或桂枝附了湯為主。如果發生血脈痹阻,瘀滯不利,就要採用活血通絡之法治療。邪留關節,聚而為痛的,兼服犀黃丸方能奏效。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當代明醫臨證精華》,作者劉渡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傷的楊張張揚 的精彩文章:

別扔!中藥渣還有妙用
這幾個經方能治療黃褐斑,藥物少效果好

TAG:骨傷的楊張張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