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嘉慶的這位妃子,存在感極低,祖上竟要求加入蒙古族

嘉慶的這位妃子,存在感極低,祖上竟要求加入蒙古族

原標題:嘉慶的這位妃子,存在感極低,祖上竟要求加入蒙古族



在封建社會,皇帝是天下的至尊,後宮女子成群。她們進入後宮,極少數的幸運兒能得到寵愛,扶搖直上,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給家族帶來了榮耀和財富。然而,絕大多數的女人,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往往都是老死宮中,有的籍籍無名,有的在史書上只留下隻言片語。對這些女人來說,放棄了正常的生活,卻終日被關在牢籠之中,一生凄苦無比。

比如說嘉慶的信妃劉佳氏就是這樣的女人,按理來說,她也是正兒八經的妃子,但在清朝的檔案之中,她卻僅僅只是在冊封為貴人、嬪、妃以及去世和下葬的時候輕輕提到。她的一生,彷彿就只是濃縮為這幾個小小的畫面而已。



她的出生日期沒有記載,因此也不能確認入宮時的年齡,有人爭議她是嘉慶還在當親王時的舊人,也有人傾向於她是直接進入皇宮的。入宮後,她便被封為了「信貴人」。


在清朝內務府中,有一本叫做《鴻稱通用》的書,曾經介紹過「信」這個封號,它是來自於滿文的「akdacuka」,意思是「可靠」、「可依賴」,相對而言,這個詞比其它鶯鶯燕燕的妃號,還是大氣很多的。


嘉慶十三年,因為長孫出世,第二年又是五十大壽,心情很好的皇帝,便下旨晉封了幾個妃嬪。信貴人有幸在這次得到了晉封,成為了信嬪。


不過因為她並非寵妃,也沒有為皇帝生下孩子,所以一直處於默默無聞的邊緣狀況。後來,也就一直停留在這個位置,並沒有再得到晉封。


直到嘉慶駕崩的當年,道光皇帝繼位,為了表彰這些伺候先帝的妃子們,信嬪再次得到了機會,被尊封為信妃。只不過實際上,她已經是信太妃的身份。


不過,信妃也沒有當多久,就在兩年之後的道光二年因病去世。正史中簡單一筆交待她的死亡時間和下葬時間、地點,就沒有留下這位女子的任何介紹了。


信妃確實沒有歷史的印記,然而她的家族卻有些意思。她的先祖叫做劉麟圖,是山海關副將,也就是吳三桂的下屬。在清軍入關的時候,他也跟著吳三桂一同降清,做了清朝的臣子。他被編入了漢軍八旗中的鑲白旗,還撈到了一個三等男爵的爵位。



他已經做了降臣,這也並不奇怪,畢竟當年為了活命,投降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他的後裔還不滿足,似乎執意要徹底洗白。他們上書給清廷,說自己的祖宗劉麟圖並不是漢人,而是在明朝的蒙古人。這些事情,清廷誰又去認真考證?於是允許他們此後不再姓劉,而且從鑲白旗漢軍遷出,改入了鑲白旗蒙古旗。


從此劉麟圖的子孫們都改成了蒙古名字,不再姓劉。比如第二子叫做鉤塞,鉤塞的兒子叫做金樑,金樑的兒子叫做保住,保住的二兒子叫做德昌,而德昌有三個兒子,其中三兒子本智就是信妃的父親。

令人不解的是,劉麟圖的後代們認為漢人做降臣不好意思,怕挨罵就改為蒙古人。但蒙古人也是降臣啊,而且還降了兩次。一次降大明,一次降大清,有什麼區別嗎?



更令人不解的是,這個家族放棄了漢族劉姓,而信妃在宮中卻是叫做劉佳氏。一般來說,入了旗的漢人女子,進宮之後,才會在自己的姓氏後面加一個佳字,但並不影響他們家族其他人的姓氏。那麼,既然劉麟圖的後代已經放棄了劉姓,又怎麼會讓信妃以劉佳氏身份進入後宮的?


這些已經過去的歷史,由於資料的缺失,已經成為了迷,而供後人遐想和猜測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婦偷走宋徽宗的金杯,吟出一首詞,就讓皇帝欣然放人
曾國藩四次被慈禧接見,回來後絕望地說:這女人太平常了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