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落在《金瓶》和《紅樓》里的桂花

落在《金瓶》和《紅樓》里的桂花

明代 《四季賞玩圖》

園中秋色正當時,桂花和菊花爭相開放,小童仕女賞花折花插花忙。

又是一年金秋之季悄然而至,賞花飲酒賞月便是中秋好時節的慣例習性了。 秋日裡南方各城裡被香甜的空氣浸潤,滿樹的金黃十字小花,便是與中秋明月相伴的桂花。中國人自古對月亮有無盡的哲學意義和審美意義。月亮相對於太陽又名太陰,盈滿自虧,循環不息,猶如與這月宮中嫦娥相伴的桂花樹,吳剛大人日夜砍伐,砍伐的舊傷立刻修復如初,從不曾將其砍伐倒下過,人間生命有限的的人兒們對這長生的渴望之心寄於兩者。

齊白石 《桂花黑兔圖》

南宋四大才女之一朱淑真的詩詞「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 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秋清在一時」卻是寫在花好月圓合家團聚的另一面,月虧花殘的人間滄桑。金秋落幕前的時節漫步杭州滿覺隴,喜愛選擇在清晨與深夜,兩邊商戶都沒有經營時,秋雨之後一地金黃,空氣中滿是香甜的桂花味,秋風吹過樹間落下金銀雨,經常肩頭和頭髮上也會落了幾朵,順著上坡走到楊梅嶺,在山腰處眺望一下山下城景,還未蘇醒和臨睡時的城景伴著花香,總是美的。

Lainmoon on Visual Hunt

桂花是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 木樨科,古時多稱為木樨,名岩桂, 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說到木樨,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一道菜:木樨肉,其實是一道雞蛋炒肉,取得如此美妙的名字,創作者的本意是想將雞蛋炒制金黃細碎如落下的桂花一般吧。至於北京有地名木樨地,有記載說是明代那裡種植馬的草料苜蓿得名,我更願意相信那裡曾經一片桂花林。

古人對桂花的喜愛有很多佐證,尤其中國自古多是士大夫治國,文化的形成與推廣與他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歷代文人對桂花的喜愛程度從「蟾宮折桂」一詞中可以看到,《晉史》記載:「郄詵對策第一,武帝問之曰: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故而許多才子爭攀折桂枝祈求功名第一。宋代僧仲殊有詞讚美桂花曰:「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這裡出現的三種顏色便是對應了桂花的三個代表品種,丹桂、銀桂、金桂。傳說嫦娥也說:三種清香,狀元是紅(丹桂)、黃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銀桂)。」亦是用桂花來借喻科舉及第的頭、二、三名,能把功名利祿說得如此高雅,也只有這些士大夫了。

從左至右依次為:丹桂、金桂、銀桂

文學作品中關於「桂」有不同的所指,既有我們這裡所談論的木樨科的桂,也有樟木科的桂。而今日我們只趁著月色聊木樨桂,也唯有木樨桂才有此醉人芬香,桂花的甜美特質被製作成美味的調料,釀製桂花酒、還有桂花茶等被味覺所享用。

我們都讀過《紅樓夢》,而還有一部也許人人皆知但因為它主要描述了關於人類肉慾本能,鮮少被人們大肆鑒賞談論。然而有很多學者認為正是有了這部著作才有後來的《紅樓夢》,這便是明代名著《金瓶梅》。要說《紅樓夢》里描述了清代貴族的生活面貌,那《金瓶梅》的著作里便處處是明代市井生活的百科。

明代朝對插花的審美要求更高一層, 明代注重品味,賞花與品茶兼得, 將插花與品茶相結合,謂之「茗賞」,這與唐代不同(唐多喜酒賞與香賞), 體味兩者清香幽美的情趣和韻味 。 《金瓶梅》中關於桂花的描寫最有趣的要數飲品,出現在茶中, 《金瓶梅》中描述的茶並非現代人熟悉的龍井、烏龍、碧螺春等,而是像「芝麻鹽筍栗絲瓜仁核桃仁夾春不老海青拿天鵝木樨玫瑰潑鹵六安雀舌芽茶」這樣的一口氣念不完的「混搭茶」,還有鹽筍芝麻木樨泡茶、木樨青豆泡茶、土豆泡茶、芫荽芝麻茶等等,有據可依的計數,此書中出現「木樨」(桂花)有18處,可見桂花在當時日常中的實用率很高了。對現代人而言,花果入茶尚可接受,用土豆、芫荽(香菜)泡杯茶,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土豆不燉個肉怎能有味道啊,這香菜只在日本見過拿它做冰淇淋的,當時看到時便眉頭一陣緊鎖,看來黑暗飲食我國古人早就有所涉獵。

