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中,唐朝北方軍隊有著大堂盛世,卻願意跟著安祿山反叛?

安史之亂中,唐朝北方軍隊有著大堂盛世,卻願意跟著安祿山反叛?

安史之亂中,為什麼許多唐朝軍隊有好好的大唐盛世不過,卻願意跟著安祿山造反?確實這個問題很值得探究,為什麼在唐朝的盛世時期,卻發生了安史之亂這種規模的內亂?為什麼那些軍隊要造反?可以說這些問題,如果用對安史之亂的傳統觀點的去看,可能很難理解,但如果從安祿山本人的身份,以及安祿山周邊將領和軍隊的構成來看,恐怕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估計有些人會覺得,安祿山造反,是因為部下都是番族軍隊,對唐朝朝廷不夠忠誠的原因。但實際上安祿山的叛軍集團確實有數十個民族的武人構成,但漢人也一點都不少,甚至還是造反的主力。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評書《薛剛反唐》中薛剛的原型薛嵩,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孫,范陽節度使薛楚玉之子。根正苗紅的開國元勛之後,居然也參加了安史叛軍。還好後來找機會又歸順了。

不僅是安史之亂,幾乎所有朝代的叛亂都如此,都會有一大批人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要跟著別人去造反。這涉及兩個最基本的問題,第一是什麼叫盛世?第二,古代的軍隊的性質。

所有的盛世都是階級分化、貧富分化加速的時期,而且會出現越來越明顯的階層固化態勢,每個人的上升通道會越來越依賴於父祖輩的財富和文化、社會資本積累,個人努力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少。也就是說,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是這種盛世的常態,而且會加速讓一些自耕農破產,整個社會越來越兩極化。

在整個唐朝初期,佔據主導地位的是府兵制,簡單的來說就是國家免費發給你田地,甚至還發耕牛和農具,你家則需要耕種,繳稅,以及派男丁服兵役來回報。如果你在戰爭中立功,可以用軍功換取田地。

楊國忠上來後,安祿山瞧不起他,他也瞧不起安祿山,總是找茬,後來就整天和李隆基講安祿山要造反,安祿山當時還真沒想反,當地方太上皇日子太好過,還太特么不用太超心,但是自己的行為和做的事情卻也知道很多是不能做的,在軍隊搞肅反,養自己私軍,地方幹部排擠殺害,用親信人,把個北方弄成獨立王國。雖然沒想反,可行為都是造反的行為,心虛,在加上錢糧不給了,好處也沒了,那就事業上在進一步吧,起兵了……

總之來說,安史之亂是李隆基自己的問題最大,當皇帝後期真的昏聵了,節度三使這就是把刀給了安祿山,還沒加防範,一點控制的力量都沒安排,怪不得別人,節度使們後來平叛,可中央亂了,長安都丟了,到處戰火,後勤往往協調很難,就讓節度使們自己管地方民政來維持軍隊,從此,節度制度成了大唐滅亡的主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蓬的逗逗 的精彩文章:

項羽為什麼到死不肯過江東?是無顏面還是無力回天?
伴君如伴虎,康雍乾三朝寵臣及元老張廷玉是如何倒台的?

TAG:飛蓬的逗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