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良後人給了皇帝兩個預言,皇帝不聽,20年後卻後悔莫及!

張良後人給了皇帝兩個預言,皇帝不聽,20年後卻後悔莫及!

原標題:張良後人給了皇帝兩個預言,皇帝不聽,20年後卻後悔莫及!


大家都知道,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被譽為中國的「謀聖」,舉世無雙!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張良後人也很厲害,眼光非常了得!


到了唐朝玄宗時期,張良有一後人非常有名,此人叫張九齡(678—740)!如今大家知道張九齡,更多的是因為他的文學成就!其實,張九齡是唐朝名相之一!


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從這一點上看,張九齡就能名垂青史,因為他成了選拔宰相的標準之一!


更為重要的是,張九齡曾給了皇帝兩個預言,但皇帝唐玄宗就是不聽,甚至還認為他危言聳聽,挑撥君臣關係,然而20年之後卻後悔莫及!


唐玄宗時期,有二個人物非常邪惡,(1)李林甫,(2)安祿山!張九齡的兩個預言,就和這兩人有關。


關於李林甫,有一個典故,即:口蜜腹劍!這是一個超級陰險的傢伙,他在位時,囂張的安祿山,都不敢動彈!由於李林甫會拍馬屁,會搞關係,非常懂得投其所好,所以深得唐玄宗的喜歡。於是,唐玄宗準備將李林甫提拔為宰相!


在古代社會,宰相這一官職非常重要,可以和皇帝分庭抗禮,所以唐玄宗就諮詢,並爭取張九齡的同意。張九齡卻評價說,「宰相一職關係國家的安危,陛下如任用李林甫為相,臣恐怕將是國家之憂患!」不僅是不贊同,而且還認為李林甫會給大唐帶來巨大危害!


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成為升任中書令(右相)!在此後的19年中,李林甫一直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更為重要的是,李林甫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後人評價,他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關於安祿山,這就不用說了,這是安史之亂的主角。大家想一想,如果沒有安史之亂,那麼大唐會如何輝煌?在李林甫的幫助下,安祿山掌握了三個節度使的大權,擁有了北方一半兵權。在這一種情況下,安祿山憑什麼不反?


736年,安祿山還只是一偏將,但張九齡就看出了安祿山本性!這一年,張九齡對侍中裴光庭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恰逢安祿山犯了軍法,被送到長安湊請判決,張九齡毫不猶豫在奏文上批示,為嚴肅軍紀,將安祿山斬首,且「祿山不宜免死」。


然而,唐玄宗卻為示皇恩,將安祿山釋放。對此,張九齡再次湊請,「安祿山喪師打敗仗,依法不可不殺。臣觀察其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可以說,張九齡早在736年,就看出安祿山可能會造反!



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將盛世大唐,打成了一片廢墟。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戰還帶來了兩個惡果,(1)外族對唐朝敬畏之心,逐漸下降,尤其是借異族之兵討賊,(2)藩鎮割據的態勢,逐漸開始形成。

對於唐玄宗來說,更是追悔莫及、後悔莫及,李林甫和安祿山的問題,早在20年前,張九齡就已經預測到了,但卻沒有給予重視,最終導致楊貴妃身死,錦繡大唐毀於一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朱棣一個連環計,坑了弟弟一把,卻讓中國北疆300年不得安寧!
劉邦是他姐夫,韓信卻當眾侮辱他,說了七個字!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