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紐約秋拍王牌:乾隆御藏西周作寶彝簋時隔28年後重現拍場

紐約秋拍王牌:乾隆御藏西周作寶彝簋時隔28年後重現拍場

繼去年藤田美術館專拍創紀錄的四件商代青銅曠世傑作之後, 佳士得紐約今秋將再推青銅重器。

9月13日,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周寶彝--清宮舊藏作寶彝簋』專場拍賣將隆重呈現一件西周早期「作寶彝簋」。

這件巧奪天工的古代青銅器是極為罕見的四腳簋,歷經乾隆皇帝、吳大澂、盧芹齋、仇焱之、埃斯卡納齊、趙不波等傳奇藏家遞藏。佳士得特別為此拍品設置單品專場,足見重視,屆時勢必會引起海內外頂級藏家的一番激烈爭奪。

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紀 作寶彝簋

估價: 4,000,000 - 6,000,000 美元

規格:高 18.8 cm.,口徑 18.1 cm.,重 3020 g

來源:

乾隆皇帝收藏,入藏於1749年以前

吳大澂收藏,入藏於1887年以前

盧芹齋,紐約,1940年前後

仇焱之收藏

倫敦蘇富比,1980年12月16日,拍品338號

埃斯卡納齊,倫敦,1980年

趙不波收藏,入藏於1988年以前

埃斯卡納齊,倫敦

Michael Goedhuis,紐約,1998年

展覽:

底特律,《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s Loaned by C.T.Loo & Co.》,底特律美術館,1940年10月18日至11月10日。

紐約,《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s》,盧芹齋,1941年11月1日至1942年4月30日。

著錄:

梁詩正、蔣溥、汪由敦等奉敕撰,《西清古鑑》,清乾隆二十年(1755)

武英殿刊本,卷14,頁7。

吳大澂,《客齋藏器目》,1887年。

吳大澂,《客齋集古錄》,1918,卷7,頁11。

劉體智,《小校經閣金文拓本》,1935年,卷7,頁61。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卷6,頁19。

底特律美術館,《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s Loaned by C.T. Loo & Co.》,底特律,1940年,編號25。

盧芹齋,《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s》,紐約,1941年,編號12。

Phyllis Ackerman,《Ritual Bronzes of Ancient China》,紐約,1945年,圖版29。

陳夢家,《殷周青銅器分類圖錄》,東京,1977年,編號A177(圖片)及R363(銘文)。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錄表》,台北,1977年,編號1303。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補》,台北,1980年,編號363。

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北京,1981年,編號1735。

嚴一萍,《金文總集》,台北,1983年,編號1909。

林巳奈夫,《殷周青銅器綜覽》,卷一(圖版),東京,1984年,頁110,簋248。

Thomas Lawton,』An Imperial Legacy Revisited: Bronze Vessels from the Qing Palace Collection』,《Asian Art》,卷1,編號1,1987-8,頁51-79。

Jessica Rawson,《趙氏山海樓所藏古代青銅器》,香港,1988年,編號2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1984年,編號3270。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上海,2009年,頁122,圖23。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2012,卷8,頁221,編號3922。

Giuseppe Eskenazi with Hajni Elias,《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倫敦,2012年,頁82,圖版71。

清宮舊藏青銅器

私人收藏僅6件

簋(音軌),古代禮器,主要用以盛載煮好的飯、小米、黃豆。腹部圓潤,碗狀,附環耳。簋和鼎一樣,是禮樂祭祀和葬禮儀式常用禮器。西周注重「禮」的 法規,故嚴格控制各階層可以使用的簋和鼎數量。史書記載,天子是九鼎八簋、諸侯是七鼎六簋、卿大夫是五鼎四簋,士則只能用三鼎二簋。

團龍紋簋

故宮博物院藏

一般而言,簋由圈足承托,如「作寶彝簋」一樣有四足的古青銅簋則相當罕見。據專家所言,四腳簋大概只有15件,當中大部份都在博物館手上。此作寶彝簋則是私人收藏的6件清宮舊藏青銅器之一。

作寶彝簋的四蹄足

上海博物館藏西周早期妅簋本品最為接近

伯簋

首都博物館

班簋

首都博物館

西周青銅藝術的標竿之作

此作寶彝簋端凝大氣,紋飾寫意洒脫,鏽色蒼翠喜人,且在傳統簋的樣式上添加四足,是藝術史上繼往開來之作。綜而觀之,此器應屬西周初至中葉一批寥寥可數的有足簋。

本青銅簋採用傳統的圓體樣式,底承四蹄足,蹄足的設計給簋的幾何造型添加了動物形元素,使之活潑靈動,而這也契合了商周時期人們對青銅器的神化崇拜。《墨子。耕柱》曰:「昔者夏後開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 不炊而自烹,不舉而自藏,不遷而自行,」就是將青銅器物神化的最佳註腳。

器身呈S曲線,口微撇,束頸,鼓腹略扁,下承四長足,使簋身舉高,四足上截與圈足平行相連。器足上方飾饕餮獸面紋,下若獸足,底作蹄形,器足中段微凸,狀若膝蓋。頸側各飾一立耳,作獸首卸環狀,下端連接簋底,其曲線與鼓腹呼應。器表紋飾可明確區分為三段,間以細窄的光素帶。鼓腹的主紋飾帶以方格乳釘雷紋為題,上下各飾一道細窄聯珠紋,器頸與圈足均飾三層獸面紋,居中雙眼狹長,上沿飾翮狀紋。頸部三層獸面紋飾帶內,尚有一對生趣盎然的寫實有角羊首,恰好位於雙耳之間。器頸的羊首及主紋飾帶的乳釘,均立體如高浮雕,但器足的抽象紋飾乃陰刻而成。

作寶彝簋的外觀美不勝收,且鑄造者自出機抒,在傳統形制的基礎上添加四足。由此看來,此器確然無愧為西周青銅藝術史的標竿之作。

出身顯赫 名家遞藏

《西清古鑒》

此番上拍佳士得紐約的作寶彝簋出身顯赫不已,在1749年以前即為乾隆皇帝(1736至1795年間在位)所藏,並著錄於《西清古鑒》卷14、第7頁。《西清古鑒》是一部著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收商周至唐代銅器1529件(包括銅鏡),以商周彝器為多。

本件作寳彝簋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武英殿刊本《西清古鑒》,卷14、頁7中的著錄

十九世紀,作寶彝簋為晚清名臣、鑒藏大家吳大澂所獲。吳大澂在《愙齋集古錄》中作寶彝簋銘文拓片旁親題「制甚工,雖只作寶彝三字亦市鬻器之精者」。這在偏重銘文的當時是難得一見的對青銅器藝術性的評價。

本件作寶彝簋在吳大澂《愙齋集古錄》,卷7、頁11中的著錄

二十世紀,作寶彝簋又由盧芹齋、仇焱之、埃斯卡納齊、趙不波及 Michael Goedhuis 等眾多傳奇古董商、收藏家遞藏。作寳彝簋此前一次公開亮相還要追溯到1980年倫敦蘇富比「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拍賣,時隔28年重現拍場,它究竟會花落誰家?我們且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君子之器,與共朝夕:最貴6752萬!58件成交精品為您講述筆筒的故事
2.94億!匡時古代繪畫夜場圓滿收槌,八大山人墨荷圖3507.5萬領銜

TAG:聯拍在線 |