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餘生很長,你可以慢慢考慮,不用那麼早做決定

餘生很長,你可以慢慢考慮,不用那麼早做決定

兩個人在一起會比一個人的時候過得更好。這才是婚姻存在的意義。

我最近開始關注到一個群體:不婚族。

不婚族以「不婚主義」為信仰,未必真的不結婚,但絕對不會因為年齡到了,或者為了繁衍後代,去結婚。如此婚姻,他們寧可不要。

在很多人眼裡,不婚族,應該只是一個小群體,這只是偏見,其實,中國的不婚族,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01

25歲,我決定不結婚了

前段時間聽過一場演講。

一個姑娘上台,開口說:「我今年25歲,年初時,向家裡人攤牌:媽,我不結婚了。」

她說:「我現在是一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

「我談過兩場戀愛,都失敗了。每一次都很認真,每一次都受傷很深。我不是想責怪,我漸漸,發現,兩個在一起呆著,其實比一個人呆著,要累。」

「婚姻未必會帶來一個懂你、理解與支持你的人,這是個小概率事件,但婚姻一定會讓一個人插手你的生活,你得磨合,忍讓,妥協。而我,討厭這種感覺。一個人活得好好的,為什麼結婚啊,為什麼給自己找不爽啊。」

「明明可以自由自在,多想不開,要來吃婚姻的苦。」

這就是不婚主義。

02

不婚主義群體越來越多

有多少不婚族哪怕和父母決裂,也要不婚。

中國新聞周刊一項調查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結婚人數301.7萬對,與五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相比,下降了29.54%。這個下降幅度,非常大。

另外,不婚族在85前的群體中佔比不足10%,但在85後和95後的佔比分別達到了13%和18%。

這就是說,在未來,可能5個95後年輕人中,就有一個不婚族:不想結婚,也不想組建成家庭。

不婚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

03

每個不婚者,都有可能千瘡百孔的感情內心

你大概也遇到過這樣的人,或者就是你孩子,已經到了適婚年齡,遲遲不願意結婚,或多或少,他們都有一點抗拒婚姻。

為什麼會抗拒婚姻?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孩子身上,而很可能,在父母身上。

記得一個不婚族的朋友這樣對我說:

我的童年是在孤獨和爺爺奶奶的爭吵聲中度過的,當時因為計劃生育,我總是在這個親戚家住一段時間,在那個親戚家住幾天。最後8歲那年回到了所謂的家,父母還是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整天爭吵,動不動就說要離婚。

這些都給我一些很不好的影響,我一直以為結婚生子是很可怕的事情,婚姻也很不牢固。

而這一切,只要不結婚,好像都不會發生。

長大之後,越來越認為,婚姻是不必的。如果婚姻或者家庭,意味著爭吵,複雜,瑣事,暴力,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成家?

有自己的事業,為什麼要讓一個人把自己的生活變得複雜起來?

這大概是很多不婚族的想法,從小在一段不幸的婚姻陰影下,把婚姻和暴力、爭吵、瑣事、複雜等同起來。

04

不婚主義:如果結婚比一個人更糟,為什麼要結婚

無論是結婚還未婚,你有沒有思考過,婚姻於你而言,究竟是什麼?」

「是一項任務?完成了,對父母有所交代?是為了繁殖下一代,奉子成婚?還是追隨大流,到年齡了,大家都結婚,我也要結婚?」

「亦或是,因為你愛一個人?遇見她/他,你不想再一個人,覺得婚姻能帶來對生活更多好奇心與激情。」

我想起知乎上一個問題:「你們結婚後,生活更好了,還是更爛了?」

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收益,大於一個人時,婚姻就會存在;如果你的伴侶沒能為你遮風擋雨,反而他本身就是風雨,婚後生活更糟糕,那為什麼要結婚呢?

換句話說,婚姻存在的前提是:婚姻帶來收益,大於風險和損失,才可能結婚。

再說得更通俗,兩個人在一起會比一個人的時候過得更好。這才是婚姻存在的意義。

「做了一桌子你愛吃的菜,只有我一個人吃。」

「如果不是為了孩子,這個家早就散了。」

「每天晚上最大的奢望,就是閉眼前能見到你。」

「我不是嫁給你,只是嫁給了孤獨。」

是誰說要替我遮風擋雨的,結果你卻是我最大的風雨。

我相信,這些話,不只他們想說,很多已婚人士,都想說,但沒說。

這是不婚族的另一種想法:一個人活得好好的,多想不開,去結婚?到頭來照顧孩子,還要照顧另外一個人。婚姻收益為負。

很多父母都會逼婚,但是你以為的「我是為你好」,可能真的未必是為孩子好。過好這一生,就是最對的事情,最好的忠誠。

06

不婚族大量存在,但不結婚婚很大可能會後悔

不婚族的確大量存在,結婚與否是個人權利,可以結婚,也可以不婚,但如若終身不婚,大概是,到老了,你會後悔。不要太絕對,遇到對的人,我們還是要勇敢一些。

好的婚姻,大概如作家大斯所說:

「既確信你對我好,是我應得的。又明白你對我好,不是理所應當的。有能力給予,有底氣接受,而且有心回饋。不是利益層面的等價交換,而是環保層面的循環再生。」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親大學 的精彩文章:

放學回家後做到這三個細節,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養女兒是為了什麼,很多父母放不下

TAG:母親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