明代的文化復興,沿襲宋元的氣質,插花以文人所推崇的理念花為主,認為插花不僅是消遣,而是以生命注入花卉中,例如梅代表人文清高松代表大丈夫等,通過自然之美的象徵以人類社會中的規律之美、人格之美。

元代 錢選《吊籃式自由花》

花材:金桂銀桂 丹桂

用桂花枝呈三折如意式,祥瑞的含義不言於表。

明代 孫克弘

花材:松、竹、梅、水仙、瑞香、月季、南天竺等

具有高雅情趣的花木為材,是明代理念花的代表之作。

《紅樓夢》里關於茶的描寫就正經多了,很多都是我們現代人熟悉的茶,茶也成了必備的待客文化,不論什麼樣的客人進了門,主人第一句話也大都是「上茶~」。而桂花則被用來做了「木樨露」「桂花糕」,也用於觀賞與插花。第三十七回特意插進一則賈寶玉盡孝故事。文本寫:秋文笑道:「提起瓶來,我又想起笑話。我們寶二爺說聲孝心一動,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見園裡桂花,折了兩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來說,這是自己園裡的才開的新鮮花,不敢自己先玩,巴巴的把那一對瓶拿下來,親自灌水插好了,叫個人拿著,親自送一瓶進老太太,又進一瓶與太太。誰知他孝心一動,連跟的人都得了福了。」那這花插得倒底如何我們也並不能知道,只有古人的繪本中窺探一下。

清代 孫溫、孫允謨《紅樓夢繪本》

圖中大觀園裡秋季的丹桂盛開正當時

清代 孫溫、孫允謨《紅樓夢繪本》

賈寶玉折了兩枝桂花插花贈予長輩表孝心,

花枝自然舒張,取自然的枝型構成平衡感的瓶花。

清代早期的宮廷插花樣式多沿襲了明代的理念花、格花,後發展出崇尚自然景觀的描摹的寫景花。民間的插花亦是蓬勃發展,直至清中晚期,鴉片戰爭之後,國力衰落,中國插花文化漸漸衰敗。而清末時日本花道開始在中國傳播。有機會咱們再詳談中日插花的相互影響之道。

清代初期 插花集錦(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花型構圖以三角型為主,典型的明代格花。

清代 陳書 《歲朝麗景》

花型:寫景花(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將梅、南天竹、茶花、水仙冬季里祥瑞寓意的花草種植在盆器中,附上土與山石置景,營造出理想之景。

古籍中關於桂花插花的繪畫作品較少,通過幾個朝代的插花典範花型的比較理解,亦是可以將我們引入對桂花入瓶時的遐想和描摹,往下拉描繪它們的繪畫作品還是可以欣賞一番的。

明末清初 惲壽平 桂花三兔圖

清代 沈銓 桂花雙雉

清代 沈銓 桂花雙雉 (桂花局部)

通過兩部名著體會到桂花的在明清兩朝代的飲用與食用方式,而南唐進士韓熙載早已玩賞起了桂花的嗅覺之美,他在《五宜說》中寫道:「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龍腦,酚糜宜沉水,蘭宜四絕,含笑宜庸,桐葡宜檀。』要求插作不同花材時選用不同香料焚燃,形成花香相和的「香花」風格。這種鑒賞方式稱為「香賞」。當然他的這種理論也被後人所排斥和摒棄,認為「酒賞」「香賞」均不如「茗賞」高雅。正如袁宏道在《瓶史》 中所言:「昔韓熙載謂木樨宜龍腦、酴糜宜沉水,一此無異筍中夾肉,官危排當所為,非雅士事也。」又雲「茗賞者上也,香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

其實在我看來,無論聞香品茶還是吃酒也罷,插花既是助興亦是文化修養的體現,既要賞它,那就先把花插好,將它們合時宜的使用配搭怡情,賞月時要插把桂花或著菊花;歲末時梅花或水仙;初春時節的茶花與桃花等等,它們會把你引入時宜的自然之中,平靜的心才能見到風的溫柔,聽見花開的聲音,嗅到茶酒的芬香。

欄目策劃:三聯·CREATIVE

責任編輯:牛牛

微信排版:王小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插一枝睡蓮,為初秋增添一份恬靜
節氣之賞 賞梧桐落葉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